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是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专属数字。
西周时期只有天子可用九鼎,后世只有皇帝的龙袍可绣九条金龙,明清时期只有皇宫屋檐可有九只吻兽。
与此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礼乐制D 、九品中正制2、《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 这说明宗法制( )A 、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B 、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C 、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D 、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3、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日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 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 、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B 、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 、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 、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4、远古姓与氏不同,姓从原始村落或部族名称而来,氏是同姓氏族散居产生的符号。
氏以别贵贱,姓以别婚姻。
春秋至秦朝,氏与姓已难分辨。
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因素是( )A 、社会平等意识的形成B 、长期战乱打破民族地域界限C 、贵族政治的逐渐没落D 、宗法观念随社会变迁而消失5、武则天当皇帝时,有人诬告宰相刘祎之受贿,武则天很生气,下令刘祎之停职审查。
办案人员奉命向刘祎之出示了皇帝签发的敕书(命令)。
结果刘祎之很愤怒也很不屑地说了一句:“不经凤阁鸾台(即中书省和门下省),何得为敕!”武则天大怒,干脆下令刘祎之“即家赐死”。
对上述事件认识正确的是( )A 、三省体制导致宰相专权B 、中书门下执掌最高决策权C 、体现了君主权力至高无上D 、三省体制名存实亡6、从九卿到六部的变化表明( )7、下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力图表达的是( )8、谕大学士等曰: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并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但伊等各供厥职,且住外城,不时宣召,难以即至。
著于城内拔给闲房,停其升转,在内侍从……(《清圣祖实录》卷六十九康熙十六年十月癸亥条)。
该谕旨的目的是( )A 、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B 、削弱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C 、选拔侍从陪皇帝作诗写字D 、成立机要秘书班子,帮助皇帝理政9、恩格斯说:“在希腊人和罗马人那里,人们的不平等比任何平等受重视得多。
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人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肯定是发疯了。
”这段话认为古希腊罗马民主的实质是( )A 、主权在民的民主B 、最直接最完整和最纯粹的民主C 、城邦式的直接民主D 、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10、火塘是少数民族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年都要进行火塘祭祀,祈求家人安泰。
火塘还是一个家庭的象征,分家时要另立火塘。
这种习俗源于( )A 、图腾崇拜B 、分封制C 、宗法制D 、世袭制A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进B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C 、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D 、世卿世禄向科举取仕的转变A 、官员管理日益规范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 、等级制度越来越严格D 、大臣地位不断削弱11、在罗马自然法中,合法的婚姻在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的缔结:他们是罗马市民,男性确实适婚,而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能力,根据法律的规定结合,不论他们是家父还是家子,但在家子之情形下,他们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
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A、对市民的婚姻自由进行限制B、提倡不同等级间的市民通婚C、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D、仅仅保护公民间的婚姻关系12、柏拉图公开认为:“根据犯罪可以处以不同的刑罚。
”在实践中,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本邦公民、外邦公民、奴隶。
本邦公民伤害了自由民可以支付罚款,外邦人伤害了自由民则被驱除出境,奴隶伤害了自由民则可能被判处死刑。
材料主要体现出雅典()A、民主范围的狭隘性B、民主决策的随意性C.法律保护奴隶主的利益D、用法律维护公民权利13、伯利克里如此描述雅典的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
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这反映出古代雅典()A、法律只调节私人争端B、法律是民主政治的保障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实行多数人的民主14、1930年,中共鄂西特委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制定《关于鄂西工作总任务》之处:“建立城市工作,多去各重要或次要城市;组织工纠(工人纠察队)及贫民,打破保守倾向,建立乡村工作;多去城市向接近沙市方向进攻,工农兵各种工作均应如此。
”这反映当时中国共产党()A、尚未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B、仍然存在强调城市革命的思想C、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性D、已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5、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B.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界限分明C、建立起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社会架构16、热播电视剧《步步惊心》改编自桐华中的同名长篇小说,该剧主要讲述了现代白领张晓因车祸穿越到清朝,身不由己地卷入“九子夺嫡”的纷争。
最后,帮助雍正夺得皇位。
下列选项不属于雍正在位时期实行的是()A、军机处B、密折奏事C、大规模改土归流D、宣政院17、“梭伦建议取消所有市民的所有债务,不光是市民所欠公债,也包括市民之间的私债,这样既能重新给已经成为奴隶的那些人自由,也让所有财主取消掉了他们之间的烂账。
”对材料评价准确的是()A. 解放奴隶,基本铲除贵族特权B. 取消烂账,彻底消除城邦矛盾C. 废除债奴制,有效缓和社会矛盾D. 解放劳动力,加快资本主义发展18、伍德罗·威尔逊说:“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
它是一块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
或者用句老话比喻: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
”在此,威尔逊()A、肯定宪法保证了美国的稳定发展B、批判美国宪法缺乏创新精神C、倡导两党制继续促进宪法的改善D、强调美国宪法存在明显不足19、美国律师安德鲁曾感慨:“你恐怕很难想象,在文明世界里居然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刑事法庭,在没有陪审团的情况下,法官即可自行审案,当堂发落……这种审判制度通行清国各地。
”这段言论()A、恶意污蔑中国的司法制度B、推动列强借此攫取领事裁判权C、为控制中国司法主权辩解D、为进一步控制清政府制造借口20、1860年10月19日,即英军焚毁圆明园的第二天,咸丰皇帝命令奕诉等人“将退兵各层,迅速定议····画押换约”主持和局的的奕圻就在当天晚上赶忙按照侵略者要求,分别与英法两国公使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签订了《北京条约》。
由此可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A、从经济上重创清政府B、掩盖了其抢劫的罪行C、迫使清政府最终屈服D、弥补了战争军费开支21、《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A、17世纪初期B、18世纪中期C、19世纪中期D、20世纪初期22、《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这种规定的不同反映的是()A 、宗法等级制B 、皇权专制C 、中央集权制D 、分封制23、太原市某中学高一(1)班学生承担了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其资料搜集如下图。
据此推断其承担的研究学习课题可能是( )24、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有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种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
” “发明家”是指( )A 、科学社会主义者B 、空想社会主义者C 、巴黎公社领导人D 、第一国际领导人25、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
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
这说明商代( )A 、宗法分封制形成中B 、贵族爵位等级萌芽C 、统治秩序尚未稳固D 、神权色彩比较浓厚26、清朝前期,对于开国之初立下的战功的八位宗室王公给予了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俗称“铁帽子王”,他们均在京城设王府居住,所有俸禄待遇、王府官员、护卫等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由宗人府按规定给予。
这一做法( )A 、根本目的是保证宗室贵族特权B 、严重威胁君主专制统治C 、体现清朝务实灵活的统治策略D 、容易造成军阀割据局面27、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公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
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
” 这些变化说明了古罗马( )A 、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B 、坚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自由平等的原则C 、不断完善公民法,调整借贷关系D 、制定万民法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28、有学者这样描述近代中国的一种社会现象:“上层的知识界自1840年以后不断涌现出关心国家大事,他们永远怀恋着土地,只关心乡村生活和传统。
这两个世界间没有了解、没有交往、没有宽恕。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国民革命运动能够充分证明该观点的正确性B 、该现象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未成功的重要原因C 、该现象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得到改变D 、作者正确地揭示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特点29、西周时期有“刑不上大夫”的原则,那么对大夫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的是( )A 、禅让制B 、礼乐制C 、九品中正制D 、察举制30、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
” 材料中所提的这种“表现形式”是指( )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中央集权制31、与宗法制适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
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 ,通常指 ( )A 、贵族B 、平民C 、官僚D 、诸侯32、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