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汽车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能源基础教学大纲
3年制初中起点 270课时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与要求是使3年制初中起点的学生掌握高等技术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新能源专业基本理论(安全常规基础电路结构认知)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汽车构造与维修技术的基础应用,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2.课程目标
(1)学习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构造与维修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2)职业能力目标
1.全面掌握汽车构造与维修技术技术的基本理论,
2.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3)职业素养目标
通过分组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通过完整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和工作评价能力
3.课程内容
4.教学实施建议
(1)课程开发流程:市场调研与专业研讨会→确定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学习子情境设计→课程教学资料建设→实际教学检验。
(2)为了保障课程与技术发展相一致,建议完成每个教学周期后,课程组均要依据以上课程开发流程对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进行修订。
3年制高中起点 270课时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构造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与要求是使3年制高中起点的学生掌握高等技术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新能源专业基本理论(安全常规基础电路结构认知)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新能源的基础应用,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2.课程目标
(1)学习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构造与维修技术专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2)职业能力目标
1.全面掌握汽车构造与维修技术专技术的基本理论,对汽车构
造与维修技术专技术有全面了解和认识;
2.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知
识;
3.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通过大量不同类型的例题指导学生,
使学生掌握已学的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职业素养目标
通过分组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通过完整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和工作评价能力
5年制初中起点 360课时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构造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与要求是使5年制初中起点的学生掌握高等技术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新能源基本理论(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磁现象、半导体器件、模拟和数字电路)、基本分析方法、计算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新能源的基础应用和我国发展的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2.课程目标
(1)学习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新能源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2)职业能力目标
1.全面掌握汽车构造与维修技术技术的基本理论,对汽车构造
与维修技术有全面了解和认识;
2.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知
识;
3.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通过大量不同类型的例题指导学生,
使学生掌握已学的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职业素养目标
通过分组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通过完整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和工作评价能力
4.教学实施建议
(1)课程开发流程:市场调研与专业研讨会→确定相关职业
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学习子情境设计→课程教学资料建设→实际教学检验。
(2)为了保障课程与技术发展相一致,建议完成每个教学周期后,课程组均要依据以上课程开发流程对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进行修订。
(3)安排实训,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