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论中国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方略

浅论中国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方略

浅论中国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方略
〔论文关键词〕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发展方略
[论文摘要」中国是文化资源大国,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在国家文化经济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使我国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功能效用,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使文化资源潜力转化为文化产业实力、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这就需要重视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发展方略问题研究,而可持续发展方略、整合规划方略、市场化开发方略、创新推动方略、人才资源开发方略等五个方略的实施可以为我国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实现提供思维导向和根本保证。

中国是文化资源大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文化积淀十分深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博大精深,文化生态系统多姿多彩,文化资源察赋独特、丰厚,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随着小康社会目标及和谐文化建设任务的确立,社会各界对我国文化资源所蕴含的多层次价值的认识逐渐深人,对其需求也显得更为迫切和直接。

发达国家发展文化经济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在国家文化经济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其产业化进程,宏观的思考和方略的制定必不可少。

要使我国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功能效用,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文化资源潜力转化为文化产业实力,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就必须重视文化资源产业化的方略选择问题。

我们认为,就方略思路而言,中国的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需要坚持实
施五大方略,即可持续发展方略、整合规划方略、市场化开发方略、创新推动方略、人才资源开发方略。

这五个方略的实施可以为我国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实现提供思维导向和根本保证。

本文即以此为基础,就这五个方略的选择与实现途径展开探讨。

一、可持续发展方略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是人类社会走向21世纪文明的共同道路,是现实社会、经济、环境和人口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文化资源具有消耗性与非消耗性、可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辩证统一的特征。

许多文化资源如作为旅游文化的自然生态景观,作为无形资源基础的文化传统、民俗风情、品牌资源等,都可以反复利用,具有非消耗性特征。

然而,对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产业化开发如果不遵循客观规律,以“资源消耗型”和“环境污染型”模式来开发文化资源,盲目的发展消耗型文化产业,忽视文化积累和文化资源的再造,就会导致文化资源的严重破坏与消耗。

因此,在文化产业领域,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重要性尤其突出。

文化的延续性和传承性是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决定了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必须尊重和保护人类的精神遗产,并对人类精神文化的延续作出有益贡献。

(一)科学、有效地保护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遗产
全面理解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方略,对文化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是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根本保障。

首先应该对我国文化资源进行科学的梳理与归类,准确把握各类文化资源的特性,站在产业化开发的高
度来审视文化资源,并建立一整套国家标准的文化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其次,加强制度化保护,健全和完善分级分类保护制度,建立一套有规制标准和规范约束的完整保护体系。

第三,强化多样化保护方式,完善保护规划和保护措施,实行重点保护、专项工程保护和强调科学性保护。

第四,实行法制化保护,将文化资源的保护纳人法制化管理轨道。

(二)在保护中求开发,在开发中促保护,保护与开发并举
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应该放在国家社会发展,现代化、市场化进程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加以考虑。

文化资源的科学有效保护必须在开发中才能得以实现,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实际上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所谓保护,实际上是开发性的保护,是动态的、创造性的保护;所谓开发,实际上是保护性的开发,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开发。

对于文化资源而言,其保护与开发应该是一个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互相强化的关系。

有效协调产业开发与文化资源保护的矛盾冲突,实现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保留原则与内涵式开发原则。

保留原则是文化资源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只有妥善加以保护,使文化资源不被毁坏、失传、湮灭,才有可能进行产业开发。

只有通过合理的产业开发,发挥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良性循环,才有可能实施有效的保护。

内涵式开发原则也叫效率原则,讲求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深度和高度,强调消费精神需求的满足和人生意义的体验。

内涵式发展使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成为可能,也是遏制过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