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区(室)尘埃粒子检验标准
目的:建立洁净区(室)尘埃粒子数监测的标准工作程序。
范围:洁净区(室)内尘埃子数监测的全过程。
责任者:质量部、车间相关人员。
程序:
1、质量保证室根据洁净区(室)的验证结果,建立洁净区(室)的日常监测计划,
依计划和生产需要填写洁净区(室)环境监测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经质量部
负责人批准后,下发中心化验室和车间。
2、中心化验室接通知后,与车间讨论确定具体监测时间,安排好监测工作,确保
监测工作如期完成,如不能按期完成监测,应由室主任填写“分析/评价延迟报
告书”,经质量部负责人批准后,予以重新安排。
3、监测用仪器为尘埃粒子计数器,一般采用静态测试。
静态测试指在洁净区(室)
净化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工艺设备已安装,洁净区(室)内无生产人员
的情况下进行测试。
(1)监测前,洁净区(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药品生产工艺相适应。
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应控制在18—26℃内,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65%内,
空气洁净度等级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的静压差应大于5Pa,洁净区(室)与
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10Pa,100000级洁净区(室)换气次数应≥15
次/时。
(2)监测人员必须穿戴符合洁净级别的工作服,室内监测人员不得多于二人。
(3)非单向流洁净区(室),监测应在净化系统正常运行30分钟后开始。
(4)洁净区(室)内装末端高效过滤器的净化系统只需在工作区设采样点。
(5)采样点布置应均匀,避免局部区域过于集中,按照洁净区(室)面积大小确定最少采样点数目,在满足最少采样点数目的同时,还应满足最少采样量。
(6)对于任何小的洁净面积采样点不得少于2个,总采样次数不得少于5次,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多于1个,且不同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不同。
(7)采样点的位置应离地0.7—1.0米左右,关键设备、工作活动范围处应增加采样次数。
(8)测试过程中认真填写监测记录。
第2页共2页
4、将各测得值作如下计算:
A=(C 1+C2+…+C N)/N
式中:A—某一采样点的平均尘埃粒子数(每立方米)。
C I—某一采样点的尘埃粒子数(每立方米)。
N—某一采样点上的采样次数。
M=(A1+A2+…+A L)/L
式中:M—平均尘埃粒子数,即洁净区(室)平均尘埃粒子数(每立方米)。
A L—某一采样点的平均尘埃粒子数(每立方米)。
L—某一洁净区(室)内的总采样点数。
标准误差:SE={[(A1—M)2+(A2—M)2+…+(A i—M)2]/L(L—1)}1/2
式中:SE—平均值均值的标准误差(每立方米)。
置信上限:UCL=M+ t×SE
式中:UCL—平均值勤均值的95%置信上限(每平方米)
t —95%置信上限的t分布系数。
5、用平均尘埃粒子数来判断洁净区(室)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每个采样点的平均
尘埃粒子数必须低于或等于规定的级别界限,即A I≤级别界限。
6、所有记录完成后,交中心化验室主任签名后,由质保室作出环境评价,以便采样
取措施。
羟丙甲纤维素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规范羟丙甲纤维素检验操作。
适用范围:羟丙甲纤维素的检验。
责任:检验室检验人员按本规程操作,检验室主任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程序:
本品为2-羟丙基醚甲基纤维素,按干燥品计算,含甲氧基(-OCH3)应为19.0%~30.0%,含羟丙氧基(-OCH2CHOHCH3)应为4.0%~12.0%。
1.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纤维状或颗粒状粉末;无臭。
本品在无水乙醇、乙醚、丙酮中几乎不溶;在冷水中溶胀成澄清或微浑浊的胶体溶液。
2.鉴别
2.1仪器及用具:架盘天平、电炉、烧杯、试管、玻璃板等。
2.2试剂及试液:纯化水、0.035%蒽酮的硫酸溶液。
2.3测定法
2.3.1取本品1g,加热水(80~90℃)100ml,不断搅拌,在冰浴中冷却,成黏性液体,取2ml置试管中,沿管壁缓缓加0.035%蒽酮的硫酸溶液1ml,放置5分钟,在两液接界面处显蓝绿色环。
2.3.2取鉴别2.3.1项下的黏性液体适量,倾注在玻璃板上,俟水分蒸发后,形成一层有韧性的薄膜。
3.检查
3.1仪器及用具:万分之一天平、酸度计、马弗炉、干燥箱、电炉、旋转式黏度计、烧杯、坩埚、称量瓶、试管、试管架、测砷瓶、溴化汞试纸、醋酸铅棉花、垂溶漏斗等。
3.2试剂及试液:氢氧化钙、盐酸、蒸馏水、硝酸、硫酸、氨试液、酚酞指示液、醋酸盐缓冲液(PH3.5)、标准铅溶液、硫代乙酰胺试液、标准砷溶液、碘化锌试液、酸性氯化、亚锡试液、锌粒。
3.3测定法
