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2011版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2011版
9.4
60
8.2
64
8.5
64
8.0
64
8.7
63
8.2
59
8.1
76
9.7
69
9.0
72
9.4
65
7.7
67
8.7
68
8.0
65
8.7
60
7.7
64
8.0
66
8.0
70
9.1
67
8.3
64
7.9
重庆
68
8.7
四川
71
8.7
贵州
64
8.0
云南
71
8.5
西藏
59
7.7
陕西
61
7.9
甘肃
59
7.8
青海
一、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国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核算期主要污染物产
生量、新增量、削减量和排放量的核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是指“十 二五”期间实施总量控制的四项污染物,即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 量)、氨氮(NH3-N)、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的排放 量。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本行政区域内四项污染物排放量的核算 参照本细则执行。
镇生活新增量。
2. 各地区的e综合参见下表。 表2-1 各省(区、市)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综合产污系数及衰减系数表
省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e综合
COD(克/人·日) 氨氮(克/人·日)
79
9.7
68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负责协调并督促做好本行政区域内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核算的基础性工作,包括用于主要污染物新 增量核算的社会经济基础资料、2010年污普动态更新数据、2011年以 后历年环境统计数据库和减排项目台帐、核算期减排工程项目详细清 单及相关验证文件等,并对所提供的所有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对本区 域内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进行核算,将核算结果及主要参数的 取值依据一并上报环境保护部。
二、新增生活排放量的核算 新增生活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采用综合产污系数法计算,计
算公式为: E生活新增=P新增×e综合×D×10-6 (式2-5)
式中:E生活新增—核算期新增生活 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万 吨;
P新增—核算期新增城镇常住人口数,万人; e综合—人均主要水污染物综合产污系数,克/人·日;
二、 工业治理减排新增削减量的核算
工业治理减排新增削减量包括工业企业单独治理设施增加的化学需 氧量(氨氮)削减量和建设工业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增加的化学需氧 量(氨氮)削减量。
二类是2010年污普动态更新非重点调查单位,核算方法、核算原则与基 于环境统计数据的方法、原则一致。
(一)关闭环境统计重点调查企业新增削减量的核算 关闭环境统计重点调查企业削减量是指淘汰、取缔、关闭纳入上年 环境统计重点调查单位名录的企业或设施而减少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排 放量。计算公式如下:
R工业结构 =ΣR企业结构 (2-9)
式中:R工业结构—结构调整新增化学需氧量(氨氮)削减量,万吨; R企业结构—关闭淘汰企业或生产设施新增化学需氧量(氨氮)
削减量,万吨。 关闭重点调查企业削减量的核算原则如下: (1)削减量按上年全年环境统计排放量计算,不再分月度结转。 (2)关闭导致的当年削减量须小于或等于该企业上年环统排放
量。关闭部分生产线、淘汰部分生产设备的企业新增削减量的核算,不 能将企业上年环境统计排放量视为关闭部分生产线的削减量。应按照物 料衡算法或产污系数法单独计算削减量,但不能超过企业上年环统排放 量。
吨;
E上年—上年同期工业和生活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万吨;
E新增—核算期新增工业和生活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万
吨;
R—核算期工业和生活新增化学需氧量、氨氮削减量,万吨;
核算期农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计算公式为:
E农业=E畜禽+E水产+E种植 (式2-2)
式中: E农业—核算期农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万吨; E畜禽—核算期畜禽养殖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万吨; E水产—核算期水产养殖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万吨; E种植—2010年同期种植业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万吨;
式中:R—核算期新增工业和生活化学需氧量(氨氮)削减量,万吨; R工业结构—核算期结构调整新增化学需氧量(氨氮)削减量,
万吨; R工业工程—核算期工业治理减排新增化学需氧量(氨氮)削减
量,万吨; R污水厂—核算期新增生活化学需氧量(氨氮)削减量,万吨。
一、 工业结构调整新增削减量的核算
结构调整新增削减量是指当年关闭工业企业或部分生产设施(含破 产企业)新增的削减量。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纳入上年环境统计重 点调查单位名录的企业,第二类是环境统计非重点调查单位。2011年核 算时,第一类是纳入2010年污普动态更新重点调查单位名录的企业,第
(3)历年都在环境统计重点调查单位名录中,但排放量有突变的 企业,应按照突变年度有关资料,采用物料衡算法或产污系数法进行校 核。不在上年环境统计重点调查单位名录的企业,不计算新增削减量。 仅上年在环境统计重点调查单位名录的企业,不能提供生产销售凭证等 相关证明材料的,不计算新增削减量。
(4)淘汰、取缔、关闭企业或生产设施(含破产企业)的认定要 有实证性的证明材料,表明企业和生产设备是永久性关闭。实施停产治 理或限期治理的企业不计算结构调整削减量。
