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毕业论文是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
在学术层次上与专门从事某一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可能存在一定差距,但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上,特别是对学生的写作过程和研究问题的态度要求上要严格、认真。
学员要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撰写出能反映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与水平,能代表自己见解、能力和成果的合格毕业论文。
下面是针对会计专业本科论文的具体写作规范说明如下:一、写作程序会计论文写作程序一般包括确定论文题目,草拟论文提纲,写出初稿,反复修改直至定稿等内容。
(一)选题选定论题范围简称选题,是论文写作的起点,即选择论证的学术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论题不同于论文题目,论文题目是论文的标题,是从论题范围中选择出来的,研究的范围比论题小。
1.论题的来源。
论题可以从理论研讨和社会实践两方面来。
一方面,来自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业务、新问题。
比如,企业的存货大量积压,从而造成会计报告中的存货的信息严重失真。
再如,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造力度的加大,原有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需要进行改革。
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解决,由此围绕着“会计诚信的思考”、“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等展开讨论。
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些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
比如,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股票期权业务的开展,以知识资本进行的投资,资产重组概念的提出,通货膨胀的加剧等等,这些都对原有的会计理论、会计实务提出了挑战,也迫切要求有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
另一方面,来自科研领域中出现的新1 / 12观点、新问题。
此外,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我们的财会工作也要和世界接轨,接踵而来的一些新的经济业务、经济关系势必要求我们的会计理论先行一步。
比如,跨国企业会计、海外投资业务处理、金融保险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问题,都值得探讨、研究。
一般会计论文论题的范围包括:(1)会计方面(2)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3)审计方面(4)管理会计与预算会计方面(5)会计电算化方面在本资料附注中,有相关的论文选题参考题目。
2.选题的一般原则。
客观上讲,要选择有科学价值、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观上讲,要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利于展开研究,自己可以驾驭完成的论题。
这里所说选择有科学价值的、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要是指:其一是要有理论价值,就是指那些对本专业、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能起先导、开拓作用,对各项工作起重要指导、推动作用的重大理论问题。
其二是实用价值,就是指那些经济发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即选题应该着重考虑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人们关注的热点、争论的焦点问题。
(1)创造性原则。
(2)现实可行性原则。
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兴趣爱好,并考虑基本的实际研究能力、资料积累,以及可能争取到的指导、协调等条件去选题。
我们应该在自己熟悉或有浓厚兴趣的业务领域内选题。
(3)补充性原则。
可以去选择那些在财会学科的研究中、工作实践中被忽视的领域和被忽视的环节,经过研究提出见解,2 / 12填补空白。
(4)前瞻性原则。
3.选题的方法(1)观察事物,寻找问题,发现矛盾,探讨解决方法。
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从会计实务中选题、从会计理论中选题及从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发展形势中选题。
(2)多方面探索和一方面选择相结合。
(3)想象、联想、直觉选择的方法。
4.选题注意事项(1)虚实结合,以实为主,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有业务方法的探讨。
(2)难度适中,量力而行,即要探索新问题,又要考虑自己的专业基础。
选题切忌过大、过难、过旧。
(3)要有自己的见解,中心明确,避免综合论述,拼凑成章。
选题时,要掌握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要了解该选题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的趋势。
不要人云亦云,凑热闹,找“热门”,要经过深入研究,冷静地考虑,确有新见。
此外,还要考虑个人的时间、资料和研究能力。
总之,写财会论文,首先要找资料,看文章,了解别人已有的观点、目前存在的问题,启发自己思考。
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理论著作及最新研究成果,其次,对各种材料必须消化吸收、xx,重点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提出独到的见解。
看材料、写文章,犹如春蚕xx,先吃进xx,经过咀嚼、消化,排除废物,然后吐出蚕丝,做成xx的蚕茧,进而织成五光十色的锦缎,切忌搞大拼盘,进行简单的组合装配。
选好题目后,接下来就是研究步骤。
1.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搜集资料。
考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做实地调查研究、实验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3 / 12集资料。
2.研究课题的重点工作——研究资料。
考生要对所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并对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阅读、选读、研读。
在研究资料时,还要做好资料的记录。
3.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
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
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不能只是重复前人或人云亦云。
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
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根据已确立的基本论点和分论点选定材料,这些材料是自己在对所搜集的资料加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
组织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注意前后材料的逻辑关系和主次关系。
(二)草拟论文提纲提纲是文章的骨架,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以及全文的逻辑性和结构框架。
通过草拟提纲,可以规划基本内容,搭好基本框架,使自己的思想明确、条理清晰,还可以发现构思的缺陷、材料的不足、论据的不充分、思路的不清晰,使论文写作少走弯路。
论文提纲一般应包括文章的基本论点和主要论据,反映文章的体系结构。
简单地说,提纲要列出一级题目、二级题目,如有需要,再作一些说明。
有的人不习惯于写提纲,提起笔来就写初稿,结果由于构思不成熟,往往费时更多。
提纲写好后,要不断修改、推敲。
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适合;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是否能阐明中心论点或说明主要议题;三是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段落是否合乎逻辑;四是验证材料是否充分说明问题。
这些工作完成后,再开始动笔写初稿也不迟。
论文提纲按照详略程度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4 / 12(1)标题式提纲。
用简要的词语概括内容,以标题的形式列出。
在正文中一般可以作为主线、大的框框来处理。
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2)句子式提纲。
用一个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概括内容,该句子可以带有标点。
(3)段落提纲。
是句子提纲的扩充,常用来编写详细提纲,故又称详细提纲。
上述三种形式可以综合运用。
论文写作者可根据内容和篇幅的需要加以选择,只要用起来得心应手即可。
3.编写提纲的方法与步骤(1)先拟标题。
拟定标题时,力求简单、具体、醒目,或揭示论点,或揭示论题。
需注意的是,编写提纲的标题一般是最后确定的标题。
(2)用主题句子列出全文的基本论点,以明确论文中心,统领全纲。
(3)合理安排论文各大部分的逻辑顺序,用标题或主题句的形式列出,设计出论文的结构和框架。
(4)对于论文中的各大部分,逐层展开,扩展深化,设制细项目,结合搜集使用的材料,进一步构思层次,形成近似论文概要的详细提纲。
(5)对于每个层次分成各个段落,写出每个段落的论点句子,并依次整理出需要参考的资料,如卡片、笔记等,标上序号,排列备用。
(6)检查整个论文提纲,做出必要的修改,即增加、删除、调整等。
拟定提纲有助于安排好全文的逻辑结构,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
正文中的各个层次如果用数字表示,一般要用不同类型或种类的数字。
