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1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数学就在我身边》整体教学研究设计一年级教研组:李艳陈倩孙树英王道娟叶文利杨静一、单元分析1、本单元在相应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新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充满着好奇。

学校什么样?数学要学习什么?学校的学习生活好玩吗?通过“数一数”、“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这四个各有侧重的活动型专题,把学生已有的数学本领调动出来。

在数学活动中,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数学是研究什么的”,体验、领会到“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的学生,才有可能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2、本单元在本册教材中的定位:《数学就在我身边》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四个活动性专题都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画形式呈现,每幅图利用校园或生活中的一个场景集中反映了数学知识在某一个领域的体现。

通过“数一数”引导学生认识校园环境活动中,教师能及时了解关于数与计算知识掌握的情况,同时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的好习惯,为后面学习《分类》打下基础。

通过“看一看”引导学生认识课间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关于图形与位置、图形与变换等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本册教材中第四单元的《位置与顺序》的内容做了一个前测。

通过“比一比”引导学生认识课余生活的活动中,教师了解了学生关于量与计量以及分类比较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使学生感悟生活中的“长短”、“快慢”、“轻重”等于数学有着紧密联系,也为后续学习《分类比较》奠定基础。

最后是通过“说一说”使学生体验在超市购物中,了解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情况,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本单元与其他知识的联系:本单元学习是为了帮助初入学的孩子了解学校生活,除了要让学生会看图、审图,知道每幅图的意思,还要初步培养他们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进行爱科学,关心集体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因此教学时应把握:(1)初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方法即有序观察(数量、方法)。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会说一句完整话。

二、单元目标1、单元整体目标:培养学生看图、识图能力,学会获取数学信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

2、课标对此目标的相关阐述及要求:(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该目标在本年段应达到的目标:(1)本年段要求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目标群的阐述:1、通过数一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行为习惯。

1-1借助书上图片,并结合生活实际(校园、教室),教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数。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局部到整体等)1-2在数数中,培养学生会分类进行观察。

(颜色、大小、种类、用途)2、在认识课间活动中,了解学生关于“空间与位置”方面等情况,培养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能力。

2-1观察篮球场图中的平面图形,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年级下)2-2观察摄影作品展各幅图片,了解图形的旋转和变换。

(三年级)2-3通过“设计天地”使学生在拼摆活动中了解七巧板,感受图形的变化。

(一年级下)3、通过“比一比”活动,让学生了解关于量与计量及分类比较等知识。

3-1了解量与计量知识3-1-1要知道准确的长度必须要测量,向学生简单介绍。

3-1-2 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的基础上,认识1架飞机与1台遥控器间的对应关系,2个人与1架飞机的对应关系。

3-2 了解分类与比较等知识3-2-1观察“赛跑”图,了解速度有快有慢,初步体会跑得快,用的时间比较短;跑得慢,用的时间比较长。

3-2-2观察“跳远”图,了解跳远的落脚点有远有近。

要知道准确的长度必须要测量。

3-2-3观察“爬杆”图及“航模”图,直观了解“高与低”,并在“气象”小组活动中,了解温度也有高有低。

3-2-4 观察“植树”图及“饲养”小组活动图,了解“轻与重”、“大与小”。

4、利用超市购物情景的活动,向学生渗透“统计”知识。

4-1在超市众多物品中,会统计物品的种类、数量、单价。

4-2在同种物品中,会比较数量的多少。

4-3在超市购物图文具区,向学生渗透“位置与顺序”的知识。

4-4知道每种文具的单价、位置、排列的顺序。

5、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三、目标分配1、重点课、次重点课的确定及说明本单元的重点课安排的是《数一数》、《说一说》。

《数一数》使学生上的第一节数学课,要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本课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数数、分类观察数数,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起数学的学数学的意识,起着关键的作用。

《说一说》是对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量与计量、统计等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是本单元的重点。

《看一看》与《比一比》为次重点课。

2、课时调整说明:按照教参所规定的课时授课。

3、本单元内容及课时安排数一数:1课时看一看:1课时比一比:1课时说一说:1课时共4课时第一课《数一数》(一)课型定位-----重点课(二)本课分析:1、本课在单元中的定位: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刚入学的孩子,能直观地了解“数学是研究什么的”体验、领会“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就在我身边”。

