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赔偿10.pptx

行政赔偿10.pptx


侵犯人身权 的行政赔偿

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生
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的
命 健

造成公民身体伤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康 权


侵犯财产权的行政处罚

侵害财产权
侵犯财产权的行政强制措施
复议前置(单独提起诉讼须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
由国库支出 主要限于物质损害的赔偿,以直接损失为限 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赔偿方式
自行政侵权损害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
民事赔偿 民事主体 发生在民事活动中 主要是过错原则,无过错及公平责任原则补充 可直接向法院提出赔偿请求 由赔偿义务人的财产来支付 包括物质和精神损害的赔偿,含间接损失
我国
古代中国不存在国家赔偿制度 从立法上看,新中国最早规定国家赔偿内容→1954年1月的《海港管理暂行条例》 1954年第一部宪法第97条对国家赔偿作了原则性规定,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国家赔偿法律制度 1982年现行宪法扩大了侵权主体范围,即从原来的“国家工作人员”扩大到“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规定由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含行政赔偿),适用本法 1986年《民法通则》对国家赔偿问题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可同时采取金钱赔偿以及恢复原状、返还财产等方式
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时计算
(二) 侵权行为主体不同 发生的基础不同 归责原则不尽相同 追偿条件不同 程序不同
行政赔偿 国家行政机关、授权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发生在行政管理活动中 主要是违法原则 主观标准(故意或过失) 最终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国家赔偿责任的 理论基础
主权在民学说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思想 法律拟制说 公共负担平等学说 国家危险责任说 社会保险说

四、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

过错归责原则。通常指致害行为人存在着故意或过失

赔 偿
过错加违法或不法归责原则


无过错归责原则。也称危险责任原则或严格责任原则,即在国家公务活动中,只要有损害结果发生,国家就要
赔偿方式和标准法定化:金钱赔偿+返还财产+恢复原状 赔偿程序多元化:受害人要求行政赔偿,可以直接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
也可以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中一并提起,还可以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 【行政(3+1)司法(1)】

三、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与理论基础
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
民事责任还是国家责任? 代位责任还是自己责任?
国家赔偿
是由国家承担的法律责任 是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承担的责任 是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承担的责任 是对合法权益受到的实际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国家赔偿
行政赔偿 司法赔偿
刑事赔偿 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
国家赔偿的特征
国家承担责任,机关履行赔偿义务
赔偿范围有限(行政+司法,no立法no军事)
第十章 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
第一节 国家赔偿
一、国家赔偿制度的历史发展 国家赔偿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最早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至今只有 一 百多年的历史。
国家赔偿责任的否定阶段―国家无责任时期(19世纪中叶以前)
西方国家
国家赔偿责任有限肯定阶段―国家责任的初步确立时期(19世纪中叶以后) 国家赔偿责任的全面肯定阶段―国家责任时期(二战结束至今)

五、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国家机关:行政机关(包括被授权组织)

侵权行为主体
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安全机关、海关、监狱管理机关、军队保卫部门)

工作人员:包括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具有相当身份的人员(包括被授权组织、
被委托组织的工作人员、受指使实施行为的公民),但是不包括勤杂人员和服务人员


执行职务的行为违法



损害事实




因果关系
第二节 行政赔偿

一、行政赔偿的概念与特征
பைடு நூலகம்

行政赔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 并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

行政赔偿中的侵权行为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授权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行政赔偿是行政机关、授权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具体+事实)引起的
1989年4月通过的《行政诉讼法》对于建立国家赔偿制度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专章规定了行政机关的“侵权赔偿责任”
1994年通过《国家赔偿法》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国家赔偿制度正式全面建立

二、国家赔偿的概念与特征

国家赔偿是指国家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造成的损害给予赔偿的活动。


行政赔偿的请求人是其合法权益受到侵权行为损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行政赔偿的责任主体为国家,但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为致害的行政机关
二、行政赔偿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一) 赔偿主体不同 发生的基础不同 归责原则不同 赔偿的程序不同
赔偿费用的来源不同
赔偿的范围不同 赔偿的方式不同 请求时效不同
行政赔偿 国家 发生在行政权力的运作过程中 违法+结果原则
限于具体行政行为
总体上适用行政诉讼程序,也存在一些例外 行政诉讼程序

三、行政赔偿范围

是指能够产生行政赔偿事项的范围,即行政机关的哪些侵权行为造成损害的,国家承担赔偿
• 责任。具体行政行为(事实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

违法拘留或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


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无权限或有权限但严重越权) 由
司法赔偿 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发生在司法活动中 违法归责原则,兼采结果责任原则 客观标准(结果) 通过非诉讼途径进行(只能申请赔偿委员会决定)
(三) 标的和性质不同 受案范围不同 适用的程序不同
行政赔偿
行政诉讼
标的是侵权损害事实 ;损害救济
标的是具体行政行为;纠正违法行政
包括具体行政行为、事实行为

承担赔偿责任,而无需考虑致害人的过错


违法归责原则:以职务违法行为为归责标准,而不问侵权公务人员过错的有无。我国采用了违法归责原则
2010年《国家赔偿法》修改后:与原《国家赔偿法》第2条相比,将“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 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修改为“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这种改变意味着行政赔 偿的规则原则将不再是单一的违法归责原则,而是包括违法归责原则和结果归责原则在内的多元归 责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