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城市的文脉延续_浅谈扬州市旧城改造
城市的文脉延续_浅谈扬州市旧城改造
0 前
言
塑造城市形体环 境 , 要给 予社会文化内 涵和人性 特征 , 城市不仅是 形体 空间 , 还 包括 地方、历 史、文 化、民 俗传 统、政治经济 现实、地 方材 料、标志 符号 等 , 即 形体 环境 与文脉的结合。目 前在城 市更 新与改 造中 考虑 文脉和 场所 意象 , 已为很多人所重视。 当前 , 国内很 多城市 , 特别是 城市 的历 史街 区都 不同 程度地陷于这样 的困 境 : 面对 不断加 速的 工业 化和城 市化 进程 , 城市同时具 有的静 态保 护和拆 除清 理重 建这两 种更 新模式已无法应 对快 速的经 济增 长、城市 文脉 延续与 人居 环境的改善 、文化传 承、特色 塑造、城 市居 民生 计基 础维 系之间的多重冲突和 压力。而 扬州市在其旧 城改造过 程中 , 以老城的可持续 更新 为目标 , 首创以 社区 行动 计划为 核心 的公众参与模式 , 为中国 城市 的老城 保护 和更 新提供 了一 个崭新的理念基础和 实践范例。
们将成为具有吸引力的 旅游产品。 然而 , 与中国 许多城 市一 样 , 扬州 老城 也存 在着 诸多 问题。第一 , 老城 的许 多地区 存在 两种极 端的 情况 : 一是 被忽视 , 在静态 保护 的限制 下任 其衰败 ; 二是缺 乏文 化保 护意识的肓 目开 发。在此 背景下 , 老城区 的传 统街 区 , 部 分被那些不恰当的新建 筑所切割 , 而新建筑 在建筑的体 量、 建材和风格 上 , 与传 统街区 和传 统建筑 缺乏 呼应 , 十 分突 兀 ; 第二 , 基础设施 严重 老化 、破旧 , 给排 水 系统、 紧急 通道不足等情况十分普遍 ; 第 三 , 公共开放 空间严重不 足 , 传统街区的老人、儿童缺乏游 憩场所 , 缺乏 邻里交流空 间 : 绿色空间稀 少 ; 第四 , 居住条 件差 , 居住 面积 小 , 导 致居 民无规划地 私搭乱 盖 , 空间 布局 杂乱无 章。要使 扬州 老城 的众多潜能和优 势得 以有效 发挥 , 前 提是 能够 突破既 有的 静态保护和拆除重建的线性 思维 , 探求老 城的保护、整 治、 更新和复兴一体化的途 径 , 综合 解决老城所存在的问题。
Hale Waihona Puke 1 扬州老城的历史文脉和存在的问题
扬州市是我 国首批 历史 文化名 城 , 而扬 州老 城的 保护 得到了扬州 历届市 政府 的重 视 , 老城的 基本 风貌、肌 理和 格局也得到了较 好的 保存。老 城中有 众多 历史 价值很 高的 建筑物 , 以及传统庭院围合 而成的 1, 2 层的古老 宅院 , 狭 窄的街道和小巷构成 的老城肌理依然清晰可见。 扬州老城蕴 含着丰 富的 资源和 发展 潜能 , 物 质形 态的 文化遗产丰富 , 如 数量众 多的 具有文 物价 值的 历史建 筑和 大量的传 统 建筑 群。并 且 , 其 中大 多 数 建筑 依 然在 使 用 , 是扬州老城的可 持续 的重要 文化 资源。古城特 色鲜 明、完整 的传 统街道格局和典 型的 扬州传 统庭 院充分 展现 了 扬 州 的城 市 个 性 : 社会 网 络 成 熟 , 在 传 统 的 社 区 内 , 邻里 之 间 的互 助 十 分 普 遍 , 社会和谐 度高 ; 商 业发达 , 旅游 资源丰富。如果 能够 对富有 传统 特色的城 市街巷、 民风民 俗、传 统韵味十足的居 民生 活样态 实施 谨慎的整理和 有创 意的 开发 , 它
3 启
示
众所周知 , 西方 的城 市更新 曾经 有过曲 折的 历程 和深 刻的教训。从最初的 清理一重建 !, 到后来的城市中心过度 商业化 , 再到最 后以 社区复 兴为 宗旨 , 城 市更新 方才 确立 了 以人为本 !的更新理念以及追求社区综合发展的目 标。 而在中国过 去十多 年以 及当前 的城 市更 新中 , 很 大程 度上一直沿袭和复 制着 推土 机运动 ! 的理 念和模 式。在以 清除一重建 !为目标的 推土机运 动 !中 , 老 城居民 在长期 生活和工作 中形 成 的邻 里关 系 和社 会网 络 被生 硬 地割 裂 , 文化特色消 亡 , 生计 模式被 无情 地摧毁 , 人为的 加剧 了城 市贫困和弱势群 体的 进一步 边缘 化。城市 物质 形态的 更新 尽管在短期内高 效率 地改善 了城 市的景 观和 形象 , 但 深层 的社会问 题则 在 加速 积 累。扬州 市 的城 市更 新 实践 表 明 , 以文脉的可持续更 新作为 基本 目标和 内涵 的城 市历史 街区 整治和改造 , 需要以下理念变 革。
参 考 文 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方 可. 西方城市 更新的发 展历程 及其启 示 [ J ]. 城市 规划汇 刊 , 1998 , ( 1 ). 曲 凌雁 . 美 国现 代 城市 更新 发 展进 程 [ J] . 城市 研 究 , 1998 , ( 3) . 芒福德. 城市发展史一起源、 演 变和前景 [ M ] . 北京 : 中 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 , 2005. 周 郁. 城市低收入社区参与型改造的理念与实践一发展中国 家的经验与启示 [ J] . 城市问题 , 2006 , ( 5 ). 徐 琴. 历史文化 名城的城 市更新 夏其文 化资源 经营 [ J] . 南 京社会科学 , 2002, ( 10) . 雅各布斯 .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 M ] . 南京 : 译林出版社 . 2005. 扬州市政府 , 德国技术合作公司 . 扬州可持续 的老城更 新专题 资料 [ R ]. 扬州 , 2005. W illy- A & Sehm id . 空间规划的三 个目标 : 可持续发展、 社会福 利、 善治 [ J] . 国外城市规划 , 2006 , ( 6 ).
