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五讲水循环和洋流课堂巩固跟踪检测(45分钟100分)[基础巩固组](2020·广东佛山质检)地下水库是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的具有拦蓄、补充和利用地下水流作用的一种水利枢纽。
下图为我国新疆干旱区某内流河流域的地质剖面图。
据此完成1~3题。
1.与地表水库相比,建设地下水库的突出特点表现为()A.技术要求低B.移民搬迁多C.资金投入多D.生态破坏小2.图中四地,最适合修建地下水库的地下拦水坝的是()A.甲B.乙C.丙D.丁3.在自然状态下,该流域地下水库水位最高的月份最可能是() A.3月B.7月C.9月D.12月解析:第1题,“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则投资较少;地下水库不会淹没地表,对地表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移民搬迁少。
易错警示:发现地下适合储水的空间,一般需要对地下地质条件进行勘探、分析,那么就需要较高的技术条件。
第2题,图中丙左侧有大面积由卵砾石构成的岩层,因卵砾石间隙大而地下储水空间大;而丙右侧为黏性土层和砂砾石岩层,储水空间小;故丙处适合修建拦水坝。
第3题,新疆干旱区地下水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
地下水库水位高低取决于补给量与水分的蒸发量关系,夏秋季节冰雪融水量大,总体上地下水补给量大于蒸发量,地下水位不断升高而储水量增加,故地下水库水位最高的月份可能是9月。
易错警示:新疆纬度较高;气候干旱,9月份以后气温快速降低,10月份可能低于0 ℃则冰雪不再融化,地下水不能得到补充,同时因蒸发因素还存在,地下水位可能下降。
答案:1.D 2.C 3.C(2020·河北名校质检)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
下图示意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变化。
读图,完成4~6题。
4.该水库储水量()A.12月份最大B.3月份最小C.6月份最小D.9月份最小5.该水库最可能位于()A.西欧平原B.巴西高原C.中亚区域D.澳大利亚地中海气候区6.据图可知,该水库()A.汛期流出量最大B.枯水期流出量最大C.有调洪补枯的作用D.主要用于发电解析:第4题,图示该水库水量盈余率4~8月小于1,表明这几个月份流入量一直小于流出量,到9月份达到平衡,则9月份水量最小;10月~次年2月水量盈余率大于1,3月份达到平衡,则3月份水量最大。
第5题,该水库流入量4~8月较小、10月至次年2月较大,表明该区域降水量或积雪融水量4~8月少、10月~次年2月多。
巴西高原为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4~8月为干季而降水少,10月~次年2月为湿季而降水多。
故该水库最可能位于巴西高原。
第6题,结合上题分析,该水库在枯水期流出水量多于流入水量,在汛期流入水量多于流出水量,对区域河流具有调洪补枯的作用。
答案:4.D 5.B 6.C7.(2020·湖北名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伦古湖为咸水湖,自20世纪60年代起,乌伦古河流域人口、耕地猛增,乌伦古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而后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
(1)比较图示两个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阿勒泰水文站5~7月降水量增多,但径流量减少。
请分析其自然原因。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1 900米)而阿勒泰气象站海拔较低(735米)。
该地降雪主要由西风带来,海拔高的地区抬升作用明显,降雪量大,且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雪较早,融雪较迟,积雪时间较长,故最大积雪深度较大,出现时间较晚。
第(2)题,阿勒泰水文站5~7月降水量增多,但径流量减少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河流补给类型及蒸发量考虑。
该地区河流补给类型主要为积雪融水,随着气温升高,5月份积雪大量融化,6~7月积雪融化量减小,对河流补给量减小,5~7月份气温高,蒸发量大,导致河流径流量小。
第(3)题,乌伦古湖位于内陆地区,距海较远,降水稀少。
河流带来大量盐分,盐分长期积累,使得该湖成为咸水湖。
答案:(1)与阿勒泰气象站相比,森塔斯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较大,出现的时间较迟。
原因: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对西风气流的抬升作用更明显,降水(雪)量较大;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雪开始较早,融雪较迟,积雪时间较长,最大积雪深度大,出现时间较迟。
(或从阿勒泰气象站的角度回答亦可)(2)冬季气温在0 ℃以下且降水量较大,累积积雪量大;随着气温回升,5月积雪大量融化,径流量大;6~7月融雪补给锐减,径流量减小;5~7月,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3)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乌伦古湖为内流湖,乌伦古河带来的盐分在湖中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
[能力提升组](2020·湖北名校联考)温盐环流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
表层海水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做水平运动。
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对温盐环流影响很大。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②洋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③纬度位于60°附近,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④海水结冰使盐度升高⑤地转偏向力的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④⑤2.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会导致()A.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B.欧洲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增加C.北海渔场渔业资源更加丰富D.欧洲西部地区冬季降水增加解析:第1题,海水密度增大会导致海水下沉,而海水密度增大可能是海水盐度升高引起的。