第一层次为一、二三5 / 12四、……;第二层次为:(一)(二)(三)(四)……;第三层次为:l23、4……;第四层次为:(l)(2)(3)(4)……;第五层次一般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或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序列词,以标明几层意思、或几个方面之间的联系,或者用词语的重复来表示思路的层次。
层次和段落有着密切的关系。
层次,着眼于文章内容的划分;段落,侧重于文字表达的需要。
它们之间,有时是一致的关系,即文章段落的划分正好反映内容的层次;有时,层次大于段落,即几个自然段表达同一个层次的内容;有时,段落大于层次,在一个大的自然段里,又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小层次。
结论。
是毕业论文的结尾,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
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括全文,加深题意。
这一部分要对绪论中提出的、本论中分析或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从而引出或强调得出的结论;或对论题研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及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或可能解决的途径;或对有关论题进行简要说明。
结论切记草草收兵,虎头蛇尾,或画蛇添足,拖泥带水。
参考文献即撰写论文过程中研读的一些文章或资料,要选择主要的列在文后,一般要求5-10篇。
列出参考文献的好处是:一旦发现引文有差错,便于查找;审查者从所列的参考文献中可以看出论文作者阅读的范围和努力的程度,便于参考。
此外还有一个诚信的问题,要求学员实事求是地列明参考文献。
所引用的中外参考文献资料,必须注明所用教材(或著作、期刊等)的书名(或著作、期刊名)、作者、出版单位、时间(引用期刊的还要注名文章名)。
引用其他参考资料的也应注明资料来源。
附: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1.中国财务会计理论结构问题研究2.试论我国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3.试论我国会计模式的选择4.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改革问题6 / 125.《企业会计准则》若干问题探讨6.完善会计准则若干问题的思考7.试论中国会计的国际协调8.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研究9.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10.关于绿色会计理论的探讨11.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的特点与会计制度建设问题12.关于会计披露问题的研究13.会计监督弱化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14.关于财务报告问题的研究15.中西方会计要素的比较研究16.试论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构建17.关于合并报表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18.关于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的研究19.关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问题的研究20.关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研究21.债务重组有关理论问题研究22.企业会计的目标与非营利机构会计的目标的比较研究23.网络会计若干问题研究24.会计环境问题研究25.或有事项会计问题研究7 / 1226.强化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若干思考27.企业集团会计研究28.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29.关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探讨30.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31..金融衍生工具会计32.所得税会计问题研究33.关于推行责任成本制度有关问题的探讨34.变动成本计算与制造成本计算模式相结合问题的探讨35.税务会计研究36.合并会计报表的不足及改进37.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38.关于现金流量表若干问题的探讨39.租赁会计若干问题的研究40.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分析41.产品质量成本核算和控制问题的探讨42.关于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43.关于研究与开发成本核算的探讨44.社会责任会计问题研究45.半年度财务报告的可比性研究46.对商誉会计的探讨8 / 1247.关联方交易及会计相关问题的探讨48.企业负债经营的财务思考49.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50.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1.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研究52.财务分析体系的研究53.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54.股权分置改革会计问题55.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56.国有企业改组股份公司会计问题探讨57.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58.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59.企业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的研究60.论管理会计的规范化61.环境管理会计研究62.长期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及其应用63.股利分配政策研究64.实证会计理论与规范会计理论的比较研究65.财务预警系统研究66.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问题与对策67.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 / 1268.我国政府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9.论审计风险与审计责任70.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71.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研究72.破产会计问题研究7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74.论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75.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76.审计风险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策分析77.无形资产会计和审计问题研究78.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措施与方法79.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问题研究80.审计电算化研究81.试论会计信息化82.电子商务下会计发展的新趋势83.资产评估与会计审计的关系研究84.资产评估方法体系研究85.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研究86.非营利组织会计理论与实践问题87.政府会计的改革与发展88.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10 / 1289.稳健原则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90.非货币交易会计研究91.资产减值会计研究92.股票期权会计研究93.战略管理会计研究94.目标成本及成本控制方法的研究95.论经济效益审计96.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97.存货计价与存货控制研究98.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99.财务报告列报模型的比较研究100.工业企业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核算的研究101.论关联交易及其披露问题102.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103.论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之间的关系104.作业成本法及其运用105.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制度及内部管理的研究106.上市公司财务独立董事的职责与任务研究107.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优化研究108.试论会计政策选择对会计信息的影响109.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11 / 12110.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存在问题及其完善111.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研究112.企业的信用政策及应收账款管理研究113.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理论依据及其在企业中的运用114.注册会计师诚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115.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研究116.责任会计若干问题研究117.新经济时代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118.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与股价变动的相关性问题研究119.跨国公司财务会计问题研究调查报告开头写明调查时间、地点、目的、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