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地区辖县,磁山文化遗址发现地,古代磁州窑瓷器产地。
位于省境南部。
京广铁路境。
面积1014平方公里,人口52.7万。
县府驻磁州镇。
磁县地区历史悠久,除距今约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磁山村被发现外,讲武城村尚有龙山文化遗址。
公元前16~前11世纪,“启氏”、“受氏”部落居此。
战国称番武,汉为武安县地,北周置滏阳县,后置武阳县,为慈州、相州、磁州治,宋政和三年(1113)改为磁州,1913年改为磁县。
县境位于太行山东麓,多山地丘陵,最高峰老爷山海拔1088米。
富煤、铁、锰、铅、石英、铝矾土。
水利条件好,有岳城、东武仕等大型水库,太平渠、民有渠皆始于此。
光热充足,农业发达,盛产小麦、棉花和水稻。
工业具一定基础,所产“磁州盆景”被誉为“北方盆景之新秀”,远销国外。
交通便利,除京广铁路外,另有王家店—岳城地方铁路。
磁县附近地区瓷土蕴藏丰富,陶瓷器生产始于隋,宋时即为当时北方瓷窑的代表,所产青瓷,在国际上称磁州窑系。
现以彭城瓷为代表。
文物除隋、元磁州窑遗址外,有战国晋、冀、鲁、豫四省通衢,京广电气化铁路、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南北。
邯郸飞机场坐落在县城北10公里处。
磁县资源丰富,特产充裕,已探明矿产资源20多种,烟煤、石灰石、耐火粘土、陶土、红砂石、膨润土、上水石等10余种矿产资源,总储量23亿吨。
其中烟煤可采量达6.5亿吨。
属主焦煤和优质动力煤,驰名中外的六河沟煤矿就在磁县。
磁县有耕地70万亩,宜林山场24万亩,淡水养殖面积5万亩,是河北省粮食集地和农业开发县。
磁州大米、白莲藕、滏阳河鲤鱼久负盛名磁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是理想的旅游观光胜地。
县内有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
磁县在春秋时属晋地,战国时归赵,汉时置梁期县。
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年)设临水县(今磁县城)。
北周保定元年(561年)置滏阳县和成安郡。
隋开皇十年(590年)置慈州(治所在今磁州),以县西九十里有磁山产磁石而得名,领滏阳、临水二县。
之后两废一置。
唐永泰元年(765年)复置礠州,加石字旁,以与河东慈州相区别。
唐天佑三年(906年),因与河东慈州音同,改为惠州。
后梁复为礠州。
宋政和三年(1113年),礠州改为磁州。
元末州县俱废。
明洪武元年(1368年)复置磁州,属广平府。
翌年改属河南彰德府,领武安、涉县二县。
清雍正四年(1726年)因“永邯争水”,复属直隶广平府,不再领县。
民国二年(1913年)磁州降为磁县,属直隶省冀南道。
民国3年属大名道,民国17年废道,直属于河北省。
民国30年(1941年)县抗日民主政府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五专署。
民国31年与武安县、邯郸县部分地区组成磁武县。
民国34年(1945年)全县解放,恢复原建制,属第六专署,县政府驻地在今峰峰矿区彭城。
民国35年(1946年)后历属太行区三专区、五专区、六专区,民国37年(1948年)9月属华北行政区六专区。
民国38年(1949年)属河北省邯郸专区,县政府驻今磁州。
1958年11月临漳、成安二县并入磁县。
1960年5月邯郸专区撤销,磁县属邯郸市。
1961年复属邯郸专区,5月成安、临漳二县分出,恢复原建制。
1970年专区改为地区,磁县属邯郸地区。
1984年全县改置6镇29乡。
1993年7月地市合并,属邯郸市。
1996年1月改置为6镇13乡,1998年12月改置为9镇10乡.2003年底,磁县辖9个镇(讲武城、黄沙、磁州、高臾、观台、光禄、岳城、林坛、白土)、10个乡(路村营、西固义、陶泉、辛庄营、花官营、时村营、南城、台城、都党、北贾璧),7个居民委员会、383个村民委员会。