在通过“数一数”让学生认识校园环境的活动中,来了解学生关于数与计算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行为习惯。

2、本课要完成的单元目标及教法体现:1、通过数一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行为习惯。

1-1借助书上图片,并结合生活实际(校园、教室),教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数数。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局部到整体等)1-2在数数中,培养学生会分类进行观察。

(颜色、大小、种类、用途)6、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四)教学设计过程数一数(按顺序数)(六)作业设计:回家数数家里事物的数量课后反思:本节课虽然看似是一节非常简单的课,大部分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时候都已经会数数了,难不倒他们。

的确,大部分孩子都没什么问题,当然也有一小部分的孩子会因为粗心而导致错误。

主题图中的各种数量分别有多少,由学生自己找,找到什么就说什么,但要求一定要表述完整,比如:我发现有1面国旗。

在数数的时候让学生养成按一定的顺序数,降低错数、漏数的概率。

第二课《看一看》(一)课型定位——次重点课(二)本课分析:1、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本课以教室为主要场景,配以3个辅助图,通过教学要达到1、了解学生关于图形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2、使学生了解自己课间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通过观察教师主场景图,了解学生对图形认识的情况和对位置与方向认识的情况。

观察篮球场图中的平面图形,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观察摄影作品展”各幅图片,了解图形的旋转和变换,通过“设计天地”使学生在拼摆活动中了解七巧板,感受图形的变化。

2、本课要完成的单元目标及教法体现:2、在认识课间活动中,了解学生关于“空间与位置”方面等情况,培养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能力。

2-1观察篮球场图中的平面图形,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年级下)2-2观察摄影作品展各幅图片,了解图形的旋转和变换。

(三年级)2-3通过“设计天地”使学生在拼摆活动中了解七巧板,感受图形的变化。

(一年级下)(三)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认识能力及创新意识,感受图形的变化。

(六)作业预设:看一看家里的物品都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课后反思:《看一看》(一)是一节观察课,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从各个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不同形状有所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物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一玩的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第三课《比一比》(一)课型定位——次重点课(二)本课分析:1、本课在单元中的定位:通过本课的观察知道“快与慢、远与近、高与低、轻与重、大与小、多与少”等都是数学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

教学时,直观使用教材,在室内创设一些能反映相关内容的游戏,让学生提不同大小的水桶、听听每天最熟悉的天气预报,谈谈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通过它们使学生了解比较同类事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2、本课要完成的单元目标及教法体现:3、通过“比一比”活动,让学生了解关于量与计量及分类比较等知识。

3-1了解量与计量知识3-1-1要知道准确的长度必须要测量,向学生简单介绍。

3-1-2 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的基础上,认识1架飞机与1台遥控器间的对应关系,2个人与1架飞机的对应关系。

3-2 了解分类与比较等知识3-2-1观察“赛跑”图,了解速度有快有慢,初步体会跑得快,用的时间比较短;跑得慢,用的时间比较长。

3-2-2观察“跳远”图,了解跳远的落脚点有远有近。

要知道准确的长度必须要测量。

3-2-3观察“爬杆”图及“航模”图,直观了解“高与低”,并在“气象”小组活动中,了解温度也有高有低。

3-2-4 观察“植树”图及“饲养”小组活动图,了解“轻与重”、“大与小”。

6、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知道“快与慢、远与近、高与低、轻与重、大与小、多与少”,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

快慢远近高低轻重大小厚薄(六)作业设计:回家找找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数学问题。

课后反思:在课上,学生对于比高矮、长短基本都能掌握,另外我还准备了一系列的活动,比如:和;老师比一比高低、和同桌背靠背的比高矮等。

但是在比轻重时有些困难,因为没有天平。

我就联系了孩子们喜欢玩得跷跷板,告诉他们重的会往下沉。

大部分学生理解起来都比较容易。

第四课《说一说》(一)课型定位——重点课(二)本课分析:1、本课在单元中的定位:本课由小小超市的4个区域表现了学生在模拟购物的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有趣画面,了解学生关于“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量与计量、统计等知识综合应用的情况。

教学时,指导学生观察“饮料区”的图,以人物对话“桃汁最多”为信息,提问:他是怎样知道得,请你观察,这些饮料是怎样摆放的,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使学生感受分类统计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