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答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答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课本1—6页)1.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文献是《易经·系辞》。

2.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地理学》专著的作者是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

3.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4.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气候炎热、风沙多。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课本7—14页)1.在地图的家族中分为两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地图家族的新成员是电子地图。

2.地图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地图上的方向有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共八个方向。

4.地图上的方向: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在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指南针定向;北极星定向;太阳定向;太阳和手表定向。

6.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①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现有1:1000和1:20000两个比例尺,较大比例尺是1:1000,较小比例尺是1:20000。

②所画地图范围越大(如中国地图),内容就越简略,选用比例尺越小,③所画地图范围越小(如北京地图),内容就越详细,选用比例尺越大。

④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注意:比例尺的大小比较要将比例尺化成统一表示形式再比较。

另注意单位换算,1km=100000cm。

7. 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是说明地理事物的名称和数字。

8. 识记课本P10的图例表。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课本16—27页)1.①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葡萄牙(国)的麦哲伦;他的船队环球航行成功,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

②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③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2.经线与纬线①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赤道,赤道也叫0°纬线。

项 目 经 线 纬 线 形 状 半圆(弧形)圆长 度 相等 从赤道向两极缩短,直到缩为两个点指示方向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项目经 度纬 度 零度线的确定 本初子午线(0°经线) 赤道(0°纬线) 度数划分 向东西各分作180° 向南北各分作90° 表示方法 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 ”;西经用“W ” 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 ”;南纬用”S ”度数的变化 由0°经线向东西逐渐增大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 半球界线20°W 和160°E (东西半球)赤道(划分成南北半球)4.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0°纬线——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或纬度字母是N 的在北半球,纬度字母是S 的在南半球。

5.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 和160°E 。

东西半球划分记忆技巧:①记住东半球范围为0°~20°W 和0°~160°E 两个范围,若不在此范围则为西半球。

②双十法:画出经度分布后找到20°W 和160°E ,再将要判断的经度对应到下图落在哪个半球就是哪个半球。

注意:涉及到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的题目就画图表示。

6.球体上的网格叫经纬网。

利用经纬网,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7.确定经纬度技巧:在经纬网中找到方向,用箭头标出该点所在经度和纬度度数递增的方向,向哪个方向增就是哪个方向的经(向东增为东经,向西增为西经)哪个方向的纬(向南增为南纬,向北增为北纬)。

8. 高中低纬度范围划分:0°-30°为低纬度(气温高);30°-60°为中纬度(一年内有明显的四季变化);60°-90°为高纬度(气温低)。

9.地球的自转: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周期——一天(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 差、日月星辰的的东升西落。

10.地球的公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公转周期——一年(365天),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变化、五带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课本28—32页)1.全球的海洋面积占71%,陆地占29%,所以人们常用“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粗略说明海陆面积的比例。

2.有人把地球称为“水球”,其依据是什么?___海洋面积占全球的71%__3.北半球的陆地和海洋哪个面积大?海洋;南半球哪个面积大?海洋4.①从海陆分布看,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②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南或北)半球、东(东或西)半球 5.概念:大陆指面积广大的陆地,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大洲是大陆和岛屿的合称。

向东增所以为东经向北增所以为北纬6.七大洲:①按面积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②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

③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7.四大洋:①世界上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是太平洋;②最浅、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③第二大洋是大西洋,呈“S”形;④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8.大洲之间的界线:①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

③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④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9.看图填空:(填写代号及名称)①赤道穿过的洲有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②赤道穿过哪些洲的大陆?非洲大陆、南美大陆③太平洋沿岸的洲有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西洋沿岸的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④南极洲被哪些大洋包围?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⑤主要位于西半球的洲有北美洲、南美洲,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欧洲。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课本33—39页)1.人们通常把陆地上的地形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2.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其中海拔指的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的大小。

3.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平原:海拔较低(小于200米),地面平坦;高原:海拔较高(高于500米),地面起伏小,边缘陡峭;山地:海拔较高(超过500米),峰峦起伏,坡度大。

丘陵:海拔不高,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波状起伏。

盆地:四周低,中间高。

4.陆地上的山脉主要有两大山脉带:一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5.世界之最:①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位于非洲;②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③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位于亚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位于南美洲。

④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洲。

⑤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

6.科迪勒拉山系主要有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等山脉组成。

7.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大洋中脊、海沟五部分。

8.学看地形图(课本37—39页)(1)概念:等高线:指的是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的线。

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2)如何画和判读等高线图?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单位为米,数值越大,即海拔越高(3)陡坡和缓坡的等高线区别: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的是缓坡,等高线稠密的地方表示的是陡坡。

(4)山顶、鞍部、陡崖、山脊、山谷等地形的判读①山顶:海拔是中间高四周低,海拔最高处即山顶。

②鞍部:两个山顶之间海拔较低的地方。

③陡崖:等高线重合处,一般以锯齿状表示,河流流经此处形成瀑布。

④山脊:等高线向低值凸出。

⑤山谷:等高线向高值凹进,山谷处一般发育成河流。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四节海陆变迁(课本40—46页)1.地球表面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的例子:海陆的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

①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过去的海洋变成现在的陆地②我国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河道及森林遗迹:说明——过去的陆地变成现在的海洋2.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由魏格纳提出的。

该假说认为七大洲、四大洋是原始的大陆经过分裂、漂移而形成的。

3.板块构造学说:①地球岩石圈主要由六大板块组成即A亚欧板块、 B美洲板块、C非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E太平洋板块和F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②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③证据: a 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因为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发生碰撞。

b 东非大裂谷和红海不断扩张:因为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不断地拉伸c 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4.火山和地震:①地球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②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日本多地震因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③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课本48—53页)年以前,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以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时期。

3.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4.①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低;经济发展水平低国②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洲是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欧洲6.人口稀少的地区:高纬地区、沙漠地区、热带雨林区、高山高原地区_。

7.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单位是人/km²。

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8.世界人口问题:9.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二节世界的人种(课本54—55页)高大。

③黑色人种:皮肤和眼睛棕色,头发卷曲,鼻形扁平,嘴唇较厚,下巴较低,体毛少,四肢较长。

2.划分人种的重要标志是肤色。

3.世界人种的分布黄色人种分布在:主要在亚洲的东部,还有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