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针灸疗法简介
耳穴分布图
现代针疗法的创 始人是法国学者 诺吉尔,他提出 耳穴分部呈倒置 的胎儿的规律。
耳针的临床应用
耳穴诊病
当人体某部发生病变、不 适时,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就会出现压痛 增强、皮肤电阻降低、甚至出现局部结 构改变,如白色片状脱屑隆起、红色充 血等。
耳针治疗
取穴原则
1、根据病变部位选穴 2、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选穴 3、根据现代医学理论选穴 4、根据临床经验选穴
1、晕针(Fainting): 在针刺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胸闷、心慌、 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眼前发黑、 甚至昏厥的情况,即为晕针。 处理:立即拔针,令患者平卧,一般很快 就会恢复,重者可针人中、内关,艾灸百会、 关元、涌泉等。 预防:初次针灸,特别怕痛、畏针的患者, 刺激量要轻一些,采用卧姿。此外空腹、饱 餐、大汗、重体力活动后勿立即针刺
指切进针
提捏进针
舒张进针
夹持进针
三、如何行针(Manipulation)
所谓行针,指进针达到一定深度后,所进行的
各种手法操作,目的在于使患者产生针感即酸 麻重胀等感觉,或使已有的针感进一步加强或 向远处传导,从而产生疗效。 行针基本手法: 捻转法(Lifting and thrusting): 将针体垂直方向上下运动。 提插法(Twirling and rotating): 将针体水平方向左右转动。
何谓得气(Arrival
of Qi)?
得气:指针刺入穴位后所产生的特殊感
觉和反应,如受术者的酸麻胀痛等感觉, 术者持针手下的沉紧涩跳动的等感应, 得气关系到疗效,一般来讲,得气较不 得气效果好,得气快,效果快;得气慢, 效果慢。
四、针刺意外情况、处理和预防
包括晕针、滞针、断针、刺伤重要脏器等。
第三节 穴 位 注 射 POINT INJECYION
穴位注射,即将药物注射入穴位内来
治疗疾病的方法。它将药物作用及药物 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相结合,治疗类 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慢性腰腿痛、 冠心病等病症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常用 药物:中成药如丹参、当归等具有活血 化淤和祛风湿通经络作用的中药制剂, 维生素B1、B12、胎盘组织液、肌生注射 液、5%-10%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等。
第三章
常用针灸疗法简介
THE TECHNIQUE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第一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毫 针 刺 法
一、针具 毫针(Fine Needle)、 三棱针(Three_edged Needle) 皮肤针(Skin Needle) 火针(Fire Needle)
二、如何进针(Insertion) 常见进针方法: 单手: 指切进针(Finger press) 双手: 夹持进针(Pinch needle)、 提捏进针(Pinch skin) 、 舒张进针(Tight skin)。
须近早手术将断针取出,若留于肢体肌肉组织, 一般没有太大危险,可待肌纤维将针体包裹固 定后再予以手术取出。
预防:注意用针前检查针具,留针期间嘱患
者勿随便活动肢体,起针时要核对针数,勿遗 留针。
第二节
电
针
ELECTROTHERAPY
电针是针刺与脉冲电 相结和来刺激穴位达 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 法。临床以低于是 10Hz低频电脉冲最常 用。
耳穴的刺激方法
包括毫针、埋针、压 籽、放血、穴位注射、 电针等。 压籽 选用质硬而光 的的小颗粒或药丸等 贴在耳穴上的方法。 此法简易、安全、无 创易被患者接受,临 床广为应用。
耳 穴 压 籽
耳针的适应症
1、各种疼痛性疾病 2、各种炎症性疾病 3、一些功能紊乱性疾病 4、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 5、内分泌代谢疾病 6、美容
2
气胸(Pheumothorax):在针刺胸背、锁
骨上窝等处的穴位,不能过深,否则会刺破胸 壁造成气胸。患者会出现胸痛、憋气、咳嗽等 症状。体检或胸透可确诊。
处理:轻者经休息、抗感染治疗可愈,重者
需进行穿刺抽气。
预防:针刺背部、胸部、锁骨上窝等处的穴
位,要严格掌握深度,并注意留针期间针体不 能滑动。
二适应症:凡毫针适用并可留针的病症 均适用。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神 经肌肉病变、运动系统的急慢性损伤等。 但携带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禁用,有心脏 病的人慎用。
作用:电生理研究证实,脉冲电可改
变机体组织中离子浓度和分布。电脉冲 通过毫针刺激穴位,能够调整大脑皮层 和植物神经的功能,可产生止痛、镇静 的效果,并能扩张周围血管、改善血循、 调节心律,对骨骼肌、平滑肌的张力有 调节作用。
3
滞针 (Stuck needle) 针身被肌纤维缠绕
而使针体不能拔出。
处理:相反方向捻转针体,顺势拔出,
若仍不行,可在其近处再刺一针,前一 针即可拔出。
预防:捻转针体时注意要适度,特别是
朝一个方向转时,不能太过。
4.
断针(Broken needle) :针体断留于体内。 处理:若断针位于躯干近重要脏器如心脏等,
第六节 灸法(MOXIBUSTION)
是以艾为主要施灸材料,点燃后在体表
穴位或病变部位烧灼、温熨,以治疗疾 病的一种方法。 灸法的特点 古人云,“凡病药之不及, 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灸法是针灸疗 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灸法分类表 灸法
艾柱灸 艾条灸 温针灸 温灸器
直接灸
第四节
1
拔 罐 CUPPING
拔罐法:是指用燃火或抽气等
方法使罐内空气压力低于大气压, 并使罐吸附于体表部位,以治疗 疾病的方法。
2
特点:拔罐可引起局部组织
充血或皮下淤血而留下紫色的印, 并以此达到治病目的。
中医认为拔罐能祛 风散寒、疏通经络、调畅气血, 还可拔出血脉和机体内的热毒。 常用来治疗感受风寒湿引起的腰 背痛、关节炎、哮喘、神经官能 症等。
3
适应症:
拔罐器具
玻璃罐 竹罐 抽气罐
背 部 沿 膀 胱 经 走 罐
第五节 耳 针 EAR ACUPUNCTURE
耳针,是指通过刺激耳穴来诊治疾病的
一种方法。
我国古人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即手足 三阴、三阳经皆入于耳,且耳与脏腑的生 理、病理有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耳朵来 诊治疾病。
现代医学倾向于用全息反射理论来解释 耳针疗法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