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心理学》课件一
(三)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关注的是学生如何以认知模式选择和处理 信息并做出适当的反应,偏重信息的选择、记忆和操作以解决问题,重 视个人的知识过程,因此在学习方法上,主张指导学习,主张给学生以 最充分的指导,使学习沿着仔细规定的学习程序进行学习。并认为一个 完整的学习过程由八个阶段组成,教师要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就要在 教学上注意以下环节:
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生的
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1.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桑代克、
斯金纳、班杜拉等人的观点。
一、桑代克的联结论
联结论的基本观点可集中在对学习的实质、学习
(二)对学习过程的认识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 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 认知加工的过程,并用下图具体描述了典型的信息加工的模式。 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 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 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
《教育心理学》课件一
张文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 学习学校教育专业,1990年毕业;现任 开放教育教师,中共党员,职称:中专 讲师。任《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管理概论》、《教 育行政》、《教学法创新》等课程。
联系电话:8508950
三、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儿童发展观
(二)学习策略对信息加工进行控制 说学习策略对信息加工进行控制,主要是指自我监控策略对
个体认知过程的监视、管理和指导。自我监控过程是一种在工作 记忆中进行,并运用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自我监控知识(关于学 习策略的知识)来管理、调节与控制个体认知活动的过程。自我 监控策略中的设置目标、时间管理、自我检查、集中注意等都对 学习有积极作用。
(一)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儿童 心理的发展
(二)先天与后天、内因与外因的 关系
(三)教育和发展的关系
第三章 学习心理
一、学习的一般概念与类型 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的学习:这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 人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指导下,有目的、 有计划进行的学习。内容包括:知识技能的获得与形 成;智力与能力的发展与培养;个性与行为习惯的培 养与提高。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 皮亚杰(Jean Piaget)是把建构思想引进心理学的第一人。该理论 强调儿童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 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 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机制理论的核心是,儿童心理的发展是通过动 作所获得的对客体的适应而实现的。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取得自身与环 境之间的平衡,达到平衡的具体途径是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指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到现有的认知结构中 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在头脑中只发生了量变,认知结构本身 并没有改变。 顺应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 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知识的增加使认知结构本身发生了变化,即知 识在头脑中发生了质变。 同化和顺应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过程。同一认知活动中常常 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只是在有些活动中同化占主要地位,而在另一 些活动中顺应占主要地位。
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过程
如第三章所述,学习过程就是信息加工过程。在这个加工 过程中,学习策略既参与信息加工,又对其进行控制(见图6-12)。
(一)学习策略参与信息加工 说学习策略参与信息加工,主要是指其中的认知策略(主要
是指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的选Fra bibliotek、识记与组织)直接参与信息加 工过程,并影响信息加工的效果。
(二)社会文化是影响认知发展的要素 维果斯基还强调儿童内在的思维发展的可能性(遗传的和生 理的因素)与所处环境的相互作用及人际交往对思维发展的影响。 (三)提出了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化”学说
五、朱智贤的儿童整体发展理论 朱智贤是我国最系统研究儿童心理
学的专家,被誉为“中国科学儿童心理 学之父”。他强调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 出发,研究儿童的整体发展。
社会环境中进行学习的,以及人是如何在社会环境中
形成和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人格特征的。
一、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一)对学习实质的认识
加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神经系统中发生的各种过程的复合。学习 不是刺激反应间的一种简单联结,因为刺激是由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以一 些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加工的,了解学习也就在于指出这些不同的加工过 程是如何起作用的。
成就动机理论与归因理论
(一)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指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 动力。成就动机促使人产生成就行为,追求在某一社会条 件人们认为重要的社会目标。
根据阿特金森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规定成就动机强 度(用T来表示)的因素有三个:一个是稳定的追求成就的 个体动机倾向,它是人在生活中所形成的稳定的人格特性, 表现为追求成就的行为强度,用M来表示;一个是人对成功 的期待,是人对某一任务是否能够成功的概率的认知,表 现为认知到的成功可能性,用P来表示:一个是成功的诱因 值,即人在成功或失败时所体验的情感变化,表现为满足 感,用I来表示。(二)归因理论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 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内部原因是存在 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 素。
,
四、维果斯基的社会-历史发展理论
(一)两种心理机能与儿童心理发展
维果斯基指出,人类必须区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靠生物 进化结果的低级的心理机能;另一种是由历史发展结果,即以精 神生产工具为中介的高级心理机能。在整个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 这两种机能是融合在一起的。基于这两种心理机能,他创建了儿 童发展心理学。他指出,高级心理机能的实质是以“心理工具”, 即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语言和符号为中介的,是受社会历史发展的 规律所制约的,因此,人的心理和动物比较,不仅体现在量上的 增加,更主要的是结构的改变和形成新质的意识系统。
的过程和学习的规律的认识上。二、斯金纳的操作学
习论
斯金纳(B.F.Skinner)作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了以操作性条件反射为核心的
学习理论。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
班杜拉(A.Bandura,1925—)是将认知因素引
入行为主义观点中所形成的一种新的理论,是行为主
义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它试图研究并阐明人是如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