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洲经典油画作品赏析 6(165-219)

欧洲经典油画作品赏析 6(165-219)

欧洲经典油画作品赏析6(165-219)欧洲经典油画作品赏析6(165-219)原标题《一生必知的传世美术经典》来源/ 老阿更的收藏原创/ 不祥复制·编辑/ 塞上其翁165、《维纳斯与战神》作者:波提切利(1445—1510)意大利【年代】1485年【藏处】英国伦敦国家画廊维纳斯扮演着大自然和人类之母的角色,而不是充满情欲的爱的女神。

画中的她穿着朴实无华的洁白长袍,长袍绣着金边,和她浓密的金发相互辉映;而战神则脱去了令人生畏的形象,正暧洋洋地睡着,为了加强这种平和的气氛,森林之神农牧神则在他身旁嬉戏,一个玩弄着丢在一旁的甲胄,一个朝着酣睡的战神耳旁用力吹螺,画家发挥了高度的想像力,用轻松诙谐之笔画出古代天神休憩的状态,整个画面充满一种安宁。

这幅作品色泽纯洁鲜明,人物形态完美,谑而不虐,笼罩着一片和谐气氛,是波提且利最优美的作品之一。

同时也是波提切利神话画作中,惟一未收藏于意大利的作品。

166、《诽谤》作者:波提切利(1445—1510)意大利作于1490年;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波提切利的这件著名的传世作品取材于古希腊画家阿贝列斯的一幅画中的文字记载。

描绘的是在宽敞的罗马建筑大厅里,有三个女子和一个男子,正把一位裸体男青年拖到国王面前审判。

被黑色风衣包裹着的男子是“诽谤”,他的手势伸向国王,竭尽诽谤之能事;手持棍棒,揪着裸体男子的正是“叛变”,她出卖了同伴,并把他交给国王;裸体男青年是孤立无援的“无辜”,他合掌向上祈求真理能拯救他免遭诽谤的命运;后面两个女子,一是“虚伪”,另一是“欺骗”,也有说是“妒嫉”和“仇恨”,她们俩正在为“叛变”者梳理头发;在宝座上坐着一位长着两只驴耳朵的国王,昏庸无能,愚蠢无知到极点,听信诽谤,同时在他两边分别是“无知”和“轻信”,不断地向他的耳朵里灌输无知和轻信;画面的另一边站着一位被黑色长袍包裹着的“悔罪”,他正向着立在身后的全裸体女神,那就是“真理”,希望她能出面拯救“无辜”者。

可是站立不稳的真理,手指上天,意思是说:“对于这里所发生的一切我也无能为力,去找上帝吧。

”这件作品是一件寓意深远的作品,它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现实社会中罪恶都是用美丽的形象乔装打扮以欺骗人民的,统治者听信坏人之言,正直好人总是落难,而面对这一切,真理也是无能为力的①“真理”,②“悔罪”,③“叛變”,④“無辜”,⑤“虛僞”,⑥“欺騙”,⑦“誹謗”,⑧“國王”,⑨“無知”,⑩“輕信”。

167、《帕拉斯和人头马神》作者:波提切利(1445—1510)意大利创作时间:约1482年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帕拉斯和肯陶洛斯》取材于希腊神话故事:宙斯劫夺欧罗巴来到克里特岛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弥诺斯,成了克里特王,他娶了帕西淮为妻,不安分的帕西淮和一头公牛偷情生下一个人牛各半的怪物肯陶洛斯,后被关进迷宫以避丑闻,弥洛斯令战败国雅典每七年要向克里特进贡七对童男女供肯陶洛斯吃掉,这幅画就是描绘帕拉斯捉拿肯陶洛斯情景。

果断、坚定的女神右手抓住身旁人头马神的头发,无可奈何的人头马神虽然持有东方大弓,箭囊里装满了箭,却已无力反抗,有的只是满脸的愁容和无奈的顺从。

168、《维纳斯与丘比特》作者:絮斯特利.朗贝尔(1515-1568)荷兰画家现藏于卢浮宫169、《荒野中的施洗者--圣约翰》作者:扬斯(1460-1495年)尼德兰创作时间:约1490年这幅画中,施洗约翰的形象具有普通人那种感情温厚的特征,洋溢着人道主义的魅力:在天边的旷野中,圣约翰孤独地凝神沉思,他赤裸双足,形容枯槁,右手支撑头部,心绪郁结,但目光仍显得仁慈和善。

