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粮食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山东省粮食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第40卷2015年第1期第40卷第1期2015年2月Vol.40,No.1Feb.2015Gr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山东省粮食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杨苗苗,于邢香,王风玲(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山东烟台264670)收稿日期:2014-11-20基金项目:2014年度山东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蓝黄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山东省粮食产业集群研究”(2014RKB56002)。

作者简介:杨苗苗,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粮食经济理论。

通信作者:于邢香,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粮食经济。

[摘要]分析山东省粮食产业的现状特点,探讨山东省粮食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并结合山东省粮食产业的实际,进一步探索推进山东省粮食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粮食产业;产业集群;合作社;区域经济山东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大省,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通过分析山东省粮食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探讨粮食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和对策,将有利于促进山东省粮食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1山东省粮食产业的基本状况山东是全国粮食主要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小麦、玉米、番薯是山东的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夏粮主要是冬小麦;秋粮主要是玉米、番薯,此外还有大豆、水稻、谷子、高粱和其他小杂粮等。

在全国31省中,山东的粮食总产量仅次于黑龙江和河南,居全国第三位。

2013年山东种植业生产形势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粮、棉、油、菜等主要农作物全面增产,粮食总产量达到4528.2万吨,比2012年增加253.2万吨,增长5.9%,实现了十一连增。

经多年发展,粮食生产区域布局不断优化,生产力水平快速提高。

2003年以来的11年里,山东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也在不断增加。

2013年山东省粮食播种面积696.5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89万公顷。

全省17个市中,有11个市粮食播种面积在33.33万公顷以上,其中有5个市超过66.67万公顷。

2山东省粮食产业的特点2.1粮食品种的集群种植已形成,但生产仍以小农经济为主根据耕地的比较优势,粮食品种的集群种植基本上形成,以小麦、玉米、番薯和花生为主。

同时,生产方式仍是单个家庭的小农经济,规模小,实力弱,处于分散经营状态。

因此在种植技术方面,农户无条件更新加工设备,改进加工工艺,研究开发新产品,技术难以升级。

达不到规模经营,就形不成规模效益。

山东还没有改变低层次、高消耗、低效率的发展方式。

2.2粮食加工企业规模小山东省粮食加工企业的竞争优势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价格,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基础上,个体、家庭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这些粮食加工企业中的小型企业人才缺乏、自身效益低,更带动不了全省粮食产业的发展。

2.3粮食基地已经出现,但建设不够稳固由于许多家庭经营的小农经济规模偏小,缺乏资金、人力、技术。

只有一小部分农业生产基地已经形成,他们靠“订单农业”或者通过先期投入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企业为农户免费提供粮种、化肥等农资来强化与农户之间的联系。

但由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以及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使得这种联系经常发生断裂,农户与企业都难以获得稳定的预期收入。

根据粮食种植基地的发展现状、种粮农户的相关技能以及专业合作组织的发育程度等情况将粮食产业集群划分为4个阶段,即粮食产业集群的初步形成时期、快速成长时期、高度繁荣时期和逐渐稳定时期。

结合山东省粮食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认为山东省粮食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正处在快速的成长时期。

3山东省粮食产业集群发展模式3.1合作组织带动型山东省鱼台县近几年在有关科研院校的协助下,进行了以“农民合作”为核心的新组织和制度创DOI :10.16456/431252ts.20150105国际解析:/index.html国内解析:20第40卷2015年第1期新,涌现了多个专业合作社。

2008年成立鱼台县凯华谷物种植合作社,现已发展社员500余户,拥有耕地200多公顷,多种植小麦、大豆等作物。

同年成立的还有鱼台栋梁蔬菜种植合作社。

这种合作组织带动型的粮食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粮食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户”的形式。

这种粮食产业集群的模式主要以市场导向和相关的科技服务为中心,由种粮农户成立合作社,在合作社发展壮大后成立实体加工并销售由种粮农户生产出来的粮食。

在这里,合作组织包括种粮农民的专业协会、供销合作社和社区合作经济组织。

合作组织带动型的粮食产业集群是通过紧密连接经济实体、销售服务和科研的开发、推广等利益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从而带动种粮农户进行专业化粮食生产,实现粮食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

与之同时进行的还有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

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由享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或林地经营权)的农户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为解决家庭承包经营土地零星分散、效益不高、市场信息不灵等问题,自愿联合、民主管理,把家庭承包土地(或林地)的经营权采取入股、委托代耕和其他流转方式进行集中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的农村互助性合作经济组织。

2014年10月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前高庄土地流转合作社在区工商局登记注册并正式成立,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

