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
巴拿马运河河
运河
苏伊士运河
教师对学生探究表示可定,并加以补充。
教师点拨:地球被海洋分割成六大块和众多小块,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大小顺序):
亚、非、北、南美,
南极、欧、大、洋。
(三)四大洋
对学生的探究表示肯定,并加以补充。
教师点拨:洋是海的主体,还是洋的边缘部分。
海峡是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狭窄水道,通常是重要的海上通道。
任意划分地球仪为两半,海陆分布情况如何?
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地球,海洋的面积都大于陆地的面积。
2. 了解陆地与陆地、海洋与海洋的差别。
大陆、大洲、岛屿、海、洋、半岛等地理名称。
回忆、思考、讨论、交流、探索地球名字的由来?
读图看图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观察、讨论、总结
(二)七大洲
指导学生完成P 29活动。
南极、欧、大、洋。
三、四大洋
作业:
绘制一幅海陆轮廓略图
步骤:第一步:在世界地图上,观察各大洲的形状具有什么特征。
第二步:在白纸上绘上几条重要的纬线(赤道,难、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和经线(如20°W经线、120°E经线、160°E经线)。
第三步:观察各大洲的空间方位和面积大小,然后在绘制重要的经纬线的白纸上勾勒各大洲的轮廓。
观察各大洲的面积、轮廓、交流讨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各有哪些大洲
分组小组,每一组成员分布任务,有一个人负责记录。
先讨论,后记录。
读图2-35了解四大洋的面积和轮廓。
学生讨论:各大洋的特征
板书设计
四、板书设计
一、海洋与陆地
1.地球或水球
2.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大陆、岛屿、海峡、大洲、海、洋
二、七大洲
亚、非、北、南美,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地理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
空间感的建立,海陆分布情况、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合作探究、读图分析法
教具
多媒体、地球仪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特征等,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本节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界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同事我们对于大洲的轮廓、面积、大小、位置、都有了一定的认识。重点认识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特称。
通过探究活动,从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了友谊。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学习。
指导学生多媒体上看图片,教师讲解,让学生直观去了解不同的陆地和海洋。
二、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我们习惯上将我们的星球,称作地球。但是,加加林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确是蔚蓝色的球体。引导学生看图,通过卫星拍摄的地球的照片,让我们了解到地球真实的模样,了解陆地和海洋。
(一)海洋与陆地
1. 直观看图2-26、2-27,从南、北半球看,哪个半球海洋面积大呢?
从东、西半球看,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更集中呢?
第四部:在你的作品上,标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1.读图2-26、2-27,说一说,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赤道横穿那几个大洲?
2.观察图2-29至2-34,完成下列活动。
1读图2-31,说出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2不同的大洲之间,一般以什么为分界线?对照世界地形图,想一想,你的回答对大洋洲、南极洲也同样使用吗?
3完成下表
两侧的大洲
沟通的海洋
世界的海陆分布
课题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的轮廓。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