陪伴他的是一只象征圣灵的小羊羔。

整幅作品情调低沉,金色的基调更增强了忧郁和伤感的的气息。

这件作品是扬斯的传世作品之一,整幅作品沐浴在一片祥和之中,思考的约翰,温驯的绵羊,树林,草坡都沐浴在祥和的金色阳光之中,宁静,安详。

170、《美惠三女神》作者:勒尼奥,1754-1829年,法国创作于1793年现藏于巴黎卢浮宫美惠女神专司美丽和快乐。

她们共有三位:欧佛洛绪涅(快乐)、塔利亚(花朵)和阿格拉伊亚(光辉)。

美惠女神住在奥林匹斯山上。

神话中对她们的记载就这么多了。

她们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她们往往以同一个姿势出现在艺术作品中:三位女神中的两位面向观众,另一位处于两者中间,面向里,露出柔美的背,手扶在两位同伴的肩膀上。

171、《人马怪契朗对阿奇尔斯的教育》作者:雷根劳特1782年172、《浴中的苏珊娜》作者:让·雅克·埃内(1829-1905年) 法国现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美丽的苏珊娜正在沐浴,她低头、弯腰、曲膝,构成了一个优美的"S"形,特别是强烈的明暗对比,更突出了她窈窕秀美的体态与风韵。

善良的她哪里会想到,暗中的歹徒正在设计中伤她……。

这是流传于西方的家喻户晓的故事,也是西方绘画大师不厌其烦描绘过的题材。

173、《梳妆》作者:柯罗(1796年~1875年)法国作于1859现私人收藏柯罗63岁时创作了这幅具有浪漫情趣的林中梳妆作品,将人体配置在自然之中,这种表现早见于威尼斯画派大师乔尔乔内,那是神化的时代,而柯罗则是现实主义画家,面对的是人生。

画面表现一位女仆在精心地为浴女梳妆,稍远的树下靠着一位少女在聚精会神地读书,使画面更增加生活真实感。

整个画面充满着宁静、舒适、悠闲、古朴的田园气息。

174、《蒙特枫丹的回忆》作者:柯罗(1796~1875)法国现藏巴黎卢浮宫《蒙特枫丹的回忆》,是柯罗的代表作,这幅画充满了忧伤的情绪。

画中,一棵巨大的树,占据了整个画面的二分之一,而另一棵干枯的树与之遥相呼应,两棵树朝着一个方向倾斜着。

透过倾斜的树干,我们看到,清澈如镜的湖面上,有连绵起伏的山峦和丛林的虚影。

一个身穿红色衣裙的妇女,正在采树上的蘑菇,她的身边有两个女孩在帮她一起采摘。

画面情节很简单,但是你能从柯罗纤细的笔触上,听到柔弱的树枝,发出的瑟瑟响声;能从倾斜的树干上,想到山区的农妇,生活是何等困苦。

这幅人与景交融的画作,不是画家特意渲染的理想化的风景,而是通过景物,表现了一种比大自然更抒情的内心感受。

175、《蓝衣女郎》作者:柯罗(1796~1875)法国作于1874年,现藏巴黎卢浮宫《蓝衣女郎》系柯罗晚年的肖像杰作,它完全不同于他在50年代末的构思。

这个华贵的世俗女性,非常时髦。

她一只手支在桌面的行李上,脸朝一侧望去,另一只手贴在胸前,那一身能体现这个女郎的高贵气度与婀娜体态的蓝色衣裙标志着她的身份和地位。

这已经不是写生之作,它那优美的蓝调子使整个画面充溢着象征性光辉。

它也许正是柯罗晚年的心灵的化身。

176、《梳妆》作者:华托(1684-1721年) 法国创作于1716年现藏于:伦敦华莱士收藏馆画家以娴熟的技巧,描绘了正在梳妆的少女。

丰硕健美的裸女以"S"形动势展示了青春肉体的魅力,棕色的帷幔,红色的帘幕与白色的卧榻都被画家表现得极其纤巧、细微、华丽,甚至不惜繁缛,以烘托少女肌肤的柔美色彩。

整幅作品呈现出一种浓艳、奢丽与肉感;这正是罗可可时期的艺术时尚,反映出贵族阶层生活的奢侈享乐。

177、《命运女神与乞丐》作者:马尔科夫(1802—1878年)俄国创作年代: 1836 年收藏地: 圣彼得堡俄罗斯博物馆命运女神是宙斯和第二个妻子——代表正义和法律的女神忒弥斯所生的第二胎三胞胎女神,她们三人即纺织生命线的克罗托、分配生命度数的控刻西斯和收回生命线的阿特洛波斯。

