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考研经验贴最新最全必看

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考研经验贴最新最全必看

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考研经验贴最新最全必看一、关于择校对我来说,因为对外国文学、异域文化、语言学习都很感兴趣,比较文学专业的选择应该是很自然的。

在我有所了解的几所学校里,北大的比文所和复旦对语言的要求都很高,如在复旦就读后需要学习二外和古典语;川大在学科理论、英美文学等各方面都极具实力,排名第一大抵有师资的缘故。

也曾考虑过北师大和华东师大,但个人还是倾向更综合性的大学。

定下人大,有以下几个因素:1、地理优势。

北京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作为一枚博物馆、美术馆爱好者,这点对我来说很有吸引力。

2、人大考大综合,但不考语言学。

文学基础部分包括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其中东方文学占比极小,也许是因为人大比文本身没有专门研究东方文学的老师)、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涉及西方文论和古代文论)等科。

题目虽面广量大,但中规中矩,很少考较偏或具有学校特色的题,更注重对文学史的整体把握。

3、人大的气质是陈恳而温和的,对本科背景少有偏见,跨专业考上的不在少数,人大本身就有许多具有多学科研究视角的老师。

一、专业概况本专业是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由缪朗山、赵澧、茅于美、王金陵等老一代学者在1960年代建立,当时是国内最早培养导师制研究生的单位。

本专业于1963年开始招收“外国文艺理论史”研究生;1981年又成为全国高校最早的三个“世界文学”硕士点之一;1996年以后开始招收“西方文艺理论”、“比较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专业的博士生;2001年以后开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本专业已经日趋成熟,并形成了一支学有专攻、精通外语(包括英、法、德、俄、日、希腊、拉丁等语种)并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学术队伍。

本专业特别突出文学、文论与宗教、哲学的跨学科研究,并以这一特色和相对优势贯穿各研究方向。

二、研究方向比较诗学与西方文论比较文学与欧美文学比较文化与艺术批评三、研究内容比较诗学与西方文论:包括专题研究、通史研究、原典译介等三个分支。

近年的研究特色和重点,主要在于当代西方人文学术的交叉概念、欧陆学术经典、神学诠释学等。

比较文学与欧美文学:包括文学史研究、作家研究、比较研究等三个分支。

近年的研究特色和重点,主要在于西方文学中的宗教意识、西方现代批评中的经典文学诠释等。

比较文化与艺术批评:包括中西思想与文化精神研究、中西艺术与宗教精神研究、文化对话与文化传统研究等三个分支,近年的研究特色和重点,主要在于中西文化、宗教、艺术的比较研究。

四、毕业生去向除出国深造者外,本学科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高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新闻传媒等单位,也有部分毕业生担任国企或外企的高级文秘、宣传策划、教育培训等工作。

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626中国文学基础853外国文学与文论2018录取名单近三年录取情况2018年复试分数线;50分、50分、90分、90分、总分360分。

2018年进入复试10人(最高分394,最低362)2018年统考录取8人(最高分394,最低362)2017年复试分数线;58分、58分、90分、90分、总分360分。

2017年进入复试8人2017年统考录取6人(最高分389,最低376)2016年复试分数线;58分、58分、90分、90分、总分365分。

2016年进入复试录取8人2017年统考录取6人(最高分424,最低388)新祥旭首推考研参考书目:【古代文学及文论】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现当代文学】钱理群《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外国文学】郑克鲁《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朱维之,赵澧,黄晋凯,杨恒达《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西方文论】杨慧林《西方文论概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朱志荣《西方文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曾艳兵《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刘象愚《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高等教育出版社章安琪《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张中载《西方古典文论选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学术丛刊《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自选教辅】曾艳兵《外国文学史学习辅导与习题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唐红梅《外国文学史辅导与习题集》崇文书局易漱泉《外国文学500题》辽宁文明出版社贾培《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解析外国文学史》齐鲁书社王萌《中国文学史》辅导及习题精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李杰,顾大鹏《中国文学史》学习辅导与习题集齐鲁书社杨建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同步辅导与习题集崇文书局秦为忠《文学理论教程》辅导及习题集崇文书局关于文学基础对于一个跨专业考研狗来说,文学基础简直是噩梦,要背的实在太多太多了。

一穷二白的我,从四月份开始,作乖巧状,一科一科过课本。

这一轮尽量看得全面,没有做笔记,结合辅导书写写划划,对知识点有基本的了解,明了整体的框架和前后时间逻辑,。

另外每一科我都有在看作品选。

前后花了四个月,实在过于久了,学弟学妹可以适当加快速度,别像我一样蹉跎。

八月份开始第二轮,此时真题应当充分利用起来。

反复看真题,不难总结出重点,然后在课本上相应的地方标示,心中有数。

除了文学基础的题,我还分别看了每一科历年真题,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和文艺学。

