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琴艺术源流华沙卷7 波兰犹太钢琴家艺术和生命的追问

钢琴艺术源流华沙卷7 波兰犹太钢琴家艺术和生命的追问

内容导读:安东·鲁宾斯坦曾言:肖邦音乐将人带入流连忘返的梦境,李斯特音乐则是令人眼花缭乱的遍地光辉。

在同一时代中,肖邦追求键盘音乐的深度表现和歌唱,与李斯特在键盘上追求乐队效果,从织体技术上挖掘钢琴的表现力相互映衬,将钢琴艺术推向历史的极致。

李斯特有言:肖邦不喜欢管弦乐队的轰鸣巨响,而满足于把自己的构思完全体现在钢琴键盘上。

他达到了目的而丝毫没有丧失表现力。

任何认真研究和分析其创作的人,都能发现其最高度的美、完全新颖的感情、新奇而巧妙的和声织体。

其大胆的尝试都自有其据,丰富、甚至过于丰富,而不会破坏乐曲的明晰,独特而不至于古怪,修饰的细致合乎法则,装饰的华丽不致成为优美旋律的累赘。

其许多优秀的创作富于巧妙的配合,在音乐风格的掌握上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作为浪漫派音乐创作和钢琴艺术创新的代表,没有研究并能够演奏肖邦作品,很难称为全面的演奏家。

成功演绎肖邦音乐需要表现力、表情和美的声音品质、高超的技术、深微的体察和高度的智性、灵性和即兴性。

以肖邦音乐演释为标的华沙肖邦国际钢琴赛的创立,逐步克服了早期或有的遴选肖邦演奏专家的刻意,最终走向了遴选发寻全面的演奏家之路。

有鉴于此,挖掘、分析和介述历届华沙肖邦国际钢琴赛获奖选手的师承背景和走向,足以从一个很重要的侧面展示世界钢琴艺术的百年概貌。

█波兰犹太钢琴家艺术和生命的追问这一届国际肖邦钢琴赛中,于无国籍选手亚历山大·乌宁斯基、匈牙利选手伊姆雷·温加尔之后,排名第三的是波兰选手波列斯瓦夫·科恩(Boleslaw Kon)。

他的获奖,体现出俄罗斯、波兰两大钢琴艺术学派的深厚传统。

波列斯瓦夫·科恩1906年12月9日,波列斯瓦夫·科恩生于华沙的一个贫困的犹太家庭,其父为裁缝。

约 10岁上,他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康斯坦丁·伊古姆诺夫(KonstantinIgumnov,1873~1948)接受艰苦的钢琴训练,直到1924年18岁成年返回波兰,首先由俄罗斯著名钢琴门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此后在华沙,波列斯瓦夫·科恩入读音乐家协会所属的肖邦音乐高等专科学校,师承波兰钢琴家、教育家、作曲家波列斯瓦夫·多曼耶夫斯基(Boleslaw Domaniewski,1857~1926)。

对后者的师承,透现出波兰钢琴学派另一重要脉系的背景一角:多曼耶夫斯基的老师,则是师承广阔、享誉欧洲的老一辈波兰钢琴家约瑟夫·维尼亚夫斯基(Józef Wieniawski)。

约瑟夫·维尼亚夫斯基,1837年5月23日生于卢布林(Lublin)一个犹太医生家庭;1847年10岁入巴黎音乐学院,先后师承巴黎音乐学院最早的两位钢琴教授:法国犹太裔钢琴家皮埃尔·约瑟夫-纪尧姆·齐莫曼(Pierre-Joseph-Guillaume Zimmermann,1785~1853)和肖邦-阿尔坎的弟子安托万·弗朗索瓦·马蒙泰尔((Antoine-Francois Marmontel,1816~1898)。

1851年毕业后,约瑟夫曾作为他的哥哥——波兰小提琴家亨里克(Henryk Wieniawski,1835~1880)的钢琴伴奏演出,1853年后作为职业演奏家举行欧洲个人巡演。

