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文言文翻译】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选自《三国志·关羽传》)(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译文:(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
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
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
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
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注]东黎阳。
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
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
”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
(选自《三国志·司马朗传》)【注】宗:宗族、宗室。
(1)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
译文:(2)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
译文:(3)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黎阳。
译文: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指炀皇帝)即皇帝位于仁寿宫。
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绝域。
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
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不欲人知。
每之一所,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疏俭者获罪。
奸吏侵渔,人不聊生,人饥相食,邑落为墟,上不之恤也。
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
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或有言贼多者,辄大被诘责。
各求苟免,上下相蒙,每出师徒,败亡相继。
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选自《隋书》)(1)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译文:(2)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译文: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
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
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
”不听。
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蚑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
帝诏外详议。
中书令崔湜、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
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译文:(2)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译文:综合练(2018·武汉重点高中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注],令老仆艺蔬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
布袍脱粟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客车马。
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
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
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帝默然。
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应天十府。
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
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
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
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
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
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
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
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
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掩,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
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
十五年,卒官。
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选自《明史·海瑞传》)【注】脱粟:糙米饭。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B.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C.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D.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试又称“秋闱”,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会元”。
B.织造是明清于苏杭等地设立的负责织造衣料、制帛以供皇帝及宫廷之用的专局。
C.缙绅原本是指古代朝会时官宦将记事的手板插于腰带,后来成为官宦的代称。
D.谥是帝王或官员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海瑞谥为“忠介”,是表扬他忠诚耿直。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海瑞为政清廉,都御史从淳安县经过,海瑞招待简陋,让鄢懋卿非常愤恨,但也只能收敛威风离开。
B.明世宗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却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
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抓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雷厉风行,有些奸民乘机告状,朝中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帝还是下诏书褒奖海瑞。
D.高拱在海瑞任南京粮储之职时掌管吏部,他一向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于是告病还乡。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译文:(2)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
译文:解析卷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文言文翻译】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选自《三国志·关羽传》)(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译文:(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译文:【解析】第(1)题,关键点:“封”,动词,译为“封存”;“拜书”,动宾短语,“拜”为动词,表敬称,“书”为名词,译为“书信”,“拜书”译为“呈上书信”;“奔”,译为“投奔”;“于袁军”为介宾短语作后臵状语,翻译时应移至动词前。
第(2)题,关键点:句式“为……所……”表被动;“贯”为动词,译为“贯穿”,这里据语境译为“射穿”。
【答案】(1)关羽将曹操给他的赏赐全部封存,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
(2)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
【参考译文】关羽字云长,本来字长生,是河东解人。
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投奔袁绍。
曹操擒住了关羽,回来后授予偏将军一职,对他礼遇厚重。
等到关羽杀了颜良,曹操知道他一定会离开,重重地赏赐了他。
关羽将曹操给他的赏赐全部封存,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
左右的人想去追他,曹操说:“这也是各为其主,不要追了。
”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
华佗说:“箭头有毒,毒已渗入到骨头里,应当切开臂膀,再一次治疗箭伤,刮掉渗入毒药的骨头,(完全)除掉毒药,这样以后,病才能根除。
”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
当时,关羽恰好邀请各位将领在一起喝酒吃饭,臂膀上鲜血淋漓,溢出盘子,而关羽却(依然)切烤肉(吃)举起酒杯(喝),谈笑自若。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
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
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
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
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注]东黎阳。
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
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
”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
(选自《三国志·司马朗传》)【注】宗:宗族、宗室。
(1)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
译文:(2)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
译文:(3)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黎阳。
译文:【答案】(1)因为天下各地纷乱如云,就派司马朗带着家属返回本县。
(2)司马朗知道董卓必定败亡,害怕自己被留下,就分送财物给董卓手下管事的人,请求返回故乡。
(3)这里是军队四分五裂交战争夺的地方,很难使自己安居下去,不如趁现在道路还可以通行,带领整个宗室向东迁往黎阳。
【参考译文】司马朗字伯达,是河内温地人。
这时董卓迁移天子改都长安,董卓仍留在洛阳。
司马朗的父亲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应当向西迁移,因为天下各地纷乱如云,就派司马朗带着家属返回本县。
司马朗知道董卓必定败亡,害怕自己被留下,就分送财物给董卓手下管事的人,请求返回故乡。
他回到故乡后对父老们说:“董卓犯上作乱,被天下人仇恨,这正是忠臣义士发奋有为的时候。
我们郡和京城境界相连,洛阳城东面有成皋,北面毗连黄河,天下兴起义兵的人们如果不能前进,那么情势必然使他们停留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