3、坚持现场核查与资料审核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核算各地区核算 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变化情况。根据当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核算新增 排放量,以资料审核为重点,结合现场核查,依据明确的核算方法对 各地上报的减排工程项目逐一核实削减量,并保持年度之间工程项目 和核算数据的连续性。 三、核算方式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核算由基础性准备工作、数据核查验证工作、总 量审核工作三部分组成。
(二)新增工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的校核 1. 上年新增工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未采用公布数据计算 的省份,应根据统计局公布的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低主要水污染物 排放行业工业增加值,对上年工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新增量进行校 核,将差值计入当年新增工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 2. 有条件的省份可以参照主要涉水产品的产排污系数或新增工业 废水量对各市(州、盟)当年的新增工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数 据进行校核。
行业,但行业总数不得超过10个。 4. 监测与监察系数取决于监测与监察达标率,取值如下:
监测与监察达标率=监测达标企业数/监测企业总数×0.5+监察达 标企业数/监察企业总数×0.5
监测与监察达标率达到100%的,监测与监察系数为3%;达到90% 的为2.6%;达到80%的为2.2%;达到70%的为1.8%;达到60%的为1.4%; 达到50%的为1%;低于50%的为0。监测与监察系数按照环境保护部的有 关规定进行确定。
D—计算天数,天;年度核算为全年天数,半年核算为183。
公式(2-5)中各参数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如下:
1. 核算期新增城镇常住人口采用各省统计局公布数据计算;核查期暂
无法提供公布数据的,可采用统计局快报数据或上年城镇常住人口
增长率计算。
上年城镇生活新增量未采用公布数据计算的省份,须采用统计局公
布数据重新核算上年城镇生活主要水污染物新增量,将差值计入当年城
第一章 总 则 为规范“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核算工作,统一核算范围、 计算方法、认定尺度、取值标准,加强对各地污染减排工作的指导,确 保完成“十二五”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依据《国务院关于印 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国务院批 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7]36 号)的有关规定,在“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的基础上 制定本细则。
60
7.8
宁夏
62
7.8
新疆
63
7.7
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生活综合产污系数同新疆自治区。 第二节 新增工业和生活削减量的核算
新增工业和生活削减量是指与上年同期相比,通过实施工程减排、 结构调整减排和加强监督管理减排等措施,形成新增的连续稳定的化学 需氧量、氨氮削减量。
计算公式为: R = R工业结构+R工业工程+R污水厂 (2-7)
2011年计算工业新增量时,β2011计算公式如下: β2011=(2010年污普动态更新工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强度/2005
年工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强度)0.2 公式(2-4)中各参数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如下: 1. 扣除各种因素后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为负值时,则当年该地区新 增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零。 2. 当年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当年10个低化学需氧量排放行业 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和当年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均 须采用当地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没有公布数据的,可采用统计局 快报数据。 3. 10个低化学需氧量排放行业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黑 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 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 机械制造业;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烟草制 造业;家具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10个低氨氮排放行业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 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塑料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 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金属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情况特殊的个别省份可以根据各行业的排放强度适当调整2到3个
E生活新增 —核算期新增生活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万吨。
一、新增工业排放量的核算
(一)新增工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的核算 计算公式为: E工业新增=E上年工业×[t×(1-V低规上/V工业规上)×β-α] (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