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构设计总说明

结构设计总说明

g)当板内有预埋管线通过时,应确保管线距板面、板底净距不小于25mm。并按图4加强.
配有双层钢筋的一般楼板,均应加设支撑钢筋( ),10钢筋制成,每平方米设置一个.
i)悬挑板阴阳角的板应配置附加斜向构造钢筋,做法见图6.
j)凡在板上砌隔墙时,应在墙下板内底部加设加强筋(图纸中另有要求者除外),当板跨 L≤1500mm时:214,当板跨 1500<L<2500mm时:314,当板跨L≥2500mm时:316并锚固于两端支座内.
7.7.基础施工完毕后应及时用素土回填,并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300,压实系数≥0.94.
六、沉降观测
1、沉降观测的标志选用:a). 墙(柱)标志 b). 隐蔽式标志墙(柱)标志大样详图1,隐蔽式标志大样详《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附录D.
2、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观测方法和技术要求、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以及水准基点的设置,均应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的相关要求。施测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观测结果应由业主及时提供给设计方.
七、钢筋混凝土结构部分
(一)混凝土强度等级
除施工图另有注明者外,结构各部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详表三:
(二)钢材
1.本结构施工图中,以""表示 HPB300热轧钢筋,其两端均作弯钩,fy =f y '=270N/mm 2;以""表示HRB335热轧钢筋,fy =f y '=300N/mm 2;以""表示 HRB400热轧钢筋,fy =f y '=360N/mm 2 (横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yv应按表中 的数值采用;当用作受剪、受扭、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时,其数值大于360N/mm2时应取360N/mm2 ;)
6.对本说明和结构施工图需作设计变更或修改时,应征得我公司结构工程师同意并办理设计变更或修改手续,否则不得随意变更或修改.
7.本套结构施工图钢筋混凝土部分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制图规则及结构构造详见国家标准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包括修正内容)》11G101-1.
h)主次梁相交处,次梁宽度范围内,主梁中箍筋必须设置.
i)当施工图中仅绘出梁、柱断面而未注明钢筋的构造处理时,则其主筋构造锚固和搭接均应符合同类型构件在国标11G101-1第 57~61、79~80、84、87~90页的要求.
7.柱构造要求:
框架柱箍筋除按国标 11G101-1要求进行加密外,尚应在下列范围内箍筋间距加密为100mm:
3.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1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13.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
1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15.住宅建筑规范
五、基础部分
1.本工程基础采用大开挖。
2.基槽开挖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排水措施,避免基槽积水.不应扰动土的原状结构,如经扰动,应挖除扰动部分,根据土的压缩性选用级配砂石(或灰土,素砼等)进行换填处理.用级配砂石或灰土换填时压实系数应≥0.97
3.开挖基坑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定期观测其对周围道路市政设施和建筑物有无不利影响,非自然放坡开挖时,基坑支护应做专门设计.
a)框架柱、剪力墙暗柱:采用电渣压力焊接头;
b)框架梁: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或焊接接头;
c)纵向受拉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应相互错开,且设置在受力较小处,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如桁架和拱的拉杆)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当钢筋的直径d>22mm时,不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在受拉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
a)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或因设置填充墙、楼梯休息平台等处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4的柱,取全高;
b)框支柱取全高;
c)错层处框架柱取全高;
d)一级及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8.剪力墙及连梁构造要求:
a)剪力墙水平钢筋在端部的锚固要求详见国标 11G101-1第 68、69页.
b)剪力墙身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连接详见国标 11G101-1第 68、70、73页.
(三)构造要求
1.本工程所处的环境类别和结构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
2.a)一类环境:室内正常环境; 二a类环境:室内潮湿环境、露天环境和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露天构架等);
二b类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b)未采取提高耐久性措施的非预应力构件的结构砼:
2.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a)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d,
b)设计年限为50年的砼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表五.
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mm)
3.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为 La或抗震锚固长度 LaE详国标11G101-1 第 53 页.
