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_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气候类型的判断教材分析:气候类型,一向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包括气候形成,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

气候类型判断教材中没有具体归纳内容,却是气候类型考查的切入点,能有力的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考查气候类型判断的试题,虽然形式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根据气候特征来判断;二是根据地理位置来判断;三是根据气候成因判断。

教学重点: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据、图表资料,判断气候类型教学难点:各类气候图表的判读教学方法:讲述法,练习教学过程:复习:气候的形成因子;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点讲授新课:一、气候形成因子二、气候类型三、气候类型的判断(一)、根据气温、降水的数据判断气候类型(1)根据最高气温月份判断所在半球.最高气温出现在七、八月,或气温曲线呈峰形,判定在北半球。

最高气温出现在一、二月,或气温曲线呈谷形,判定在南半球。

例1、下表为某地一年中的气候统计资料,读后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为:()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一月均温(℃)七月均温(℃)6~8月降水量(mm)12月~次年2月降水量(mm)全年降水(mm)-8.9 24.3 478 82 780练习:判断图表中的气候类型。

(二)、根据气候分布判断气候类型1、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气候带。

2、从经度位置,确定所在的海陆位置是大陆东岸、西岸还是内部。

3、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上面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最后确定所属气候类型。

例2:判断图中M地气候类型(三)、根据气候成因判断气候类型1、受单一环流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受副高控制热带沙漠气候极地高压控制冰原气候副高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西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气候2、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热带草原气候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3、海陆分布: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大陆气候4、地形:地势起伏高山、高原气候强调: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小结:根据根据气温、降水的数据来判断气候类型已知地球上四个小岛的地理位置它们气候类型为:A(46°N,148°E)B(36°N,14°30′E)C(6°S,134°E)D(51°S,75°W)作业:《世纪金榜》49—50页的5-----14题分析判断气候类型(达标练习)1、气候类型判断2、下图为某四地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其中位于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深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下图为雅典和北京两地的气候资料。

读图完成3~4题。

3.雅典所属气候类型的成因是A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 .副热带高压带、西风带的交替控制C .常年受盛行西风的控制D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4.与雅典8月相比,北京9月的降水与气温特点是A .降水较多,气温较高B .降水较少,气温较高C .降水较多,气温较低D .降水较少,气温较低5.图4为“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分)-60-40 -20 020 40 120 150 90 60 30-60-40 -20 0 20 40降 水(mm )气 温 (℃)图(1)依据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北半球处于季。

(2)此时,N地受控制,降水较(多、少)。

(3)M地盛行(方向)风,气候特征是。

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4)图14所示季节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是,形成该气象灾害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半年后A处盛行(方向)风。

(5)我国发生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6、右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箭头表示风向)。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分)(1)该图属于(南、北)半球,④是气压带。

(2分)(2)常年影响新加坡(1°N)和伦敦的气压带、风带是( )(1分)A、①②B、⑤⑥C、③⑦D、①⑥(3)图中常年受①控制的地区和受②、⑥交替控制的地区分别会形成和气候。

(2分)(4)当①气压带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2分)A、我国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B、正是赴南极考察的好时节C、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D、地中海沿岸多晴朗炎热天气1、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极低气候2、B 3、B 4、C5. (满分11 ,每空1分)(1)冬(1分)(2)西风带(1分)多(1分)(3)西北风(1分)寒冷干燥(1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分)(4) 寒潮冷锋西南(5)洪涝干旱6、(1)北极地高(2)D(3)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4)B、C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分析: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的特点。

根据等压线画出风向、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已有能力包括绘制简单示意图、初步形成逻辑关系推理能力。

2.认知特点:优势表现为高中学生能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自我意识高涨,为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做好了准备。

不足表现为不能独立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再现,原理和规律的归纳能力和图文转化能力较弱。

所授班级为形式上的慢班。

3.学习障碍:本节内容特点表现在以下三点,即(1)逻辑思维能力极强,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2)对前面所学基础知识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因此要求基础知识十分扎实。

(3)图表阅读能力要求高,本节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通过读图、绘图等方法习得,特别是对等温线图的使用要求较高。

基于以上学习上的难点,往届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1)对形成气候的原因的理解表面化,但是对非地带性的因素的影响过程却不理解。

(2)对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记忆不牢。

(3)对区域地理知识模糊,不清楚东亚和南亚的具体位置。

课堂教学效果分析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

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节课中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温故知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

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复习上节知识点的背诵和默写。

学生刚刚学完,这样通过背诵和默写加深了学生记忆,及时的表扬增加了学生成就感。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高校课堂的主渠道,必须着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使学生主体处三、巧设目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

最后,我让学生之间围绕学习内容而进行互检互测。

测试学生新课学习后教学目标达成率,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体现科学知识的实用与趣味性,练习题我尽量结合实际,且逐步递进,这样的达标检测不仅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勇气。

但与自己曾设想的效果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首先,在课堂形式上显得比较单一,和学生们的互动不是很多,替学生们回答的较多,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没能够灵活处理,给学困生的鼓励较少。

其次,在知识的讲解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不够灵活。

再次,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太少,教师指导还不到位,只照顾到个别小组。

因此,汇报交流时,个别小组不太积极。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要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以学生为本,凭借数学思维性强、灵活性强、运用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会;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去开拓。

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材分析气候类型的判读是高考必考点,是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本节课是大气一章的综合和提升,地位非常重要。

近年来所占分值比重不断提高。

从历年出题方向上看,往往以区域地理为载体进行区域气候类型判读。

通过讲练结合,提高学生判断气候类型的能力;通过图文转换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气候类型知识是中学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地球上的其它自然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也有很大影响。

因此在每年的高考卷中都涉及到该知识点,而且出题的角度越来越富有新意,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突破气候难点的瓶颈,关键在于对气候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

气候的考查,一般以气候类型的判读为前提,通过给定的条件判读出气候类型,然后再考查其它与气候有关的内容。

以图幅的形式出现的气候类型,从各种文字图表中,尤其是我上“气候类型的判读”的教学反思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是教学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重点在于它是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地具体体现,更是大气圈与气候的落脚点。

难点在学生对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理解记忆。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应由以下知识点内在联系推理如:大气的热力环流~全球性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性质~各个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及特征。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季风环流~各种季风气候的成因、分布及特征。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学应在回顾前面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串起来,这样学起来就较为轻松,效果会较好。

对气候类型的分析与判断的教学,一是要注意归类,如根据气候成因,把它们分为单一气压带与风带控制型、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型;根据分布,把它们分为大陆东岸型、西岸型和大陆内部型;根据降水,分为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根据温度,分为热带型、亚热带型、温带型和寒带型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