她们掌握着神和人的命运,是冥王哈得斯在人间的代理人。

画中描绘的是命运女神降临,施给乞丐以大量金币的情节,具有古典意境和神秘意趣。

178、《持乐谱和持镜子的女子》作者:格里恩(1484年--1545年) 德国慕尼黑老绘画馆藏作品明显地表现出一种反宗教禁欲主义的特征。

以持乐谱的女子象征人类的智慧之美,以持镜子的女子象征自然之美,两者结合更是对人类自身的充分肯定。

两位裸体女子被描绘为身材苗条修长、性格舒展开朗的少女,她们面目清秀,神情含蓄,体现了文明所达到的高度。

背景深幽的阴影及鹿、猫、蛇等动物的参与,无疑增添了作品的奇诡与神秘。

179、《钱庄老板极其妇人》作者:马西斯(1465年—1530年)尼德兰画家画中的钱商是钱铺掌柜,他正用戥子称金银。

他的妻子则在翻阅祈祷书,那书上正画着圣母子图像(在这里反映出世俗的经商和宗教信仰并存)。

但是宗教的虔诚敌不过世俗的诱惑,他的妻子眼神并不注视在祈祷书上,而是斜视丈夫的活动,微妙地展现了资产者内心生活的一个侧面。

180、《帕里斯的评判》作者:洛兰(1600年--1682年)法国作于1645-1646年;藏于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这作品是古典风景画大师克洛德洛兰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描绘的是意大利田野风光。

作者将神话典故引入画中,所以也可以这么说,这幅作品一幅具有深厚神话色彩的风景画。

作品描绘的是一个优美动人的希腊神话故事(英雄阿喀琉斯的父母举行婚礼,奥林匹斯山上的许多神仙都应邀而来了。

嫉妒女神由于没有受到邀请怀恨不已,她把一个金苹果扔在桌子上,上面刻着一行字:“给最美丽的女神”。

女神们都想得到金苹果,于是,众神的首领宙斯请正在牧羊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来做评判。

为了得到金苹果,女神们都给帕里斯以最美好的许诺:天后赫拉答应使他成为一个国王;智慧女神雅典娜保证使他成为一个最聪明的人;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发誓让他娶到全希腊最美丽的女子做妻子。

帕里斯最终把金苹果给了维纳斯。

在她的帮助下,帕里斯得到了海伦,并由此引发了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战争)。

在画面上,洛兰把故事发生的场景安排在具有典型意大利特征的风景里。

罗马周围的旷野沐浴着一片金色的阳光,与神话故事融为一体。

风景因眼前的一株大树而格外壮丽。

在它的衬托下,帕里斯与三位女神以及维纳斯的儿子丘比特,如同戏剧舞台上的演员,近在观众眼前,令人看清他们一举一动,甚至仿佛能够听到声音。

181、《小公牛》作者:波特(1625年-- 1654年)荷兰波特是荷兰重量级的动物画家,他反复重复着这一主题,不断地深入他对自然和动物的了解。

波特最为著名的就是这幅和真牛尺寸相当的具有英雄气质的巨幅作品《小公牛》。

这幅作品使他与雷斯达尔和戈因一起站在了十七世纪荷兰风景画大师的行列。

显然这幅作品不可能是以一头小公牛为模特的,它的完美的身体和气质是综合了波特对他所研究的每一个各体优点的提取后的综合表现。

就像古希腊画家宙克西斯为了画海伦,请了5个少女将她们脸部和身体的优点集中到一起完成了创作一样。

波特的这幅作品与实物的比例相等,作品亮相荷兰时,令人震惊,人们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如此巨大而又如此逼真的生动的绘画,小公牛的皮毛质感运用了特殊的堆积法和渲染法相结合的处理,不但质感逼真而且还有一种奇特的“触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