境内已探明烟煤、石灰石、耐火粘土、陶土、红砂土、膨润土、上水石等矿产20多种,总储量23亿吨,其中烟煤是第一优势资源,可采储量1.2亿吨,是河北省优质主焦煤生产地。
独具特色的上水石出自磁县。
漳河(河北、河较为丰富,全县水资源16亿立方米,漳河平均流量19.22亿立方米,滏阳河为4.12亿立方米,牤牛河水量由降水形成;岳城水库是国家大型水库,总库容12.2亿立方米,为邯郸市水源地,常年水质保持在二级以上,近年先后承担了引岳济淀(白洋淀)和引岳济衡(衡水湖)等重点跨区调水任务;东武仕水库为中型水库,距县城仅4公里,总库容1.52亿立方米,靠近库区正在建设溢泉湖旅游度假区;地下水总补给量约7263万立方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城西2公里处穿过,在县境内设有两个分水口。
优质、充裕的水源为聚财引商提供了坚实保障。
磁州镇辛家庄辛童童提供天然气站、天然矿泉水自来水厂、双回路供电站、学校、银行、电信、医院、体育场、公园、超市、广播电视、高档住宅小区、剧院、星级宾馆等公共设施场所一应俱全。
全县共有各类学校260所,其中高中3所,初中34所,小学218所,职业学校1所,体育运动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县直幼儿园1所。
县城总人口12.06万人,城区面积11.4平方公里,公共绿地面积100多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3平方公里,绿化率40%。
2005年,投资5亿元开通了北三环、改造了磁州路(二环),北延了友谊、朝阳、滏阳三街,县城新增道路5.3公里,以三纵六横的八大主干道构起了城区总体框架。
磁县第一中学建校于1951年以来,建校以来共培养初中毕业班130个,初中毕业生9000多人;高中毕业班232个,高中毕业生13000多人。
高考升学率在邯郸市县级中学处领先地位,在全省享有较高的声望。
五十年来共向高校输送专科生、本科生八千余名,有一大批学生考取了全国名牌大学,并有许许多多同学大学毕业后考取了国内外硕士、博士研究生。
如中国科学院化学博士研究生张海飞,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研究生王军,南京大学核物理博士研究生解德良,上海交大信息处理博士研究生侯平魁,加拿大留学博士生王溪,美国留学博士生刘新民、陈智,清华大学电力工程硕士生曹志鹏等等。
五十年来我校毕业的学生遍及祖国磁县历史悠久。
早在6500年前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从事原始的渔猎业与种植业。
战国时期,赵长城经县境西北折向东北,一直延向长安。
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年)设临水县(县治在今磁县城),迄今逾1700余年。
隋开皇十年(590年)设磁州(州治在今磁县城),辖滏阳,临水二县。
民国2年(1913年)降州为县。
文化源远流长。
境内有著名的商代文化遗址、北朝墓群、古磁州窑遗址、保存完好的明城隍庙大殿等文物古迹。
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馆藏文物1.4万件。
蕴太行之灵秀,沐漳滏之润泽,名人志士不乏其人。
“受人于危难而不辱使命”的战国名相蔺相如(其墓址在南城乡头羌村);“屡建奇功,貌美无双”的北齐名将高肃;驰名古今的金代“三坛盟主”(诗、书、画)赵秉文;“从知捧日丹心在,无奈凌霜白发何”的明代翰林学士蔺从善;明代“学有建树双进士,勤政为民父与子”的纪杰与纪纯;“文武兼备,勇卫国门”的明代兵部尚书张镜心;被陈庚将军誉为“越狱大王”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王维纲,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篇章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该县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
