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期权:人民币期权的正式加入
在金融市场上的一件大事就是在20 世纪70 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全线崩溃,全球的利率制度由固定汇率制度向浮动汇率制度转变。
这一变化带来了西方主要国家货币之间的比价变动频繁, 并呈现出此消彼长、强弱互换的趋势。
我国自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币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开始走向市场化。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金融工具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也起到了刺激的作用,由此带来了金融工具的创新,这也是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我国在全球舞台上成为不可或缺的“角色”,进出口企业和个人外汇投资也就面临着不可规避的汇率风险。
对于出口企业而言,人民币升值,再加上欧美经济存在不确定性,汇率风险无法避免。
对于个人外汇投资而言,对汇率的不确定性变化不言而语。
2010年6月19日,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外汇管理局称,重启汇改后,市场经历短暂动荡,人民币汇率呈现双向、宽幅波动,升值预期逐渐减弱,外汇供求失衡状况趋于缓和。
因此,外贸企业的要适应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发展形势,无论是进口企业还是出口企业都要树立正确又有全局观的汇率风险意识。
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在看到风险的同时,也不能忽略由此给企业的带来的有力变化即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因此,面对汇率风险,不能望而却步,因噎废食,更应该把握机遇,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组合,降低风险的同时确保收益,这样不仅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且对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发展和完善都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主要想探讨的是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之一——外汇期权。
说到外汇期权的种类,我们在证券投资这门课程中学到了很多中,比如说按照交易的标的划分的股票期权、利率期权、外汇期权等等。
就期权而言,它主要体现为两种权利:买权和卖权。
买权不等于买入期权,卖权不等于卖出期权,这种权利主要体现期权交易双方权利的不对等性,主动权总是握在购买方手中。
期权交易在我们看来是不公平的,那么买卖双方为什么还能相谈甚欢呢。
这就是所谓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如果用专业知识解释的话,笔者认为可以这么理解。
期权交易的购买方是风险的规避方,卖出方是风险的追随者。
但是交易双方特别是卖出方是足够自信的交易者。
购买方认为自己预期的变化趋势是正确的且对其不利,卖出方也同样认为自己的预测是符合市场的且对其有利,关键在于这两种预测的方向是相反的,博弈的结果是达成交易。
购买方为了让对方分担自己的风险支付期权费,而卖出方因承担风险提前得到补偿。
期权合约到期,选择的主动权在买方,他可以选择执行或不执行,结果就是买房最大的损失是期权费,卖方最大的收益是期权费;买方得收益可能是无穷大,卖方的损失可能是无穷大。
这就是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特色,冒险者和保守者的交集,这也体现了风险收益原则。
理论上来讲,期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规避风险的衍生金融工具,外汇期权自然也就是有效的外汇风险管理可以有效使用的工具。
汇改以来,我国的外汇期权市场得到了相对较为充分的发展。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适合那些使用欧元、日元等非美元外汇结算的进出口企业。
个人外汇期权交易的标的大多是汇价为欧元兑美元、美元兑日元、澳元兑美元、英镑兑美元、美元兑瑞士法郎、美元兑加元。
我国的企业大多是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在进行外币交易时,就无法准确的预期汇率的变化,也就不能有效的利用外汇期权规避风险。
比如说,企业准备六个月后从英国进口一台机器,但是六个月期间汇率可能会发生变化,此时若考虑使用外汇期权,人民币兑英镑的汇率、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和英镑兑美元的汇率都有不确定性,即使外汇期权获得了收益,那么再兑回人民币时可能将这个收益抵消甚至依然是亏损状态。
这就使我们更加期待外汇期权品种逐渐增多,增加我国企业在利用外汇期权时更多的选择权和主动权。
很多学者和投资者期待的人民币期权已经开始慢慢浮现。
2011年4月1日正式加入货币期权队伍的人民币期权引起了人们诸多的关注。
有的人
质疑人民币齐全出现的时机是否成熟,有的人为我国的又一金融创新鼓掌喝彩,笔者认为,金融工具服务于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所引起的金融工具的日新月异符合客观规律。
人民币期权的出现,是大势所趋,但是,人们的一些担心也是合理的,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够完善,可能在推行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但是,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我国金融市场这个平台将不断的走向成熟,更加适合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运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详细的解释了人民币期权出台的背景和相关的规定。
从中可以看出一下三点:
第一、我国基本具备人民币期权运行的“土壤”。
汇改以来,我国外汇市场加快发展,交易品种日趋丰富,但是相对国外经济体而言,我国外汇市场交易品种仍显单一,产品功能不够多样化。
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强,企业、银行等市场主体运用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的需求日益上升,并且,市场主体对衍生产品的认识趋于成熟,这些宏观和微观条件都说明我国外汇市场已经基本具备推出人民币期权。
第二、我国在人民币期权推行的过程中坚持谨慎性原则。
首先,对产品类型进行了限制,明确为普通欧式期权;其次,只能买入期权和对买入的期权进行反向平仓,不得卖出期权;第三、备案管理制度,不设置非市场化的准入条件等等。
人民币期权的推出是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又一创新,丰富了我国的原本存在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笔者认为:推出人民币期权产品表明我国政府已经掌握人民币衍生品定价权,这是应对中国金融改革和参与全球化进程重大挑战的必然结果,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竞争优势和资源低成本利用,使我国逐步摆脱在国际贸易中的被动不利地位。
与此同时,人民币期权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他也是构造其他较为复杂的衍生产品的基础,在金融创新中处于优先地位,有利于我国实现金融市场改革产品多元化和市场活跃的目的,完善金融衍生产品体系。
此外,人民币期权的推出,拓宽了外汇期权的适用范围,增加了企业和个人得选择品种,也有利于我国企业特别是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的企业在规避外汇风险时可以有效的使用外汇期权。
在风险管理和控制方面,期权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我国政府对期权市场的态度是谨慎的,这就为期权市场的良好运行提供了一定的秩序基础。
虽然我国的金融市场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人民币期权在运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小问题,但是,我坚信,创新和进步是在解决问题中实现的,什么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我们要对我国的金融市场有信心,随着制度的完善和市场的健全,外汇期权能在规避汇率风险中发挥越来越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