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罗马人的法律》说课稿

《罗马人的法律》说课稿

《罗马人的法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罗马人的法律》,选自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六第三节。

要上好一堂课首先应该对教材有全面的认识,那么我就先讲讲我对本节教材地位的分析。

一、教材地位解析
古代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它们对于西方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罗马人的法律是该专题的最后一节,作为世界法制史重要开端的地位,对近代西方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的产生有着重大的影响,使本节内容很自然地成为承上启下的重点。

在教学准备工作的诸多环节中,除了准确定位教材地位外,了解学生特点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因此,我想在第二点中谈谈学生情况。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辨析思维能力仍处于形成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明显不足,对历史事物的比较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

现实生活中又较少接触法律活动,缺少法律实践的经历,对‚法律对于社会生活的维系作用‛的认识将特别困难。

在准确定位教材和掌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就容易做到明确教学目标,特别是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了。

三、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将本课内容标准定为)
(1)内容标准
通过对罗马法的起源、发展和历史作用的学习,了解罗马法的发展过程和影响,理解罗马法的历史意义以及法制的现实价值。

在教学中应落实到通过历史概念,掌握教材内容。

具体来说就是
(2)知识与能力
了解下列基础知识:十二铜表法、罗马公民法、罗马万民法、自然法。

通过对以上知识的了解,要求学生掌握罗马法的发展过程,认识罗马法的历史意义。

(3)过程与方法
采取设问——自学——引导——解惑——总结的顺序进行教学。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罗马法的起源、罗马法的内容发展和罗马法的历史作用三个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全面理
解罗马法的内涵。

另外,可以将本课同学习与探究之二模拟古罗马法庭相结合,通过参加模拟法律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法律的重要作用,加深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

历史教学并非只是教给学生历史事物,更应体现它在德育方面的优势,而本课就可以(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罗马法的历史意义和法制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价值,肯定法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一种最合理的国家治理方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应自觉遵纪守法,做一名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

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凸显中学历史课程现代公民教育的本质。

(5)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发展过程及其对罗马政权统治的维系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及其现实价值。

接下来,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选择适合的教法开展教学工作。

四、选择教法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高一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课的教学方法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授为辅,通过探究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有机结合来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我选择了三种教法作为参考。


(1)问题法
从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角度出发,除要求课本已有的学习思考和课后问题外,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设置若干问题,并提前下发。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及相关材料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找出答案。

从而掌握本节的重点内容,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课本的学习思考和课后问题,我就不作详细介绍了,只展示我在本课预习作业中设计的问题。

预习作业:
1、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罗马法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促使罗马法不断改进成熟的原因是什么?
3、简述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及其现实意义?
当然,设计问题时也可以考虑与学习思考或课后习题有些交叉,如第二问‚促使罗马法不断改进成熟的原因是什么?‛就可以同课本P99学习思考:为什么说万民法取代公民法是一种历史趋势?联系在一起。

有问必有答,因而我选择的第二种教法就是讲授法。

(2)讲授法
教师以平等的地位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话, 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将预习作业中提出的问题,先由个别学生回答,再由老师整理答案并进行总结。

预习作业参考答案设计如下:
1、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什么?答:《十二铜表法》。

它是怎样产生的?答:参看教材第98页的知识连接。

它的出现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答: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2、罗马法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从习惯法(不成文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再到自然法。

促使罗马法不断改进成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罗马社会情况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不断对外扩张所带来的新的社会矛盾。

3、简述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及其现实意义?答:历史作用:(1)使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从而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性;(2)巩固俄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3)对罗马社会关系的调节。

现实意义:将罗马法和欧洲当时的社会发展相结合,指导司法实践。

对欧洲法律的发展进程和形成今天的大陆法系的直接渊源及影响。

但是,上述两种教法仍不能保证完成所有的教学目标,还需要一种辅助措施,也就是我选择的第三种教法。

(3)材料法
首先,对于教材中已提供的材料,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加深理解。

如讲到《十二铜表法》‚搀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时,就可以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第99页的资料卡片‚《十二铜表法》规定,受伤害者在某些情况下有权对肇事者给予同样的伤害。

这样‘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解决纠纷方式叫做‘同态复仇’。

在法律发展史的早期阶段,许多民族都保留着这种古老的习俗。

‛。

而对于教材中一些比较突兀难懂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引入通俗易懂的材料,作为辅助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掌握。

例如:教材中‚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认为‚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具有资格享受某些基本权利。

‛教材虽然在P99给出了一则资料卡片‚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仍有较大困难。

此时,教师就应给出一些较为通俗易懂的材料来帮助学生,如‚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那些品性,不管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

‛——罗马哲学家塞内卡(必修三专题六第一节)。

作为老师,除慎重选择自己的教学方法外,还有必要帮助学生挑选适合的学习方法。

五、选择学法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应当注重培养自主学习及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对此,我同样选择了三种学法作为参考。

(1)自主探究学习法
上课前,根据老师下发的预习作业或材料进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时积极通过查找资料等途径解决问题。

上课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加深理解并自我总结,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

(2)比较学习法
对重点知识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培养比较思维意识,在比较中巩固知识,培养自我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作为本课,可以尝试引导学生进行东西方法制作用的比较。

如:罗马帝国延续上千年,而中国王朝最长还未超过三百年。

试从法制的角度进行分析。

(3)体验学习法
由于一些知识具有的特殊性,除通过上述方式进行学习外,还有进行体验实践的必要。

如本课中法律的重要作用,仅仅通过文字叙述显然不足以说明问题,可以在下一课时,通过组织‚模拟古罗马法庭‛活动课,身临其境地感受,加深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过程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时间分配。

1、检查学生预习作业完成情况,简要回答预习问题导入新课。

(5分钟)
2、第一部成文法,主要介绍罗马法的起源。

(4分钟)
3、从治‚公民‛到治‚万民‛,主要介绍罗马法的内容和发展。

(9分钟)
4、持久统治的维系,重点分析评价罗马法的历史作用。

(10分钟)
5、讨论罗马法的现实意义。

(9分钟)
6、本课小结,布置学习与探究之二模拟罗马法庭的课前准备。

(3分钟)
(2)板书设计:
将本课分三目,分别介绍古代罗马法的形成、内容发展和历史作用,板书如下:
三罗马人的法律
一、罗马法的形成
1、从不成文法(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演变
2、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的产生
3、《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及意义
二、罗马法的发展
1、罗马法发展概况: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2、罗马法不断发展成熟的原因
3、公民法的概念
4、万民法的概念
5、自然法的概念
三、罗马法的作用
1、罗马法的历史作用:
(1)对平民
(2)对国家政权
(3)对社会生活
2、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最后,安排小结及
(3)布置学习与探究之二模拟古罗马法庭的课前准备说课结束,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