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调剂基本知识

中药调剂基本知识

10
中药处方组方原则
完整中药处方按照:君臣佐使的一种 配伍形式,是根据单味中药在方剂中的作 用而确认的,君臣佐使只是一条中医医家的 用药规则。
11
君臣佐使
1、君药:主的意思,君药在方剂中常常是一味 起主导治疗作用的中药。 2、臣药:在一剂中药方中协助君药发挥作用的 药。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症的药物 ②治疗兼病或兼症的药物
当 归
45
3、中药处方脚注
中药处方脚注是指医师开具的中药处方中 的某味药的左上或右下所加的注释。 脚注内容包括:炮制法,煎制法,服法等 脚注术语有:先煎、后下、包煎、烊化、 另煎、冲服等
46
先 煎
1、药品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 贝壳、矿石类药等,如龟板、鳖甲、石决 明、龙骨、牡蛎;代赭石、磁石、生石膏等, 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溶出,可打碎先煎 20~30分钟,再加入其他药同煎。


对于赤石脂、车前子、海金沙、青黛、滑 石、蒲黄、旋复花等粘性强、粉末及带有绒毛 的药物,宜先用小纱布袋包好,再与其他药物 同煎,可避免药液混浊,或刺激引起咳嗽。
50
烊 化
阿胶、龟胶、鹿角胶等为避免入煎粘锅, 往往用水或黄酒加热化开后兑服。
51
另 煎
对于人参、西洋参、鹿茸、羚羊角等贵 重药品,往往单独另煎,单独服或兑入药汁 中服用。
19
处方管理制度
6、 西药、中成药和中药饮片要分别开具处 方。西药、中成药处方中每种药品须另起一 行。 7、 药品名称书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或《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或经国家批准的专 利药名为准。 8、 一般剂量和数量按照药品说明使用,如 有特殊使用或超出剂量应注明原因并再次签 名
20
处方管理制度
12
君臣佐使
3、佐药:在中药处方中协助药物药效的发挥, ①佐助药②佐制药③反佐药 4、使药:引导药物直达病所需治疗的脏腑和经 络,这样使治疗作用更有针对性, ①引经药②调和药
13
处方的种类
根据处方正文内容的来源不同,处方分 为古方、经方、时方、验方(偏方)、秘方、 法定处方、协定处方和医师处方8类 1、古方:泛指古医籍中所记载的方剂。 2、经方:指《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 要略》等经典著作中记载的方剂。 3、时方:泛指从清代至今出现的方剂。 4、验方(偏方):指在民间流行,有一定疗 效的简单处方。
36


2、同一药名基源不同 中药地丁:京津地区为罂粟科的苦地丁, 华北地区为豆科的米口袋,华东地区为堇菜科 的犁头草
37
处方全名
一般在中药正名前冠以说明语而构成中药 的处方全名。 1、要求产地的 如:川芎,广陈皮,云茯苓,怀牛膝,辽细辛 2、 要求基源的 如:乌头,附子,青皮,枇杷叶
38
处方全名
14
处方的种类
5、秘方:有一定疗效,但秘而不传的处方 6、法定处方:指国家药典、国家药品监督管 理局颁发的药品标准所收载的处方,具有 法律的约束力(一般用于配制制剂)。 7、协定处方:指医师会同本院药师,根据临 床病人的需要,相互协商制定的处方(一 般可事先调配或制备成医院制剂,以减少 病人的候药时间和方便服用)。 8、医师处方:是医师对病人治病用药的书面 文件。
24
处方调剂规定
一、调剂资格 1、 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方可从事 处方调剂、调配工作。非药学专业技术人 员不得从事处方调剂、调配工作。 2、 若停止在本单位执业者,其处方调剂 权即被取消。 3、 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签名式样应在本机 构药学部门留样备查;
25
处方调剂规定
二、调剂主要职能 1、 具有药师以上的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 资格的人员负责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发 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 2、 药士从事处方调配工作;确因工作需要, 经培训考核合格后,也可以承担相应的药品 调剂工作。
29
二、中医处方常用术语
中医处方术语是在长期的中医药实践中 形成,内容主要包括:中药处方用名、中药 脚注、用药禁忌等。
李 时 珍
本草纲目
为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总结
30
主要内容
1、中药的正名和处方常用名 2、中药处方应付 3、中药处方脚注
31
1、中药的正名和处方常用名
中药处方用名 中药处方用名包括正名和处方常用名。 中药调剂人员除掌握中药的正名外,还需掌 握处方常用名(别名、处方全名、并开药 名)。
8
正 文 以Rp或R(拉丁文Recipe“请取”的缩 写)标示,分列饮片名称、剂量、付数、 用法用量。这是处方的主要部分。 注意: 1、中药与西药不能同用一张处方; 2、确认是否有脚注;是否有配伍禁忌 3、是否有剂量(剂量是否符合国家药典规 定); 4、是否有使用方法,口服用药可不注明给药 途径;
怀
牛 川 牛 膝
32

