人员招聘与配置专题培训
的方法;用于薪酬体系的建立-定量方法,便 于比较;
2. 根据岗位特点选择:活动外显-现场观察法;
任职者文化水平低-不用开放问卷法;
3. 根据实际条件进行选择:访谈法-效果好但时
间长;问卷法-信息有限但效率高。
面谈法
个别面谈
集体面谈
管理人员面谈
调查问卷法
开放式
可自由回答
封闭式
所列答案中选择最 适合的答案
离职面谈
离职面谈 降低员工流失的措施
第一节 招聘需求分析
招聘的定义
是指组织为了发展的需要,根据人力资源规划 和工作分析的要求,寻找、吸引那些有能力又 有兴趣到本企业任职的人员,并从中选出适宜 人员予以录用的过程。
一、招聘环境分析
外
部
环
招
境
聘
环
境
分
析
内
部
环
境
经济条件 劳动力市场 法律法规
Y
发展方向 财务预算 组织文化 管理风格
人力资源管理师 工作要求
第二章 招聘与配置
鉴定比重:理论知识13分 操作技能15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三节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四节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招聘需求分析 招聘准备
工作分析与胜任能力分析 招聘程序和策略 招聘渠道分析与选择
招聘实施
人员选拔的方法与运用 特殊政策与应变方案
4. 目的:培训与开发。侧重点:每一项工作任务应达到 的要求内容和水平。
5. 其它目的:划定权责范围、转调与升迁等
Y
工作分析的目的与调查项目的关系
项目 工作目标
目的
活动内容
工作责任
工作复杂 性
工作时间 劳动强度
工作危险 性
工作描述 √
√
√
√
√
任职资格 要求
√
√
√
制定培训 开发计划
√
√
确定薪酬 体系
遣散临时工、劳务输出、提前退休、下岗、辞退、 不再续签合同等。
• 兼而有之:内部调剂+外聘+多渠道安置
X
二、人与事结构配置分析
根据不同性质、特点的事,选拔 有相应专长的人去完成。
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门当户对
X
岗位与人员配置表
使用岗位 (人)
非熟练
熟练
人力资源 (人)
78 582
非熟练 50 50
√
√
√
√
√
√
工作绩效 评估
√
√
√
工作分析:人力资源 管理的最基本工具
任务 责任 职责
工作分析
工作说明 工作规范
知识
技能
能力
人力资源计划
招
聘
选
择
人力资源开发
绩 效评 估
报酬和福利
安全与健康
劳 动关 系 人力资源研究 均 等就 业
X
工作分析信息收集方法的选择
1. 根据目标进行选择:招聘-选关注任职者特征
现代人力资源的用人观:“量才适用”
X
四、人与工作负荷是否合理状况分析
即:事的数量(工作负荷量)是否与人 的身心承受能力(体力、脑力、时间) 相适应。
工作负荷过重:工作减少或新岗分担; 工作负荷过轻:工作增加或并岗; 标准:满负荷。
X
五、人员使用效果分析
用绩效的好坏与自身能力 的强弱做比较。
好
鼓励保持工
Z
人员需求 查阅资料 直接调查 战略规划 发展计划
X
二、组织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分析
人员配置指的是人与事的配置关系,目的是通
过人与事的配合以及人与人的协调,充分开发利 用员工,实现组织目标。
•人员合理配置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状态是否良
好的标志之一。
•人的差异:专长、水平。承认差异,才能在配
置上坚持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各尽所能,人尽 其才。
X
人与事的质量匹配不符的两种情况:
调节措施: • 职业培训 • 降职
1、现有人员素质低于现任岗位的要求 2、现有人员素质高于现任岗位的要求
调节措施: • 升职
X
“人才高消费”
特点:追求高学历、高能力。文凭至上。 危害:
1. 高才低用的浪费; 2. 文凭低、实才高不用的浪费; 3. 高成本的浪费。
稳定时期:局部流动、升降、调整,处于结构性失 衡状态;
衰败时期:总量过剩,需求不足,人力部门制定裁 员、下岗政策。
招聘需求产生的原因:
1、自然减员:离职、退休、休假。 2、业务量增大。 3、现有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Y
注意事项:
1、招聘需求应建立在对企业内部现有员工的分 析基础上,人员使用是否得当?配置是否合理? 可否通过内部调整解决?
X
一、人与事总量分析
二、人与事结构配置分析
人
员
三、人与事质量配置分析
配
置
四、人与工作负荷是否合
分
理状况分析
析
五、人员使用效果分析
X
一、人与事总量配置分析
有多少事,要用多少人去做。
如何合理配置人力供给与需求:
• 人力不足:首先岗位间内部调剂,然后考虑外聘。 • 人力过剩:多渠道安置,如:转业训练、缩短工时、
2、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对招聘需求也会产生较 大的影响。
第二节:招聘准备
第一单元:工作分析和胜任能力分析
工作分析的基本流程
Y
确定工作分析 目标和侧重点
实际收集和工作 分析信息
共同审核确 认工作信息
制定总体实施 方案
制定具体的实施 操作计划
形成 职务说明书
使用职务说
明书的反馈与 调整
收集和分析
有关的背景资 料
与工作分析人员 沟通
形成任职条件 说明书
职务说明书的 使用培训
Y
工作分析的主要目的和侧重点
1. 目的:为空缺岗位招聘员工。侧重点:岗位职责、对 任职者的要求。
2. 目的:确定绩效考核的标准。绩效考核是指将员工实 际绩效与组织期望(标准)做一比较。侧重点:衡量 每一项工作任务的标准。
3. 目的:确定薪酬体系。侧重点:对岗位相对价值的量 化评估,
作热情
X
价值最高, 留住、重用
能力低
工 绩效好
作
绩
激励
效 能力低
绩效差
调整
差 淘汰
低
培训 能力高 绩效好
找出原因 激励
培训 能力高 绩效差
能力
高
Y
三、招聘需求确定
组织在运营过程中,始终处于人力资源的供需 变动状态,因此招聘是经常性工作:
扩张时期:需求旺盛,供给不足,人力部门大部分 时间进行招聘选拔;
技工 200
职员 100
专业 管理
50
工程 技术
7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管理 待分配
35
5
熟练 600 28 572
技工 200
8 192
职员 100
专业管 理
60
工程 技术 80
管理 35
100
2
8
50
75
5
35
X
三、人与事质量配置分析
即:事的难易程度与人的能力水平的关 系。 应“据事选人,能级对应”。 根据每种事的难易、繁简程度,及其对 人员资格条件的要求,选拔具有相应能 力的人去承担。
工作日志法:
就是按时间顺序详 细记录工作内容与 工作过程,然后经 过归纳提炼,取得 所需要的一种信息 提取方法。
工作实践法:
指工作分析者从事 所研究的工作,通 过实际参与工作掌 握有关工作要求的 第一手资料。
典型事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