3.3.1酸碱度取本品1.0g,加水100ml溶解后,按《PH值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检查,PH值应为
4.0~8.0。
3.3.2黏度 取本品适量,按干燥品计算,加90℃的水制成2.0%(g/g )的溶液,充分搅拌约10分钟,置冰浴中冷却,冷却过程中继续搅匀,逐去气泡并调节重量,用NDI -1型旋转式黏度计1号转子每分钟60转,在20℃±0.1℃,以旋转式黏度计测定,按《粘度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SOP-QC-077-00)测定,黏度应为0.005~0.075Pa·s。
3.3.3水中不溶物 取本品1.0g ,置烧杯中,加热水(80~90℃)100ml 溶胀约15分钟,然后在冰浴中冷却,加水300ml ,并充分搅拌,用经105℃干燥至恒重的1号垂熔玻璃坩埚滤过,烧杯用水洗净,洗液并入上述垂熔玻璃坩埚中,滤过,在105℃干燥至恒重,遗留残渣不得过5mg (0.5%)。
3.3.4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干燥2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5.0%按《干燥失重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测定。
结果计算:
3.3.5炽灼残渣 取本品1.0g ,照《炽灼残渣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检查,遗留残渣不得过1.5%。
结果计算:
3.3.6重金属 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照《重金属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SOP-QC-092-00)第二法检查,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3.3.7砷盐 取本品1.0g ,加氢氧化钙1.0g ,混合,加水搅拌均匀,干燥后,先用小火烧灼使炭化,再在600℃炽灼使完全灰化,放冷,加盐酸5ml 与水23ml 使溶解,依《砷盐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检查,应符合规定(0.0002%)。
4.含量测定
4.1仪器及用具: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圆底烧瓶、导管、冷凝管、玻璃毛细管、洗气瓶、吸收管、双颈蒸馏瓶、分馏柱、蒸汽发生器、导入管、冷凝管、具刻度的带塞锥形瓶、油浴锅、酸度计等。
4.2试剂及试液:苯酚、氢碘酸、10%醋酸钾、冰醋酸、溴25%醋酸钠、甲酸、碘化钾、稀硫酸、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 )和(0.02mol/L )、三氧化铬、酚酞指示液、淀粉指示液、甘油、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 )、碳酸氢钠、氮气。
%100⨯--称量瓶重量
重量干燥前供试品与称量的重量干燥后供试品与称量瓶的重量干燥前供试品与称量瓶%100⨯--坩埚重量
量炽灼前样品与坩埚的重坩埚的重量量炽灼后残渣与坩埚的重
4.3测定法
4.3.1甲氧基 取本品,精密称定,照《甲氧基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测定,测得的甲氧基量(%)扣除羟丙氧基量(%)与(31/75×0.93)的乘积,即得。
式中:V1为供试品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2mol/L )的容积,ml ;
V2为空白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 )的容积,ml ;
W 为供试品的重量,g ;
4.3.2羟丙氧基 取本品约0.1g ,精密称定,照《羟丙氧基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SOP-QC-101-00)测定,即得。
OCH 2CHOHCH 3的含量(%)=(V 1M 1-KV 2M 2)×0.0751/W )×100%
式中:K 为空白校正系数M 1V a /M 2V b ;
V 1为供试品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 )的容积,ml ;
V 2为供试品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2mol/L )的容积,ml ;
V a 为空白试验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 )的容积,ml ;
V b 为空白试验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2mol/L )的容积,ml ;
W 为供试品的重量,g ;
M 1为氢氧化钠滴定液的浓度,mol/L ;
M 2为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浓度,mol/L 。
4.4允许误差:相对偏差应〈0.5%。
5. 微生物限度检查:按《微生物限
())
93.075/31(%%10010005172
0%21⨯⨯-⨯⨯⋅⨯-=羟丙氧基甲氧基W V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