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杨浦区初三年级三模语文试卷(2017.05)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一)默写(15分)1.最爱湖东行不足,。
《钱塘湖春行》2. ,闻郎江上唱歌声。
《竹枝词》3.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4. ,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5.久之,,。
《狼》【答案】1.绿杨阴里白沙堤2.杨柳青青江水平3.芳草萋萋鹦鹉洲4.其岸势犬牙差互5.目似瞑,意暇甚(二)阅读下列古诗,完成6--7题(4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本诗中的“割”生动传神地写出了。
(2分)7.下列选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以设问统领全诗,以苍翠的青色突出泰山的绵延不尽。
B.第三、四句近观泰山,传神描绘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高大雄伟的形象。
C.第五、六句以归鸟暗示时间已晚,表达诗人对泰山神往热爱之情。
D.最后两句表达诗人期盼登山之情,似写登山,实为表明胸中之志。
【答案】6.泰山巍峨高耸,遮天蔽日的雄伟景象。
7.A(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10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本文的作者为时期的思想家。
(2分)【答案】战国孟子9.(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答案】用这些方法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长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 曾益其所不能。
B.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 入则无法家拂士【答案】C10.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首先论证造就人才的条件,接着论证国家存亡的道理,最后自然得出结论,水到渠成。
B. 本文认为人要有所作为,既要经受客观艰苦环境的考验,也要在主观精神意志上经受磨练。
C.本文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佑君主的贤士,不警惕敌国外患,常常会遭到灭亡。
感D.本文运用排比设喻,且句式灵活,给行文增添了气势,语言犀利,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答案】D(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后赵王勒①悉召武乡②耆旧③诣襄国④,与之共坐欢饮。
初,勒微时,与李阳邻居,数争沤麻池⑤相殴,阳由是独不敢来。
勒曰:“阳,壮士也;沤麻,布衣之恨。
孤方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遽召与饮,引阳臂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
”因拜参军都尉。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后赵王勒: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石勒。
②武乡:今陕西榆社。
石勒出身武乡,年轻时为雇农。
③德高望重的老人和故友。
④襄国:今河北邢台。
石勒建国都于此。
⑤沤麻池:浸泡麻茎的池塘,麻茎在加工前必须在水里浸泡一段时间。
11.解释加点字。
(4分)(1)召武乡耆旧诣襄国诣()(2)引阳臂曰引()【答案】到达,到……去。
拉着,牵着。
12.下列对“因拜参军都尉”一句理解正确的是一项是()A.众人因此参拜李阳为参军都尉。
B.石勒于是任命李阳为参军都尉。
C.李阳于是拜见了参军府的都尉。
D.参军都尉因此参拜了壮士李阳。
【答案】C13.请简述李阳“独不敢来”的原因。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答案】因为在当初,李阳与出身贫寒的石勒是邻居,多次为争夺沤麻池而相互殴打,现在,李阳怕当了皇帝的石勒报复他,所以不敢来。
14.下列作为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石勒唯贤是举B.石勒感恩图报C.石勒不计前嫌D.石勒兼容天下【答案】C二、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20分)围棋吴德铎1围棋是中国人民的创造。
它的起源,已不可考。
晋张华《博物志》:“尧造围棋以教子丹。
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教之。
”究竟是“尧”还是“舜”,张华自己都弄不清楚,可见他的说法未必可靠。
何况还有人以为《博物志》是一部后人伪托的书。
2讲究吐属的朋友,不喜欢说“下棋”,以为这说法太俗气,他们喜欢用文雅的“对弈”。
其实“奕”是围棋的古称,扬雄《方言》:“围棋谓之奕,自关而东,齐鲁之间,皆谓之奕。
《孟子》还告诉我们:“弈秋,通国之善奕者也”看来这位高手未必真的名“奕”,而是名以技传,他善“奕”,名“弈秋”,他的真实姓名被淹没了。
3因为围棋出现的时间早,故局制颇多变革,最早记录这问题的,就目下所知,是汉邯淳的《艺经》:“棋局纵横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
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