1855年他获得俄罗斯沙皇奖学金赴魏玛师承李斯特。

据李斯特所称,维尼亚夫斯基是继他李斯特本人之后,第一位公开演奏肖邦全部练习曲的钢琴家。

此后,约瑟夫·维尼亚夫斯基曾与李斯特赴巴黎、伦敦、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布鲁塞尔、法兰克福和阿姆斯特丹巡演。

1856~1858年于柏林“新音乐学园”师承普鲁士著名作曲家阿道夫·伯恩哈德·马克思(Adolf Bernhard Marx,1795~1866),学成后再返巴黎,从事演奏、指挥和教学。

期间与罗西尼、古诺、柏辽兹、瓦格纳建立了友谊;作为拿破仑三世最欣赏的艺术家,他也与法国宫廷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约瑟夫·维尼亚夫斯基(Józef Wieniawski)1866年起,受安东·鲁宾斯坦之弟,俄罗斯杰出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尼古拉·鲁宾斯坦(Nikolai Rubinstein,1835~1881)之邀,约瑟夫·维尼亚夫斯基于后者新创立的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钢琴至1869年。

此后他几经巡演,两度任教:1878年他受邀任布鲁塞尔音乐学院钢琴教授;1902年再度任教。

1912年11月11日逝世于布鲁塞尔。

作为身受法德两系培育的欧洲当世最优秀的钢琴家之一,约瑟夫·维尼亚夫斯基的曲目并不以肖邦为核心,而以贝多芬、舒伯特、门德尔松、李斯特、舒曼和韦伯为主。

身为波兰人,他也努力推介波兰作曲家,如斯坦尼斯拉夫·莫纽什科(Stanislaw Moniuszko,1819~1872),莫里兹·莫什科夫斯基(Moritz Moszkowski 1854~1925),卡罗尔·陶西格(Karol Tausig,1841~1871)、瓦迪斯瓦夫·泽伦斯基(Wladyslaw Zelenski,1887~1979),安东尼·斯托普(Antoni Stolpe,1851~1872)和爱德华·沃尔夫(Edouard Wolff)的作品。

作为杰出的室内乐演奏和声乐伴奏家,约瑟夫·维尼亚夫斯基与同时代最负盛名的艺术家广泛或合作,其中包括比利时小提琴家亨利·维厄当(Henri Vieuxtemps)、波兰小提琴家阿波里纳雷·卡茨基(Apolinary Katski),比利时小提琴家欧根·依萨伊(Eugene Ysaye),西班牙小提琴家萨拉萨蒂(Pablo de Sarasate)、德裔匈牙利小提琴家欧根·胡贝尔(Eugen Hubery),匈牙利小提琴家利奥波德·奥尔(Leopold Auer),匈牙利小提琴家约瑟夫·约阿希姆(Joseph Joachim)、意大利大提琴家阿尔弗雷多·皮亚蒂(Alfredo Piatti),波兰钢琴家帕德雷夫斯基(Ignacy Paderewski)、法国钢琴家路易斯·狄梅(Louis Diemer),法国女中音宝莲·威尔多特(Pauline Viardot)和波兰花腔女高音玛塞拉·申布里希(Marcella Sembrich)等。

约瑟夫·维尼亚夫斯基(Józef Wieniawski)维尼亚夫斯基的个人创作包括钢琴协奏曲和交响曲各一部,钢琴奏鸣曲一首,练习曲24首,音乐会练习曲两首,e小调歌谣一首,其他作品包括波兰舞曲、玛祖卡舞曲、船歌、即兴曲、圆舞曲和多首钢琴小品及歌曲。

以钢琴和室内乐作品为主的作品,主要用于他自己的演奏,不仅艺术品质卓越并且颇具难度,同时也体现出他高强的演奏能力和美学路线。

波列斯瓦夫·科恩的老师多曼耶夫斯基,同样学养深厚。

他1857年7月16日生于谢拉兹(Sieradza)附近村镇格罗诺韦克(Gronowek),是约瑟夫·维尼亚夫斯基在肖邦音乐高等专科学校所教的学生之一。

而后他赴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直接师承杰出的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和该院的创建者安东·鲁宾斯坦(Anton Rubinstein,1829~1894)及该院教授A.拉多夫(A. Ladow)、N.索洛维约夫(N. Solowiow)。

