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筹资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包括整个企业财务活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杉杉集团为例,分析其在一定时期采用各种筹资方式组合筹资的结果,以及形成的一定的资本结构。
何为筹资?筹资方式是指可供企业在筹措资金时选用的具体筹资形式。
我国企业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筹资方式:①吸收直接投资;②发行股票;③利用留存收益;④向银行借款;⑤利用商业信用;⑥发行公司债券;⑦融资租赁;⑧杠杆收购。
其中前三种方式筹措的资金为权益资金,后几种方式筹措的资金是负债资金。
案例简介
公司拥有知名品牌"杉杉"以及多个品牌。
1999年,"杉杉"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0年,"杉杉"西服和衬衫获得了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证书,是全国首家通过该项论证的服装企业。
2001年,"杉杉FIRS 衬衫"被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1年"杉杉"西服名列全国市场同类产品销量第二名(国家统计局和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认证)、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二名(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据2002年全国大中型零售企业商品销售统计及品牌监测资料,公司"杉杉"西服各项指标在众多国内品牌中名列第二名。
虽然现在看来杉杉集团现在在中国的服装市场十分有竞争力,但是关于杉杉集团的前身---宁波甬港服装总厂生产经营发生严重亏损,总资产不足500万元,濒临破产境地。
后来,经过资本扩张,调整资本结构,保持了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使之奇迹般发展成为520户国家重点企业之一。
十多年来,杉杉集团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牢牢抓住了企业资本扩张的每次历史机遇,并在资本经营上大胆探索,适度负债,合理安排和调整资本结构,保持了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
案例分析
杉杉集团的资本结构调整,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是在产品经营期间,积极增加负债,获取财务杠杆利益。
杉杉集团在股份制改造初期,企业的财务策划增加财务杠杆利益为出发点,采用积极型筹资策略,大量提高债务比重,同时加强管理,降低资金成本,减少筹资风险,从而提高了权益资本收益率,获取了较大的财务杠杆利益,为企业快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积极的贡献。
具体为以下三点:
⑴实施品牌经营战略。
实现资产原始积累。
1989年,面对一片萧条的国内西服市场,杉杉集团认识到国外经久不衰的轻,软,挺,薄,耐水洗的新概念西服,必将在国内畅销。
于是,举债经营,从法国引进了国内首屈一指的生产流水线,扩大生产。
同时,提出创名牌战略,实施品牌经营。
几年后,成为国内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
⑵适时进行股份制改造,取得资本快速扩张的通行证。
全球500强力,95%采用股份制,股份制是实现资本快速扩张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杉杉人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连年翻番之际,于1992年底,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使得企业资本迅速扩张。
⑶争取上市,合理调整资本机构。
1996年,杉杉股份发行股票的申请获得批准,在上证上市。
凭着公司优良的业绩和对股东的丰厚回报,杉杉股份几次的增资配股均获得成功,杉杉资本急剧扩大
(二)是在企业高成长期间,保持适度负债,选择最优资本结构。
国家大幅度下调信贷利率,使企业的债务成本趋低。
杉杉集团企业财务策划经广泛而深入的研讨,采用适度负债的中庸型筹资策略,选取综合资金成本最低的方案作为最优资本结构方案。
1在股份改造初期,采取积极型的筹资策略,大量提高负债比重。
1992年底,企业总资本3920万元,其中长期负债占28%,净利润720万,资产净利润率18.4%。
到1995年,资本达到36720万,长期负债占37.6%,资本净利润率18.5%。
2在企业高成长期间,保持适度负债,选择最优资本结构。
随着杉杉股份的上市流通,资本快速扩张,1996年底总资本达到46700万元,导致1996年至1998
年资产净利润率下降。
在此期间,国家大幅度下调信贷率,使得债务成本趋低。
杉杉集团经过深入探讨,采用适度负债的中庸型筹资策略
这样,既获取了较大的财务杠杆利益,又不影响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权,企业财务信誉大大提高,为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财务环境。
案例总结
资本结构调整如何使杉杉集团走出困境?
第一步是以品牌经营为突破口,实现资本原始积累。
面对一片萧条的国内西服市场,杉杉集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市场调查和深刻细致的分析研究,杉杉人抓住机遇,举债经营,引进当时国内首屈一指的法国杜克普西服生产流水线,扩大生产规模,成为当时国内最大西服生产企业之一。
同时,提出创名牌战略,实施品牌经营,由此进入了资本积累的良性循环。
第二步是适时进行股份制改造,取得资本快速扩张的通行证。
联合中国服装设计研究中心(集团)、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于1992年年底进行企业股份制改造,共同发起设立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使企业的资本获得迅速扩张,成为国内服装行业的第一家进行规范化股份制改造的企业。
第三步是争取上市,进入资本扩张的快车道。
运用股票这一金融工具,进行证券融资和投资活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取得资本快速扩张的最直接途径。
杉杉股票发行1300万股,每股以10.88元溢价发行,筹集权益性资本1.4亿元。
在以后的几年中,几次增资配股均获得成功,杉杉资本急剧扩大。
案例反思
1.在股份改造初期,杉杉集团大量提高负债比重的目的何在?大量提高负债比重,可以获得较大的财务杠杆利益。
杉杉集团股份上市之前,需要大量资本原始积累。
这样一来,就为企业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发挥积极的贡献。
2.在企业高成长时期,杉杉集团又重新调整资本结构,适当举债。
这样,既取得了较大的财务杠杆利润,又不影响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权,企业的财务信誉大大提高,为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财务环境。
企业采取保守财务行
为,虽然还本付息的压力较小,但是同时导致难以充分利用债务融资所带来的节税,财务杠杆和信息传递功能。
3.资料证明,美国1974年至1998年资产在1亿美元以上的财务保守企业中,70%的企业后来改变了财务保守政策,50%的企业五年后提高了财务杠杆,90%的企业此后没有再采用财务保守政策。
但不是说,所有实施财务保守策略的企业的保守做法是不正确的。
许多企业之所以有一段从保守政策到积极筹资的转变,是因为过多的举债,会使得财务风险增大。
同时,还款压力很大。
处理的分寸不当,很容易造成企业出现财务危机
值得借鉴的是抓住机遇,举债经营;运用股票这一金融工具进行证券融资、投资活动;始终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和调整资本结构,追求企业权益资本净利率最高、企业价值最大而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保持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