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构设计说明

结构设计说明

结构设计总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马滩村,东临银滩黄河大桥,南北侧是南滨河路。

由1#~17#单体建筑及大地下车库组成。

1#、2#及5#~9#楼不与大地下车库相连,设有两层地下室(含管道层),其余各单体建筑地下二层均与地下车库相连形成大底盘地下室。

沿街1#~11#楼一、二层为商业用房三层及以上均为住宅,沿街裙房均不设地下室;18#楼为幼儿园,其余均为纯住宅高层建筑。

其中10#~15#楼地下三层,其余各单体建筑地下2层。

10#~15#楼地下二层、三层及8#楼地下二层战时为甲类核六级人防地下室,并满足乙类常六级的防护要求。

地下车库为小汽车库及设备用房。

地下车库无地面建筑部分设厚度约为~3.0m的覆土,主楼部位设管道夹层。

17#楼及裙房采用框架结构,其余高层住宅建筑均采用剪力墙结构。

高层建筑采用平板式筏形基础,多层建筑及纯地下室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及墙下条形基础。

高层建筑均为A级高度的高层建筑。

本次设计8#~11#楼,各子项工程概况见表1.二、设计依据1.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本专业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2-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型基础技术规程》JGJ5-20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岩土工程勘查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62/T25-3065-2011;《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住房建筑部分》(2013年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年版)。

3.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2013年6月编制的《兰州市敦煌房地产开发公司马滩城中村规划小区8#~11#商住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映河苑住宅小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甘建设[2014] 号。

三、建筑分类等级1.建筑物设计分类等级及地震作用见表2,混凝土构件的环境类别划分及耐久性要求见表3,建筑耐火等级详建筑设计。

2.未经技术鉴定或涉及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四、图纸说明1.本工程的尺寸以毫米为单位,标高以米为单位。

±标高相对绝对高程见表4,平面位置兼总平面图。

2.本工程混凝土结构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除特殊说明外,有关制图规则及构造详图均以《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3、12G101-4、13G101-11)(简称“平法图集”)图集为准;本工程施工时,有关剪力墙、框架梁、柱及梁(墙)上柱配筋构造及节点详图应严格按图集中对应的抗震等级(抗震等级按表1)选用(梁上柱、墙上柱抗震等级同主体),非框架梁、柱按非抗震构造选用,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及剪力墙的构造按一级选用。

3.每层梁均独立编号。

为定位的梁除贴墙、柱边的梁外均居定位线或轴线中布置;楼板配筋图中板顶支座筋下方的数字表示钢筋伸出梁边的水平段长度。

4.本工程设计未考虑冬、雨季施工措施,施工单位应根据有关施工规范自定冬、雨季施工措施,对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受冻前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30%,以保证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当采用粉煤灰混凝土时,其设计强度等级的龄期宜为60天或90天。

施工单位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现行规定的各项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跨度较大的梁、板起拱等。

5.施工时必须密切配合建筑、给排水、电气、暖通专业施工图埋设管线,留洞及埋设预埋件等。

结构图中对小于300的洞和套管未表示。

6.一端或两端与剪力墙平面内相连,且跨高比(L0/h)小于5的梁其抗震构造按连梁,抗震等级同剪力墙。

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且编号为KLX或WKLX时,其抗震构造按框架梁,抗震等级同剪力墙。

五、设计使用活荷载标准值及墙体容重1.设计使用活荷载标准值见表5,人防等效静荷载标准值见表6,基本风压Wo=m2,Wo=m2(用于房屋建筑高度对于60米的建筑, n=50年)。

2.栏杆水平推力m,挑檐、雨篷检修集中荷载1KN/m。

3.烧结粘土空心砖容重不大于m3,空心砖砌体9KN/m3,钢筋混凝土容重25KN/m3。

4.建筑物的使用荷载和施工中所用材料容重不应超过本说明设定的限值。

施工时,楼面堆载与施工荷载之和不得超过使用活荷载标准值。

六、材料(所有材料必须符合现行规范对质量的要求)1.混凝土强度等级:主楼剪力墙、柱、梁、板详见主楼剪力墙平法施工图。

地下室:主楼以外的框架柱、梁、板为C40,混凝土外墙、桩、防水底板、独立基础、主楼筏板均为C45:高出基础顶面的设备基础、水箱支墩等为C20.垫层混凝土用C20,厚100mm,每边宽出底板100mm。

楼梯同本层楼板;构造柱、圈梁为C20;女儿墙、栏板为C30。

梁墙(柱)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按梁。

混凝土应符合表3有关耐久性的规定。

2.混凝土外加剂:外加剂的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所有混凝土外加剂必须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采用的钢筋阻锈剂应对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质无不良影响。