县雄踞河北之南陲,地处晋、冀、鲁、豫四省通衢,西依太行,北靠古赵,东临邺城,南接殷墟,“控燕遮魏、跨晋摄鲁”,自古为要冲之地,为兵家所必争。
京广铁路和邯济铁路交汇于此,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纵越南北,青红高速横贯东西,邯郸机场座落境内,即将开工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境而过,是四省临界区唯一具有水、陆、空综合交通优势的县。
与石家庄、太原、济南、郑州四个省会城市的距离均在200公里左右,与北京、天津等大都市的距离均在500公里以内,地处中原经济区腹心的良好区位优势成为商家辐射中原争胜商场的重要支点。
磁县古称磁州,位于河北省南端。
全县总面积1014平方公里,人口64.7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邯郸的卫星城。
磁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是理想的旅游观光胜地。
县内交通发达,京广铁路、京珠高速穿越境内,魏峰、成峰公路横贯东西,构成了南北、东西交通网络。
县内有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
磁州窑遗址、商代下七垣遗址、兰陵王墓地、北朝墓群、曹操练兵讲武城遗址等驰名中外。
磁县境内有山区、丘陵、平原三块平分秋色,地理、地貌各异,给游人带来了独特的旅游环境。
炉峰山景区、溢泉湖旅游度假村、漳河三峡、北朝皇陵墓群、蔺相如墓、中国磁州窑博物馆等一批旅游项目经过开发和建设,已初具规模,是游人理想的观光游览胜地。
抗日战争期间,刘伯承、邓小平率129师挺进太行山,磁县西部山区陶泉乡花垛村曾经是敌后根据地,那里有八路军的兵工厂遗址。
曾诞生于1925年的直南第一支部西小屋旧址,成立于1937年的贾壁抗日县政府旧址,涌现出像王子青、王维刚、田裕民等一批革命的先行者,这些已被列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贺兰山,距磁县城西北30华里,今林峰村南。
据载,宋代有一位名叫贺兰的道人在此修炼,故为贺兰山。
另有一说,因山上长有一种花叫贺兰而得名。
此山高约五丈左右,由鹅卵石堆成,蜿蜒十余华里。
此山虽无灵峰幽壑,却也碎玉平铺,积雪凝素。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岳飞的名篇《满江红》中的贺兰山即可能指此山。
磁县鼓楼位于县城中心,因其宏伟的主楼两旁各建有一间钟鼓楼而得名。
故名鼓楼,又名天下第一楼,畿南第一楼。
建于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楼基呈长方形,楼基高8米,面积为1380平方米,中间有一条南北拱券,北石拱门上书“雄镇滏阳”,南石拱门上刻有“景嵩”二字,字体端正,遒劲有力,磁州古代为中原嵩山地区,有宣传嵩山景色秀丽的美意。
台基上有锯齿砖墙一道,环四周有陴垛48个,楼建其中,上下共分三层,每层高一丈有余,下两层均是外柱内墙,墙柱间隔数尺成为走廊,顶上有琉璃筒瓦覆盖,下有华丽门窗,四角飞檐突起,最上层为南北人字形构造,现在的鼓楼为1993年重建。
河北磁县纸马。
1987年发现共70余块原版,正反两面都刻有画面,可印140幅。
幅面多为正方形,长宽25厘米左右。
所刻神像很多,大致分五部分:(一)诸天上各星座神。
如金、木、水、火、德星、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等;(二)佛教神。
有佛祖释迦牟尼及十大弟子、弥勒佛、布袋和尚等;(三)道教神。
有太上三清、玉皇大帝、三山圣母、土父土母、送子娘娘、直符使者等;(四)民间诸神。
有三皇圣祖十代明医、左右门神、马王牛王、圈神、厕神、土地、南极寿星、钟馗、皮伤、眼光、齐天大圣、天地全神、家堂等;(五)其他神。
有春分侯管生瘟案神悟计使者,惊蛰侯管月疾时病主使者等,以及二十四节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