”吴韦昭《博奔论》亦有“枯棋三百”之说,可见那时的围棋,和今天的不同。
4人们对围棋如此爱好,因而围棋有许多的别称。
如:“坐隐”、“手谈”。
这两个典故均出自《世语新说》。
《晋书·祖纳传》:“纳好弈棋,王隐谓之曰:‘禹惜寸阴,不闻数棋。
’对曰:‘我亦忘忧耳。
’”所以围棋又名“忘忧”。
更有趣的是梁任昉在《述异记》中说的一个故事:晋朝时衢州人王质入山观仙人奕,一局未终,而“所执伐薪斧柯已烂朽。
”所以围棋也有人称之为“烂柯”。
这大概是因为下棋时必须全神贯注,所以能“忘忧”;同时下围棋需要的时间较长,故不免“烂柯”。
此外,围棋被称为“方圆”,是因为围棋盘和围棋子的外部形状得名。
围棋盘上纵横交叉的线条,犹如河网一般,有人便称围棋为“河洛”。
纵横交叉的线条亦如地图,故亦称“吴图”,郭煌写本《棋经》中有“吴图二十四盘”之说。
根据棋子色彩,围棋又称“黑白”。
清袁枚《观奕》诗:“黑白分明全局在,输赢终究自知难。
”因为乌鸦色黑,鹭鸟色白,可代表黑白两色,故有人又称围棋为“乌鹭”。
古代多用玉石做棋子,以楸木做棋盘,故用“楸枰”、“玉楸枰”指代围棋。
元王恽《谢大夫弈棋图》诗:“怡然一笑楸枰里,为碍东山是矫情。
”自古以来,嗜棋成痴者沉湎枰中竟会废寝忘食,故而人说棋枰是“木野狐”,迷的人忘乎所以。
奕者对垒,“三尺之局兮做战场”,投子于枰,布阵列势,宛若将帅在调动兵马,布置攻防,然而棋子毕竟是没有生命力的静物,所以经由称棋为“鬼阵”者。
此外,“略阵”、“围猎”、“坐藩”等,也都曾经是围棋的别名,可惜,这些别名人们久已不用,都已渐渐淡忘了。
5围棋不仅盛行于中国,在很早的时候,便传到了日本。
相传唐朝的苏鹗写的《杜阳杂编》记载:唐大中(公元847-860年)间,日本有位王子来中国访问,这位王子是位围棋高手,他带来了珍贵的“揪玉局”(棋盘)和“冷暖玉棋子”。
唐宣宗命顾师言和这位贵宾对弈,杀到第三十三回合时,双方相持不下,顾师言怕“有辱君命”,走下一着时“汗手凝思,方敢落子,则谓之‘镇神头’”,日本王子被这一着杀得“瞪目缩臂”,顾师言取得了胜利。
6事后,王子问:这位是你们中国的第几把手?答话的人故意吓唬王子,他不过是第三把手(事实上顾师言在当时是第一把手)。
日本王子表示愿意见见中国的第一把手,可是那人回答得很巧妙:王子一定能胜过第三把手,才能见第二把手;胜了第二把手,才能见第一把手。
于是日本王子掩局而吁:“小国之一,不如大国之三,信矣!”据说,当时还有人特地画过一幅《顾师言三十三镇神头图》,以志此事。
1吐属:有作文;谈吐的意思。
15.请为第2段的空格处选择最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A.不仅而且于是B.因为所以才C.因为所以却D.不仅而且却【答案】:C16.本文围绕说明对象,从以下方面展开说明:(6分)1;2;3;4围棋有许多别称;5;【答案】:1围棋是中国人的创造,起源已不可考。
2围棋的古称为“奕”。
3围棋的局制古今已不同。
5中日围棋技艺的交流历史悠久17.细读第4段,回答问题。
(1)明朝诗人解縉曾作《观奕棋》一诗,把围棋的别名嵌入诗句内:“鸡鸭乌鹭玉楸枰,君臣黑白竟输赢。
烂柯岁月刀兵见,方圆世界泪皆凝。
河洛千条待整治,吴图万里需修容。
何必手谈国家事,忘忧坐隐到天明。
”诗中包含的围棋别称有:()(2分)A.六个B.八个C.十个D.十二个(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及本段都用到了“烂柯”的故事,从写作意图看,是否相同,请简述理由。
(5分)【答案】:(1)C(2)不相同。
刘禹锡用典“烂柯”,是借此表达被贬谪二十三年后回家乡时恍若隔世之人,人事全非的怅惘之情;而本文中的“烂柯”故事,是为了说明围棋的别称“烂柯”的由来,增加说明文的趣味性。
18.下面这段文字插入哪两段之间比较合适,请简述理由。
(5分)围棋的身价,与“琴”、“书”、“画”并列,号称“四爱”。
它在过去,是士大夫阶级的雅玩。
《红楼梦》描写贾府以“司棋”为人名——这名字尽管很风雅,却透露了封建社会的本来面目,原来竟有一种人,是专门为人“司棋”的!由此可见围棋曾经的风靡。
【答案】:放在第34段之间。
因为本段说明了围棋曾深受士大夫的喜爱,而列入“四爱”之一,风靡一时。
与第4段收据“人们对围棋如此爱好,”紧密相承,形成照应,所以放在第4段之前。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0分)山冈上,那轮明月(1)已是晚上八点了,孩子还没有放学,我在校门口徘徊,能做的,只有等待。
陪我等的,是头顶那轮月亮。
闲着没事,那就抬头看月亮吧。
很久没有这样认认真真看过月亮了。
看着看着,就想起二十多年前,母亲也是这样站在校门口,头顶一轮月亮在等,她等的,是我。
(2)那时,我在山脚下的一所中学里读初一。
学校很简陋,没有宿舍,学生要跑校,读完晚自习后回家。
我家与学校隔着一座山冈,我家在山冈西边,学校在山冈东边,隔着五六里路。
(3)晚上放学后,我急急跑出校门,一眼就能看到,在一棵老槐树下,母亲正静静地站在那里,等我。
我说,娘,回家吧。
娘应一声,哎,回家。
于是,娘俩踩着月光下自己的影子,一路说说笑笑地,走在土路上。
(4)要步行越过山冈。
山冈上树很茂密,是一些松树或者柏树。
月光下,树林幽深。
时常有猫头鹰“咕咕喵,咕咕喵”的声音传来。
或者有山鸡被明晃晃的月光照醒,梦呓似的,咯咯咯地叫上几声,之后,树林又归于chén jì。
(5)林子边上埋有坟墓,白天时远远看去,一座座馒头似的土丘挤在那里。
若是在夏天,坟墓上的萤火虫特别多。
那时,听的鬼故事多,我总认为那是鬼火,很害怕。
每次经过坟地边,我都拽着母亲的衣角,紧跟在她身后,话也不敢说了。
母亲说,甭害怕,那是萤火虫呢。
可我还是害怕。
(6)有一次,母亲说,你唱个歌吧,唱什么都行。
我哪能唱得出来,心里只有害怕了。
母亲说,那我唱。
她清清嗓子,就唱,唱的是《月亮走,我也走》,当年很红的歌曲,村里的大街小巷都传唱。
“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村口……”说实在的,母亲的嗓子有些哑,唱的歌并不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