3.钢筋: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并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

未经设计院同意,钢筋不得随意代换。

Φ表示HPB300,表示HRB335,表示HRB400。

框架结构和楼梯梯段纵向钢筋应满足以下要求:(1)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3)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4.焊条:按《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选用。

5.砌体材料:电梯井道、卫生间隔墙采用MU10烧结粘土多孔砖,其余填充墙采用烧结粘土空心砖砌块。

砌筑砂浆:卫生间四周填充墙及电梯井道采用混合砂浆,其它均采用混合砂浆。

未经设计院同意,不得更改墙体材料及墙体布置,不同材料墙体所用位置见建筑专业图纸。

6.地下车库底板、筏板、顶板及外墙等超长构件及大体积混凝土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

建议掺入FS102混凝土F防水密实剂,使用时应有专业技术支持。

7.混凝土抗渗等级:人防板P6,有覆土的地下室顶板P8,;地下室防水底板、地下室外墙、筏板P10、桩P12.。

8.混凝土防腐蚀要求:与地基土接触的有覆土的地下室顶板、防水底板、独立基础、筏板、地下室外墙、桩除满足有关耐久性要求外,采用普通抗硫酸盐水泥,水泥中铝酸三钙含量不大于10%(桩8%),同时添加钢筋阻锈剂,不应使用高钙粉煤灰,不得加入石灰石粉,混凝土中最大三氧化硫含量%,最小水泥用量320kg/m3.地下室防水底板、外墙最外层钢筋保护层厚度50mm,桩最外层钢筋保护层厚度100mm。

七、设计计算程序1.结构整体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多、高层空间有限元分析SATWE软件>>(2012年6月版)。

结构分析所采用的计算模型为三维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嵌固端在一层楼板处。

2.基础使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部编制的基础工程设计软件JCCAD进行计算分析。

八、钢筋混凝土工程1. 最外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地下室基础说明,其他部位按表3对应的环境类别按11G101-1采用按平法图集取值,钢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下列要求:(1)处于2b类环境中的悬挑板表面应另加10~15mm防水砂浆保护层。

(2)梁、板中预埋管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大于30mm。

(3)地面以下与土体接触混凝土墙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按图一施工。

(4)五类环境结构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防腐蚀要求。

2.钢筋接头:1)柱、剪力墙边缘构件及框架梁纵向钢筋,直径≥20时应采用1级等强度直螺纹套筒连接,其余采用焊接接头;楼屋面次梁钢筋应优先采用焊接接头,也可采用搭接接头。

所用接头均按纵向受拉考虑。

框架梁接头宜避开箍筋加密区。

各种接头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钢筋连接和锚固按平法图集《11G101-1》。

柱顶层端节点纵向钢筋构造采用11G101-1第95页B+D或C+D详图。

3)柱纵向钢筋连接接头应互相错开,在同一截面内有接头的钢筋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接头位置按照《11G101-1》。

4)梁钢筋接头位置上部筋在跨中三分之一跨度范围内(不等跨连续梁,其长跨与短跨跨度之比>3时,短跨内的上部钢筋不应设接头),下部钢筋在距支座Ln/3范围内设置接头。

同一连接区段内有接头的上(下)部钢筋截面面积不超过上(下)部钢筋总截面面积的50%。

同一截面的接头数当为绑扎时不大于25%,当为机械连接或焊接时不大于50%。

悬臂梁的上部纵向钢筋不得设置接头。

同一截面的搭接要求详平法图集《11G101-1》。

5)当采用焊接连接时,焊接接头的类型及质量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3及《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的要求。

3.钢筋混凝土梁:1)按框架梁编号的梁,箍筋加密区仅设在与柱、墙相连端(注明者除外)。

2)与剪力墙平面外相连且按非框架梁标号的梁,当梁高大于400时,与墙连接端设箍筋加密区,加密区长度为倍梁高,加密区箍筋间距100,连接部位剪力墙无边缘构件时,墙内增设构造暗柱见图二。

3)当主次梁相交时,次梁的主筋放在主梁之上,悬臂梁的制作负筋锚入支座应大于35d (单跨梁)或伸入相邻跨内的长度满足平法图集外,不小于悬挑长度(非框架梁、屋面梁)。

4)主梁腹板hw(梁高度-楼屋面板厚度不小于450时,梁侧附加钢筋间距按平法图集,直径为8(注明者除外),上翻梁加腰筋做法见本图三。

5)主次梁相交时,主梁之次梁梁侧附加箍筋见梁平法施工图标注,箍筋直径及肢距同相应主梁,间距为500mm,除注明者外,悬臂梁或连续的悬挑跨箍筋间距@100,肢数同标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