& 43&
在改善城市整体 环境 , 特 别是 老城区 整治 以及 解决城 市弱 势群体住房困难等方 面的成绩。 新当前中国的城市 更新 , 无 疑还是以 自 上而下 ! 的指 令式 为主。政府对于 城市 形象、土 地增值 和政 绩的强 烈诉 求是 城市更新、建设和发展的首要 推动力。而居 民的生活习 俗、 生计模式、社会 网络 等社会 有机 成分被 忽视 , 这 也导 致了 城市居民与政府之 间沟通 与合作 基础的 丧失。 自上而 下 ! 路径的弊端 , 在西方的城市更新 实践中也早 已被充分证 明 : 政府由于视角和立场的 偏差 , 实 施的项目经 常是投资巨 大、 成本过高、项目 内容 与居民 的现 实需求 无法 对接 , 对 于居 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条件 和生活质量 改善收效甚 微。 相反 , 自下而上 !路径主 要以公众参与为主 , 往往能够充分 体现居民的真实 需求 , 使 对于 城市街 区的 整治 成为居 民的 自愿行 动 , 因 而获 得了 广 泛认 可。因 此 , 逐 步以 自下 而 上 ! 和上下结合的决策路径 , 取代单 一的 自上而 下 ! 的决策 路径 , 是实现文脉可持续的城市 更新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3 3 城市文脉更 新的价值取向 从物质现代化 到社会 生态 化物质 现代 化无 疑应当 是城 市建设、城 市更 新 和城 市发 展 的重 要 方面 , 但 问题 在 于 , 由于物质层面的更新能够被直观 地感知并且 被客观地测 评 , 因此长期被误认 为是 城市发 展的 主要目 标 , 并 渐渐演 变为 城市更新 的价 值 取向。 以至 于城 市 中的 人以 及 人的 需 求、 经济活动、社会联 系以及 蕴含 于老城 居民 和街 区的历 史文 脉和特色文化被 忽视。社 会生 态化充 分体 现了 可持续 发展 的理念。在社会 生态 化的价 值取 向中 , 城 市不是 一个 物质 聚合体 , 而是一 个以 人为中 心的 社会有 机体。改 善居 民居 住条件和 环境 , 维护 居 民的 生计 模 式并 提升 其 经济 能 力 , 保护老城中成熟 的邻 里关系 和社 会网络 , 延续 老城的 历史 文脉 , 激发 老城 的 活力 是老 城 更新 的 目标。 物 质现 代 化 , 是必要的措 施。但不 是最终 目标 , 是 服务 于但不 是取 代上 述目标的。社会 生态 化既是 一个 价值取 向 , 也是 一个 实践 指南 , 以此为导 向。诸多 老城 未来的 命运 可能不 是被 铲除 和自然衰败 , 而是复 兴 , 获得 可持 续发展 能力。 即充 分的 经济创造力、稳固的社会凝聚力 和强烈的文化吸引力。 注重城市文 脉的 延续 , 总 体来讲 就是 从人 文、历 史角 度研究群体 , 再 研究 城市 , 强 调特定 空间 范围内 的个 别环 境因素与环境整 体。保持 时间 和空间 的连 续性 与和谐 的对 应关系。文脉主 义在 强调传 统生 命力的 同时 , 不 仅仅 是单 纯对过去的 模仿 , 还 包括结 合新 元素。而 扬州市 的旧 城改 造试验项目 表明 , 在 中国的 古城 以及历 史街 区保护 中 , 迫 切需要理念变革 , 并且可 持续 的老城 文脉 延续 理念在 实践 层面也具有良好的可行 性。 [ ID : 6258]
3 1 城市更新 的主体 从政府到居民 城市更 新无 一例外 地都 会涉 及多个 利益 主体 , 政府、开发 商和 居民往 往是 主要的 利益 相关 者。但 在当前的城市更 新项 目中 , 最 常见的 是以 政府 和开发 商为 主的强势群体主 导着 城市更 新的 导向和 整个 过程。政 府提 出规划和实 施方案 , 居民往 往除 了服从 之外 别无 选择。而 在扬州文化里片 区更 新的社 区行 动计划 中 , 由 居民自 己起 草行动计划 , 并对 他们居 住环 境的短 期和 中期 的改善 制定 规划。居民始终 处于 中心和 主体 地位 , 甚 至对街 区内 有限 场所的绿 化、公 共活 动 空间 的设 置 也来 自于 居 民的 创 意。 居民从被动 的、消极 的、服从 的、对立 的角 色转 化为 主动 的、积极的、主导 的和 参与的 角色 , 积 极性 和能 动性 得到 了充分调动和发挥。 3 2 城市更新 的决策路径 从 自上而下 !的指令式更新 到 自 下而上 ! 的自 愿式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