返回波兰后,他从1890年起任教于克拉科夫音乐学院,期间在欧洲许多国家举行的演奏会,以其所诠释的李斯特音乐受到高度评价。

此间他还编创了题为《钢琴家手册》的两卷本钢琴练习曲,1897年由莱比锡著名出版商——布赖特科普夫与黑泰尔公司出版。

1900年起他回到华沙,出任其母校——音乐协会所属肖邦音乐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他创作有一些钢琴短曲。

1925年9月11日华沙逝世。

到波列斯瓦夫·科恩这一代,先在莫斯科接受伊古姆诺夫的训练,又在肖邦音乐高等专科学校师承多曼耶夫斯基,其师承中就打上了李斯特、安东·鲁宾斯坦辉煌风格再传人的烙印。

接着他于华沙音乐学院师承肖邦音乐的第一代传人——米库利(Karol Mikuli)的门生米查洛夫斯基(Aleksander Michalowski),而后师从朱里叶斯·韦特海姆(Jules Wertheim,1880~1928)、兹比格涅夫·杰夫耶茨基(Zbigniew Drzewiecki,1890~1971)等波兰钢琴学派的重要创建和传承者,科恩的前景被普遍看好。

学生时期,他即已显示出非凡的能力并被普遍预期拥有一流的职业生涯。

1926年4月,华沙音乐学会为作为在校生的波列斯瓦夫·科恩主办独奏会,曲目中包括巴赫-布索尼的《D大调前奏曲与赋格》、李斯特的帕格尼尼练习曲,技艺高超的演奏令现场听众无不惊赞不已。

他的老师之一,曾给阿图·鲁宾斯坦重要影响的朱里叶斯·韦特海姆不吝赞言,高度赞美科恩为上帝赐给乐界的礼物,断言他将在短期内成为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192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不久,波列斯瓦夫·科恩移居克拉科夫,被任命为当地音乐学院钢琴教授,翌年即任钢琴系主任。

此间除了教学,他举行钢琴演奏会,并在华沙和克拉科夫举行管弦乐音乐会。

但在他的重要老师之一杰夫耶茨基的敦促下,他1931年离职训练,参加第2届国际肖邦钢琴赛。

由于前两名选手分数持平并以投掷硬币决胜负,他以第二位的分数屈居第三。

波列斯瓦夫·科恩工作中李留影杰夫耶茨基教授曾言,科恩是他所听到过的最杰出的钢琴天才。

华沙音乐学院院长之妻,是届赛事评委,波兰钢琴家、大键琴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玛格丽特·特隆比尼-卡祖洛(MargeritaTrombini-Kazuro,1891~1979)教授描述科恩的演奏,称其体现出高贵的风格和音乐的自发性。

这次获奖使波列斯瓦夫·科恩频频获邀演出。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1933年1月20日与华沙爱乐乐团合作的拉赫玛尼诺夫《第2钢琴协奏曲》,风格辉煌、简洁、优雅,极受佳评。

以其演奏的肖邦《革命练习曲》(Op.10-12)为据,乐评家批评阿图·鲁宾斯坦(ArturRubinstein,1887~1983)的演绎炫耀和做作。

1933年5~6月,波列斯瓦夫·科恩因参加1934年维也纳国际音乐比赛而居住维也纳,比赛中,他从许多出自名师之门的钢琴家,如希腊选手吉娜·巴考尔(Gina Bachauer,1913~1976),罗马尼亚选手迪努·李帕第(Dinu Lipatti,1917~1950)和他的同窗玛利亚·芙蒂诺(Maria Fotino),匈牙利选手捷尔吉桑德尔(Győrgy Sándor,1912~2005)等当世精英中胜出——因原本看好的迪努·李帕第获二等奖,要招其为徒的评委科尔托(Alfred Cortot)辞评以示抗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