海水盐度升高的原因有水温降低、海水蒸发、降水减少等。
图中①处附近存在北上的墨西哥湾暖流,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中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盐度升高,密度增大,因此①正确;洋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因此②正确;降水多会使海水盐度减小,密度减小,因此③错误;海水结冰导致盐分析出而使盐度增大,海水密度增加,因此④正确;地转偏向力不影响盐度,因此⑤错误。
第2题,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表层海水下沉减弱,海水北上减弱,即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减弱,由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可知,这会导致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故A项正确。
温盐环流减弱,海洋向陆地输送水汽减少,欧洲西部地区夏季和冬季的降水都会减少,故B项、D项错误;洋流势力减弱,北海渔场渔业资源将减少,故C 项错误。
答案:1.C 2.A(2019·四川攀枝花统考)中国东部海域汇集了多种水体,如长江冲淡水①、台湾暖流②、中国沿岸流③以及日本暖流分支④等。
各种水体相互穿插,叠加风的影响,使得该海域具有丰富的冷、暖水团生成、消散现象,从而形成与常见天气系统类似的典型锋面涡。
读6月份亚洲大陆东部部分海域的主要水体分布示意图,完成3~5题。
3.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最容易出现典型锋面涡的是() A.甲B.乙C.丙D.丁4.典型锋面涡产生的影响最有可能是()A.利于海洋航行B.吸引鱼群集聚C.加快污染物扩散D.形成连续性降水5.舟山渔场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①位于大陆架海区,海水较浅,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②寒暖流交汇,鱼的饵料丰富③上升补偿流将海底的营养盐上泛到海面④长江冲淡水带来了无机营养盐⑤位于温带海区,冬季表层海水水温低,上下层海水容易搅动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丁海域是①②③④各种水体相互穿插的区域,冷、暖水团交汇,所以该处是锋面涡的多发海域。
第4题,典型锋面涡发生海域会产生冷、暖水团生成、消散现象,冷暖水团的交汇会搅动海水,使海底营养盐类上泛,最有可能吸引鱼群集聚。
涡的水流方向不稳定,不利于海洋航行。
涡形成旋转水流,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连续性降水多在准静止锋控制下形成,与海水涡流无关。
第5题,舟山渔场位于大陆架海区,海水较浅,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寒暖流交汇,鱼的饵料丰富;长江冲淡水带来了无机营养盐;位于温带海区,冬季表层海水水温低,上下层海水容易搅动。
该渔场的形成并非上升补偿流所致。
答案:3.D 4.B 5.D下图示意某年6月琼东沿海某地理事物分布(图甲)和海水表层等温线分布(图乙)。
据此完成6~8题。
6.6月,琼东沿海的盛行风是()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7.根据乙图推断甲图所示地理事物最可能是()A.浮游生物B.降水总量C.光照资源D.风能资源8.与甲图所示地理事物时空分布最相似的海区是()A.澳大利亚西部沿海B.秘鲁西部沿海C.索马里东部沿海D.美国东部沿海解析:第6题,乙图显示,琼东沿海水温低于海洋中部,而夏季应该是陆地温度高于海洋,沿海水温应高于海洋中部。
出现沿海水温低的原因可能是离岸风形成的上升流所致,同时乙图显示东部海域水温等值线向东北方向凸出,据此可推断,琼东沿海6月盛行风为西南风。
第7题,从该事物分布来看,越靠近海岸越多。
由于该季节盛行西南风,琼东沿海地区为上升补偿流,海水上泛,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浮游生物繁盛,A正确;琼东沿海位于西南季风背风地带,降水少,B错误;光照资源大体与纬线平行,而图示自西北向东南递减,C错误。
琼东沿海位于西南季风背风地带,风力小,D错误。
第8题,甲图所示地理事物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大陆东岸,与索马里东部沿海空间位置相似,并且索马里沿海与海南岛东部沿海夏季时均为西南季风导致的上升补偿流,二者最为相似。
答案:6.C7.A8.C9.(2020·山东烟台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鄂霍茨克海(位置见图Ⅰ)是太平洋西北部的边缘海,冬季大部海域的海冰南下至北海道沿岸,会形成著名的流冰景观。
每年1月末到3月初是北海道流冰的最佳观赏季节,但流冰现象具有不确定性,常有游客无功而返。
海域西部的黑龙江是注入鄂霍茨克海的最大河流,其水量丰富,有机质含量高。
海域东侧的堪察加半岛是虎头海雕的重要栖息地,虎头海雕常在浮冰上捕食鱼类(图Ⅱ)。
每年冬季,虎头海雕伴随流冰,从堪察加半岛向北海道迁徙越冬。
(1)说出鄂霍茨克海海冰边界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描述北海道流冰的形成过程。
(3)推测北海道流冰具有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
(4)分析流冰对虎头海雕迁徙越冬的积极作用。
解析:第(1)题,海冰边界的变化特点可从海冰边界的走向和12月20日至2月20日海冰边界的扩展情况等方面分析。
形成原因可从温度、盐度等方面分析。
第(2)题,流冰的形成过程主要从冰源、流冰动力(风力、洋流)等方面分析。
第(3)题,流冰的不确定性与冰源、流冰动力(风力、洋流)的不确定性有关,由此入手分析即可。
第(4)题,可从流冰在节省虎头海雕南下迁徙体力、提供食物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
答案:(1)变化特点:海冰边界大致与海岸线平行;从近岸海域向远岸海域扩展;西部海域海冰边界扩展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