到2014年10月东港区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60户,出资总额4.45亿元,成员总数达4369人。

3.2龙头企业带动型山东是我国主要的粮食加工基地,其中的龙头企业———鲁花集团,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生产基地或农户进行紧密联系,其花生种植基地已经覆盖山东全省以及河南、安徽、陕西等周边省份,成为一个覆盖面极广的粮食产业集群的支柱企业。

这种龙头企业带动型的粮食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农户”的形式。

这种模式的粮食产业集群,通常是以具有比较强大的经济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为主体。

龙头企业与种粮农户通过合同契约或股份合作制等利益联动机制与农户形成松散的或紧密的经营共同体,并共享利润、共担风险。

其中,在整个集群的产业链中处于支配和主导地位的龙头企业带动种粮农户进行粮食的专业化生产,并最终将粮食的生产、加工、销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行粮食的一体化经营。

在龙头企业带动型的粮食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中,处于核心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和粮食关联产业的发展,形成利益共同体。

龙头企业、农户相互制约,共同发展。

3.3区域经济增长极带动型区域经济增长极带动型的发展模式是一种以点带面,以增长极为示范,同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在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开发迎来重大的历史机遇。

据2012年统计,整个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拥有未利用地53.33万公顷,约占全省的32%,其中国家鼓励开发的盐碱地18.4万公顷、荒草地10.07万公顷、滩涂14万公顷,另有浅海面积近100万公顷。

随着防潮体系的建设完善,还将增加10万公顷的土地,黄河入海口每年新增土地2000~3300公顷。

丰富的土地资源是黄河三角洲吸引要素聚集、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核心优势,也是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潜力所在。

黄河三角洲区位优势明显:面向渤海湾,北邻京津冀,东连胶东半岛,南靠济南城市圈。

如今,在天津滨海新区迅速崛起、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不断发展壮大的形势下,这里将得到更好的辐射和带动,从而成为推动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因此利用这丰富的土地资源,搞好生态农业,大有可为。

4山东省粮食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4.1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为平台促进粮食产业集群的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为平台促进粮食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四川省粮食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应该作为培育和发展山东省粮食产业集群的一个重要途径。

山东粮食产业集群早已具有一定的雏形,已经进入快速成长期。

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发育不足,只是在近几年才有所真正的落实,严重滞后于粮食产业集群的发展。

由于缺乏政府政策以及合作社的支撑,粮食产业集群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

一是大胆探索,创新联合社经营机制。

二是科技领先,开展全程机械化种植,统一机耕、机种、机收。

三是示范带动。

联合社将流转的土地用于实施粮食种植直播新技术杨苗苗等:山东省粮食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21第40卷2015年第1期!!!!!!!!!!!!!!!!!!!!!!!!!!!!!!!!!!!!!!!!!!!!!!!!!!!!!!!!!!!!!!!!!!!!!!!!!!!!!!!!!!!!!!!!!!!!!!!!!!!!!!!!!!!!!!!!!!!!!!!!!!!!!!!!!!!!!!!!!!!!!!!!!!!!!!!!!!!!!!!!!!!!!!!!!!!!!!!!!!!!!!!!!!!!!!!!!!!!!!!!!!!!!!!!!!!!!!!!!!!!!!!!!!!!!!!!!!!!!!!!!!!!!!!!!!!!!!!!!!!!!!!!!!!!!!!!!!!!!!!!!!!!!!!!!!!!!!!!!!!!!!!!!!!!!!!!!!!!!!!!!!!!!!国务院: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示范,用实实在在的示范,让农户看到采用先进技术既节省劳动力投入,产量又高于传统种植的好处,从而引导农户使用先进的种植技术。

4.2发展绿色现代农业,促进粮食产业集群升级一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在重点地区、品种、环节和企业,加快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继续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

加强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认定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大力发展农产品无公害、生态化生产。

二是抓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建设一批主体功能清晰,符合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主导产业突出,具备科技示范性和观光性的集约型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粮食产业集群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4.3加强粮食基地建设,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共享机制粮食基地的建设对于拓展区域资源优势,增强科技服务功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农业发展后劲,促进农村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转化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加快建立粮食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基础条件,而且能够增强科技服务功能。

为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产业化的积极性,营建良好的农企关系,就要建立完善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机制。

4.4以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为依托加快粮食产业集群升级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为代表的经济区域,是山东粮食产业集群发展最为有利条件的地区,也是资本、技术、管理和人才等集群发展所需生产要素的集聚中心。

在这里发展粮食产业集群有良好的要素条件和产业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