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室常见有毒试剂

实验室常见有毒试剂

实验室常见有毒试剂
⒈EB(溴化乙锭,C21H20N3Br)
性质:EB是分子生物学常用染料
毒性:强诱变剂、中度毒性
注意:通风橱中配制,接触时需戴手套,勿将该染色剂洒在桌面及地上,凡是污染有溴化乙锭的器皿或物品,必须经专门处理后,才能进行清洗或弃去。

棕色瓶保存。

净化处理:1、对于EB含量大于0.5mg/ml的溶液,可如下处理:
将EB溶液用水稀释至浓度低于0.5mg/ml;加入一倍体积的0.5mol/L KMnO4,混匀,再加入等量的25mol/L HCl,混匀,置室温数小时;加入一倍体积的2.5mol/L NaOH,混匀并废弃。

2、EB含量小于0.5mg/ml的溶液可如下处理:
按1mg/ml的量加入活性炭,不时轻摇混匀,室温放置1小时;用滤纸过滤并将活性碳与滤纸密封后丢弃。

⒉SDS(十二烷基硫酸钠,CH3(CH2)11OSO3Na)
毒性:对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对眼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呼吸系统过敏性反应
急救措施
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②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③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④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使用注意:
①呼吸系统防护:SDS微细结晶粒易于扩散,称量时应戴面罩。

空气中粉尘
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②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③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④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⒊氯仿(CHCl3)
性质:带有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挥发。

毒性:是一种致癌剂,可损害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

对皮肤、眼睛、黏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中毒表现:头疼、恶心、轻微黄疸、食欲不振、昏迷;长期或慢性暴露可致癌。

使用注意
1、由于它易挥发,要注意避免吸入挥发的气体。

操作时戴合适的手套、口罩和安全眼镜并始终在化学通风橱里进行。

2、强碱与氯仿或其他氯代烷混合会引起一系列爆炸,应注意避免与其接触。

3、加热降解时可形成光气,能侵蚀塑料、橡胶。

4、纯氯仿对光敏感,棕色瓶中保存。

⒋二苯胺(C12H11N)
性质:①无色至灰色结晶体。

②不溶于水,溶于二硫化碳、苯、乙醇、乙醚等。

③遇明火、高热可燃。

粉末与空气结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④用于鉴定DNA,使溶液呈蓝色。

毒性:①中毒②口服,大鼠LD50为1120mg/kg; 小鼠LD50为1230mg/kg 救助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3、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操作注意:
1、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2、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4、远离火种、热源。

5、避免产生粉尘。

6、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切忌混储。

7、储存于阴凉、通风处。

⒌二甲苯(二甲苯腈)
可燃,高浓度有麻醉作用。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始终远离热源、火花和明火。

6、叠氮钠:
有剧毒性,可阻断细胞色素电子转运系统。

含此药物的溶液要明确标记。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并小心使用。

此药品为氧化剂,故保存时要远离可燃物品。

7、甲醇
有毒,可致失明。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要有足够的通风以减少挥发。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8、二硫苏糖醇(DTT)
很强的还原剂,散发难闻的气味。

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危害健康。

当使用固体或高浓度储存液时,戴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中操作。

9、考马斯亮蓝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10、三氯乙酸
有很强的腐蚀性。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11、过氧化氢
有腐蚀性、毒性,对皮肤有强损害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只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12、丙烯酰胺(未聚合的)
为一种潜在的神经毒素,可通过皮肤吸收(有累积效应)。

避免吸入尘埃,称量丙烯酰胺和亚甲基双酰胺粉末时,戴好手套和面罩,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

聚合的丙烯酰胺是无毒的,但是使用时也应小心,因为其中可能喊有少量未聚合的丙烯酰胺。

13、聚乙二醇(PEG)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避免吸入粉末。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14、焦碳酸二乙酯(DEPC):
是一种潜在的蛋白质变质剂,且为可疑的致癌剂。

开启时瓶口不要指向操作者或其他人,瓶内压可导致喷溅。

戴好手套并穿实验室工作服,在通风橱内操作。

15、多聚甲醛:
有剧毒。

易通过皮肤吸收,并对皮肤、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严重破坏性。

避免吸入尘埃。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内操作。

16、亚精胺:
有腐蚀性。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

有刺激性。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

在通风橱内操作
17、放线菌素D:
是一种畸胎剂和致癌剂,有剧毒。

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伤害,甚至是致命的。

应避免吸入。

戴好手套和护目镜,并始终在化学通风橱内操作,放线菌D见光分解
18、丙酮(C3H6O)
性质:①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易燃,有特殊的愉快气味。

②蒸气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易引起燃烧。

③基本的有机原料和低沸点溶剂。

毒性:①低毒类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也可缓慢经皮肤吸收。

②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肝、肾、胃等也可能有损害。

③蒸汽对眼睛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吸收入血后迅速分布到全身。

中毒表现:①流泪、畏光及角膜上皮浸润等眼刺激症状。

②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麻醉。

③头痛、恶心、气促、痉挛甚至昏迷。

④长期接触头晕失眠、意识减退。

急救措施:①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输氧或人工呼吸,并立即就医。

②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并用大量流动的清水进行冲洗,至少15分钟;严重的立即就医。

③如果眼睛接触,立即翻开眼睑,并用大量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
15分钟;严重的立即就医。

使用注意:①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②最高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③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放;④包装必须密封坚固。

14、强碱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1).吞食时立刻用食道镜观察,直接用1%的醋酸水溶液将患部洗至中性。

然后,迅速饮服500ml稀的食用醋(1份食用醋加4份水)或鲜橘子汁将其稀释。

2).沾着皮肤时立刻脱去衣服,尽快用水冲洗至皮肤不滑止。

接着用经水稀释的醋酸或柠檬汁等进行中和。

但是,若沾着生石灰时,则用油之类东西先除去生石灰。

3).进入眼睛时撑开眼睑,用水连续洗涤15 分钟。

15、强酸中毒的应急方法:
1).吞服时立刻饮服200毫升氧化镁悬浮液,或者氢氧化铝凝胶、牛奶及水等东西,迅速把毒物稀释。

然后,至少再食10几个打溶的蛋作缓和剂。

因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不要使用。

2).沾着皮肤时用大量水冲洗15分钟。

如果立刻进行中和,因会产生中和热,而有进一步扩大伤害的危险。

因此,经充分水洗后,再用碳酸氢钠之类稀碱液或肥皂液进行洗涤。

此外,也可以用镁盐和钙盐中和。

3).进入眼睛时撑开眼睑,用水洗涤15 分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