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导学案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和分期。

2.掌握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地位的衰落和主要霸主。

3.了解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争霸的过程和各国为争取主动而进行的改革。

4.掌握战国七雄的概念和七国之间发生的主要战争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分析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战争性质的不同,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春秋战国两个历史时期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纷争,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

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4.通过对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的评价,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坚韧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教学重点】:齐、晋称霸。

【教学难点】:
1.春秋和战国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内涵。

2.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知识链接】:齐桓公,姓姜,名小白。

即位之前为了躲避齐国内乱,和兄长公子纠流亡国外。

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奔回齐国,争夺君位。

公子纠的师傅管仲,带兵拦截公子小白,一箭射中小白的腰带扣。

小白假装死去。


子纠以为小白求恩已死,就放慢了行程。

小的却日夜兼程抢先回到齐国即位,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想任用他的老师鲍叔牙为相,鲍叔牙举荐自己的好友管仲,并对齐桓公说:“你要是治理齐国,用我为相就足够了,但您要是想称霸天下,却非用管仲不可。

”齐桓公认为鲍叔牙说的有理,不再计较一箭之仇。

这就是成语一箭之仇的来历。

任用管仲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成强大的后备军。

【学习过程】:
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和
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至公元前,战国时期从公元前至公元前。

2.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是、、。

3、齐桓公任用为相,积极进行改革,发展生产,以“”为口号,扩大疆界,发展齐国势力。

成为春秋时期的。

4、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与之有关的成语
是,晋楚争霸持续百余年,最后,打败了晋国,做了中原霸主。

5、战国七雄分别是:。

6、战国初年晋国被分为、、三个国家。

7、战国史上以围魏救赵著称的著名战役是,采用退兵减灶计取胜的著名战役是,交战双方是和。

8.公元年,和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
结果大败。

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的进攻。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从30页第二段分析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是什么?(从王室实力、诸侯动向方面分析)
2、分析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3、“尊王攘夷”是谁提出来的?含义是什么?他真的是想尊崇周天子,并帮助中原的其他国家抗击外夷骚扰吗?
4、讨论解决第31页“动脑筋: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5.战国七雄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看地图总结七雄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按照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
6.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有哪些?与之相关的成语又有哪些?除此之外你还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些成语典故?
7.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许多战争是好事还是坏事?说出你的理由。

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歌谣)
春秋五霸齐桓公,尊王攘夷有管仲。

齐楚秦燕韩赵魏,桂陵马陵孙膑计。

长平之战秦称雄,封建社会始形成。

四、小结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感受
五、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1、春秋的霸主中,最先称霸的人是()
A.秦穆公 B.楚庄王 C.晋文公 D.齐桓公
2、在齐桓公争霸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是()
A.商鞅 B.孙膑 C.管仲 D.孙武
3、晋文公确定霸主地位的标志是()
A.牧野之战 B.桂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4. 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重要的是()
A.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B.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
C.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
D.管仲改革壮大力量
5、春秋时期,齐晋两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
①政治上,改革内政②经济上,发展生产③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④用人上,都有贤相辅佐⑤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6、“退避三舍”这一典故来自于()
A.城濮大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7、立志雪耻,卧薪尝胆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A.伍子胥 B.勾践 C.孙武 D.夫差
8、战国初期,瓜分晋国的三个国家是()
A.齐、楚、燕
B.楚、韩、赵
C.齐、楚、秦
D.韩、赵、魏
9、“纸上谈兵”的故事来自于()
A.城濮大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10.下列即属于春秋时期又存在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A.齐国
B.晋国
C.楚国
D.赵国
六、【知识拓展】(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1、“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阅读材料回答:
(1)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3)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七、作业布置:做精讲巧练
八、学习反思:老师要从社会发展和变革史的高度,讲明时代赋予七国兼并战争的新意义。

春秋是“争霸”,战国是“兼并”。

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逐渐趋向统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