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糖尿病合并妊娠
6
临床表现
一、代谢紊乱症候群: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皮肤瘙痒、视物模糊等
二、急性并发症和伴发病: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2.感染 :皮肤化脓性感染、 皮肤真菌感染、 真菌性阴道炎、肺结核、尿路感 染、肾乳头坏死 (高热、肾绞痛、血尿、尿中排出坏死的肾乳头组织)
三、慢性并发症: (一) 大血管病变:
13
13
一级预防策略
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年龄
家族史或遗传倾向 种族
糖 血
代 超 14
14
一级预防策略
成人中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定义
(1)年龄≥40岁 (2)有糖调节受损(IGR)史 (3)超重(BMI≥24kg/m2)或肥胖(BMI≥28kg/m2)和( 85cm) (4)静坐生活方式 (5)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6)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15(G (7)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15Hg],
诊断标准
(1)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饮、多 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 机血糖
或
注:空腹状态指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IFG)或
糖(耐量异2常()IGT)空腹血糖(FPG)
10
或
10
糖尿病病因学分类
WHO 1999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A.免疫介导性 B.特发性
A.胰岛β细胞 B.胰岛素作用 C.胰腺外分泌
11
D.内分泌疾病
11
目
录
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糖尿病的预防
糖尿病的综合管理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和治疗路径
糖尿病相关并发症
12
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12
2型糖尿病防治中三级预防概念
(二) 微血管病变、 1.糖尿病肾病、 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3.糖尿病心肌病
(三) 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
(四) 眼的其他病变:白内障、黄斑病、青光眼、屈光改变、虹膜睫状体病变等
7
(五) 糖尿病足
中国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设定
• 诊断标准的设定 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应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的血糖检测结果 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目前不推荐在我国采用HbA1c诊断糖尿病
• 男性患病风险比女性增加26%,文化程度大学以下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 57%
表Hale Waihona Puke 特点原因城市化 老龄化 生活方式改变 肥胖和超重比例增加 筛查方法 中国人的易感性 糖尿病患者生存期增加
• 我国糖尿病患者BMI≈25kg/m2,餐后高血糖比例高
国内缺乏儿童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资料,近年来20岁以下的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
率显著增加
4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常见
4
目
录
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糖尿病的预防
糖尿病的综合管理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和治疗路径
糖尿病相关并发症
5
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5
糖尿病的概述
• 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 泌或/和作用缺陷(胰岛素抵抗),导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 、电解质等代谢异常。
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
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
• 控制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不仅需要药物治疗
还需要对血糖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监测,以了解控制是否达标,并根据治疗目标调整治疗
•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是糖尿病控制是否成功的关键。
21
21
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
基本原则、目标形式
• 基本原则:限于目前医学水平,糖尿病仍然是终身性疾病,因此应给与糖尿病患者终身的密切医疗 关注 近期目标:控制高血糖和相关代谢紊乱来消除糖尿病症状和防止出现急性代谢并发症 远期目标: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 糖尿病漏诊率 指南指出:仅查空腹血糖我国糖尿病的漏诊率较高 建议:已达到糖调节受损的人群,应行OGTT检查 理想选择:同时检查空腹血糖及OGTT后2hPG值
8
8
糖代谢状态分类
WHO 1999
糖代谢分类
正常血糖(NGR) 空腹血糖受损(IFG)
静
空腹血糖(
<6.1
9
6.19~<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年龄 (岁)
全人群
25~64
3
3
我国糖尿病流行的特点和原因
• 特点
2型糖尿病为主:占90.0%以上
• 1型糖尿病5.0%,其他类型糖尿病0.7% 经济发达程度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
• 发达地区患病率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城市高于农村 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
• 我国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60%,美国约48% 男性、低教育水平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
17
17
三级预防策略
血糖控制:
年龄较大、病程较长和已发 生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充分 平衡血糖控制的利弊,在血 糖控制目标选择上采用个体 化策略
血压控制、血脂控制和阿司 匹林的使用:对年龄较大、病
程较长和已经发生了心血管疾病 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个体化血 糖控制基础上采取降压、调脂 (主要降低LDL-C)和应用阿司匹 林的措施来减少心血管疾病反复 发生和死亡,减少糖尿病微血管 病变的发生风险
18
18
目
录
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糖尿病的预防
糖尿病的综合管理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和治疗路径
糖尿病相关并发症
19
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19
糖尿病管理五方面内容
20
20
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
• 糖尿病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的风险显著增加,减少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微血管病变的 风险依赖于: 高血糖的控制
一级预防策略
16
16
二级预防策略
血糖控制:对新诊断和 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 严格控制血糖的策略来 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 的风险
血压控制、血脂控制和阿 司匹林的使用:在没有明显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但具有心血 管疾病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 者中采取降糖、降压、降脂( 主要是降低LDL-C)和应用阿司 匹林来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 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妊娠
1
目
录
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糖尿病的预防
糖尿病的综合管理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和治疗路径
糖尿病相关并发症
2
糖尿病的特殊情况
2
中国30年流调显示
糖尿病患病率急速增长
调查年份 (诊断标准)
1980年 (兰州标准)
1986年 (WHO 1985)
1994年
调查人数 30万 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