中药处方用名形成的主要原因
1、不同品种 怀牛膝-川牛膝;吴茱萸-山茱萸; 2、不同名同种 肉苁蓉-大芸;大黄-川军;甘草-国老; 3、同一品种不同炮制方法 生姜有鲜姜,干姜,炮姜,煨姜
33
4、同植物不通用药部位 橘核,橘络,桑叶,桑枝,桑皮; 5、同一饮片正名和处方全名 白芍,杭白芍 橘 6、同一种饮片和并开两种 络 白芍,赤白芍
橘 核
34


以历代本草文献作参考,以《中国药典》 一部,局、部颁《药品标准》和《炮制规范》 为依据。 中药正名一般都有一定的来历和解释。 如: 鹅不食,麝香,骨碎补,香附,金银花
鹅 不 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麝 香 囊
35


1 、 地区不同,习惯各异,一种中药除正名外 还有地方名,别名,简化名等 如:白果与银杏;大芸与肉苁蓉; 甘草与国老;三七与田三七 延胡索与元胡;山萸肉与山茱萸 牵牛子与二丑(黑丑,白丑)
43
2、中药处方应付
Ⅱ、并开药名:一名代表两种以上药物 如:二冬、二地、焦三仙、全紫苏等 Ⅲ、炮制品应付 如:“麦芽”给炒麦芽; “生麦芽”给生麦芽 “乳香”给制乳香; “生乳香”给生乳香
44
2、中药处方应付
Ⅳ、药物数量关系的给付 处方药名书写常见有:“各”、 “合”、 “并”、 “全”、等 各:生熟地各(N) 合=并:生熟地并/合(N) 全:全紫苏、全当归
22
处方限量规定
3、 医疗用毒性药品每张处方不得超过2日极 量; 4、 第一类精神药品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 用量; 5、 第二类精神药品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 用量;
23
处方限量规定
6、 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2日常 用量;片剂、酊剂、糖浆剂不得超过3日常用 量,连续不的超过7日,再次开具处方必须间 隔至少10天,同时应有病历记录。 7、 晚期癌症病人持有科主任申请,院领导 批准的特殊证明,允许超限量和连续使用麻 醉镇痛药
5
处方的基本结构
1、处方纸质颜色: 处方由各医疗机构按规定的格式统一印 制。 麻醉药品处方(淡红色) 急诊处方(淡黄色) 儿科处方(淡绿色) 普通处方(白色)
罂粟蒴果及鸦片原汁
6
处方的基本结构
2、处方格式基本组成 由:前记、正文、后记三部分组成
7
前 记
包括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名称, 处方编号,费别、患者姓名、性别、 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 室和床位号、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 并可添列专科要求的项目。
9


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药品金额 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的药学专业技 术人员签名。 注意: 1、急诊处方需立即取药者一般用急诊处方笺 (淡黄色)书写,或在处方笺左上角加写 “急”(stat)字样。 2、药师有责任检查处方,如发现错误,有权 退还医生改正,确认无误才能进行配制发药, 并在处方笺上签名。
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
石大附院药剂科 陈卫军
1
中医处方是通过辨证论治、组方遣 药而发挥药物群效的,必须严格调剂并 符合医师处方意图准确无误,才能使中 医的理、法、方、药取得一致,因此, 中药调剂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 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的安全。
2
主要内容
一、处方和处方管理制度 二、中医处方常用术语 三、中药的配伍禁忌语妊娠禁忌
3、要求采收季节 如:绵茵陈,冬霜叶,夏枯草,冬天麻 4、要求性状特征 如:全当归,花槟榔(玉片),左牡蛎 5、要求净制加工 光杏仁,明天麻,枣皮
39
处方全名
6、要求炮制 如:炙黄芪,焦山楂,炮山甲,枯矾, 法半夏,焦栀子,炒栀子 7、要求体质 如:子黄芩,枯芩,嫩桑枝
40
处方全名
8、要求陈新 如:陈皮,鲜姜,鲜地黄 9、要求气味 如:香白芷,苦杏仁,酸乌梅 10、要求色泽 如:黑元参,青川椒,红花,绿升麻
15
处方管理制度
一、处方权限规定 1、注册执业医师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处方权 2、注册执业助理医师开具的处方权须经所在执 业地点执业医师签字或盖专用签章后有效 3、注册执业助理医师在乡,镇的医疗、保健、 预防机构时,须在执业地点取得相应处方权
16
处方管理制度
4、 试用期医生开具的处方须在医疗、保健、 预防机构有处方权的执业医师审核并签字或 盖专用签章后有效 5、 医师须在注册的医疗、保健、预防机构 签名留样及专用章备案方可开具处方。处方 医师的签名与专用章必须与药学部门处留样 备案一致,不得随意改动,否则重新登记。
17
处方管理制度
二、处方书写规定 1、 每张处方仅限一名患者的用药,处方记 载患者的一般项目应清晰,完整,并与病 历一致。 2、 处方用钢笔(蓝黑色)或毛笔书写。字 迹清楚,若需改动,须在修改处另行签字 或盖章,并注明修改日期
18
处方管理制度
3、 处方填写按照“四查十对”,书写要规 范,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模 糊词句。 4、 年龄:必须实足年龄,婴幼儿写日/月龄, 必要时注明体重 5、 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