4.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力钢筋的连接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b)建筑物外墙阳角,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的一般现浇砼板,板角上部钢筋纵横两向必须重叠设置成网格状配置,板配筋图上间距大于100者,均改为100,予以加强,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板短边跨度的1/4.
c)所有板配筋图中,未注明的面筋分布钢筋,楼面均采用6@200,屋面均采用8@200.
d)当板有高差处,高差c≤梁宽b减50mm的1/6且≤30时,该梁支承处板面筋可连续布置,按图2施工;否则板面筋应断开,按图3施工.
6.梁构造要求:
a)下列部位梁箍筋的间距应全长加密,若施工图中未满足,则按此要求执行:悬挑梁、弧形梁、梁顶设有立柱(LZ)的梁、水平折梁箍筋全长加密为100mm.
梁顶设有立柱(LZ)的梁、水平折梁箍筋全长加密为100mm.
c)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凡配筋图未注明者,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均匀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的纵向构造钢筋,其配筋量详表六,做法详图14及国标 11G101-1第 87页.
2.结构施工图中,6钢筋可采用6(HRB335级)钢筋钢材,或采用6(HRB400 级)钢筋带换.
3.抗震设计的各类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楼梯)中的纵向受力普通钢筋,要求:(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3)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 9%.
d)钢筋混凝土悬挑梁主筋的配筋构造在国标 11G101-1第 89页基础上进行修正,修正内容为:悬挑梁梁面主筋(除第一排2根角筋,并不小于第一排纵筋的1/2外)其余主筋均下弯至受压区锚固具体修正详见图7.
e)当梁、柱中心线之间的偏心距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宽度时1/4时,则采取增设梁的水平加腋措施进行处理,详11G101-1第 83页.详图5.
2.计量单位(除注明外): 1)长度: mm; 2)角度: 度; 3)标高: m; 4)强度: N/mm2 .
3.本工程所注标高均指建筑完成面标高,施工时应扣除粉刷层及其它面层的厚度.
4.凡施工图中说明与本图(结构设计总说明)不一致时,一律以施工图中说明为准.
5.在施工过程中,如遇图纸不清、与其它专业图纸不一致或工程地质不良(与设计不符)等问题时请及时与我公司联系进行处理。
e)楼板上的孔洞应预留。当孔洞的最大尺寸≤300时,将板筋由洞边绕过,不得截断;
当孔洞尺寸>300时,应按设计要求附加钢筋或增设小梁,另详大样.
f)当无特殊注明时,管道竖井(通风井除外),其板内钢筋仍应按图设置,并按板上开洞规定处理,待管道设备安装完毕后,再用同各楼层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微膨胀砼浇筑;板厚见各平面图标注.
处于一类环境时要求水胶比≤0.60,氯离子含量≤0.3%;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处于二a类环境时要求水胶比≤0.55,氯离子含量≤0.20%,碱含量≤3.0kg/m3;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处于二b类环境时要求水胶比≤0.50,氯离子含量≤0.15%,碱含量≤3.0kg/m3;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4.4.结构构件进行钢筋代换时,除满足等强度代换外,还应满足最小配筋率、最大间距、裂缝宽度及挠度等各项控制要求.(本注适用于本工程所有结构构件.)
5.5.吊环及受力预埋件的锚筋一律采用 HPB300(Q235)热轧钢筋,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预埋铁件均采用Q235B 级钢材.
6.6.电弧焊所采用的焊条,其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T5117或《低合金焊条》GB/T5118的规定,具体型号按表四选用:
三.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及设计使用年限
1、使用功能:住宅
2、建筑类别及耐火等级:一类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3、抗震设防烈度:七级
4、建筑耐久年限:一级五十年
5、主要结构类型:砖混结构
四.本工程结构设计采用的主要国家有关设计规范.规程
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c)连梁(LL)顶面、底面纵向受力钢筋必须置于墙的竖向钢筋以内,伸入墙内的锚固长度详见国标 11G101-1第 74、75、76页.
d)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
9.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其他要求:
a)预埋件的锚筋应放在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外排主筋的内侧.
b)当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于梁、楼板的设计强度时,梁柱(墙)节点处的混凝土应按柱(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单独浇筑,如图8,在混凝土初凝前即浇筑梁板混凝土,并加强混凝土的振捣和养护.
结构设计总说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