关于做笔记,我是参考从学姐处买的资料,结合辅导习题集,自己再加以补充总结(处女座加强迫症,总嫌弃别人写的不够完整全面…捂脸)。

当然事事躬行是很耗时间和精力的,笔记一直整理到十月份。

第二轮可以说是最繁杂和痛苦的一个阶段,一方面知识点多到爆,另一方面随着政治复习开始,时间带来的紧迫感让整个人越来越慌。

一定要稳住自己,佛系的我,每天都在发挥迷之淡定的精神[捂脸]。

十一十二月份,最后的背诵阶段。

这时候真题还是不能离手,反复看,对重点时刻记挂,另外还得查漏补缺。

抛开课本,以资料和笔记为主来记忆。

我是一科一科背的,一科背完再背另一科,背另一科的时候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回头复习背过的那科,没有别的办法,遗忘太快,只能反复反复。

十一月份一开始的时候,你会发现内心除了习以为常的焦虑,还会很直观地感到害怕,毕竟大敌当前,人之常情。

相信我,这时候能做的只有马不停蹄地背诵,背着背着,心情自然会沉稳,瓶颈期是短暂的。

必须提醒的一点!虽然这话大家都不爱听,但我真心建议考前最好进行两次模考。

为什么呢,你知道10个名词解释最少花去40分钟的时间吗?(蠢蠢的我两门专业课的名词解释都花了将近一个钟…)你明白上了考场发现题目都会做,但是由于时间紧迫最后的论述题只能草草结束的那种痛苦吗?[大哭]比如19年,专业课二的论述题,一道考20世纪文论,一道考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非理性因素,都是偏基础的题,但我写到最后真的不够时间了,没办法充分展开,答得都比较肤浅和简略,考完内心真的郁闷许久。

希望学弟学妹们引起重视,人大的题量真的很大。

*关于外国文学与文论西方文学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梳理起来不算困难。

只是对于考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学生来说,要背的知识点更为精细。

关于做笔记,我以崇文书局的外国文学史辅导习题集为基础,以人大出版社曾艳兵老师的那本作补充。

对文学基础来说,启蒙文学、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重点,对于一个跨专业的小白来说,这几个时期作家作品的艺术特色一开始真的很容易搞混,后期随着做笔记和大量背诵,理解加深之后,记忆起来就轻松很多了。

在专业课二的考察中,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又是重中之重,论述题考得宽泛而博大精深。

因此在明了每个流派及代表作家的思想艺术特色之后,在宏观上加以把握更为关键。

比如可以思考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关系、荒诞意识、神话倾向、反英雄等等。

西方文论,好惨。

我最先看的是杨慧林老师的《西方文论概要》,这本书第一遍看的时候随缘就好,文风太高深不求看懂,内容太简略也没办法做笔记,主要是以此框架作为基础,来把握马新国《西方文论史》和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我个人是认为这三本教材足够了。

刚开始看不懂是正常的,比如康德论美与崇高,从字面上理解都很困难。

而且,看了一两遍之后,虽然每个时期和单独的知识点都懂,但是一时之间可能仍然没有办法贯通古今,作高瞻远瞩的追寻。

比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开创的两大文论传统,康德论美与崇高对后世文学文论影响,叔本华唯意志论和尼采超人意志的非理性色彩对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启发,20世纪形式主义的发展潮流等等。

还是那句话,不要心急,反复啃才能化抽象为具体。

最麻烦的是,市面上没有西方文论的参考书和习题集,做笔记全靠自己,没有捷径可走,我当时整理的时候真的很惨。

总而言之,对于人大这种注重基础的试题来说,没有什么比扎实更重要。

外国文学与文论的考察,近年来题目灵活多变,难度有所上升,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毕竟知识学来学去就是那些。

平时踏踏实实积累,在考场上哪怕遇到难题也能急中生智,信手拈来地调动知识,会人品大爆发的。

最后按照国际惯例,撒一波鸡汤。

备考的大半年时间里,我并未出现过诸如情绪崩溃的状况。

我的压力更多地体现在我的生物钟上,七八月份开始,我每天一点多睡觉,十一十二月份的时候,将近两点半才睡,而且我睡前还一定要看半个小时的动漫来缓解心情,逃避压力。

这个小秘密说出来好像影响很坏…但讲真,这一点任性的做法,可能最后反而让我保持了无知而无畏的迷之淡定。

[捂脸]考研是场持久战,个性一点,无论是学习、作息还是心态调整,请找到你自己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