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师资培训教学大纲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师资培训教学大纲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师资培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普及群众性的救护知识和技能,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传统工作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明确将“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列为中国红十字会的职责内容。

《救护》是中国红十字会卫生救护师资培训的统一教材。

它从挽救伤病员生命、减少事故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生产力的需要出发,论述了救护新概念、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塞、创伤救护、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灾害事故的相关内容。

通过《救护》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受训人员将掌握基本救护理论、实践操作技能、教学方法和授课技巧,达到红十字会救护师资的标准,进而能培训出更多、更好的红十字初级救护人员。

使我国的红十字救护工作更广泛深入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人类健康、红十字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本课程通过讲授、实际操作、播放影像等形式组织教学,采用操作、试讲和答卷的形式进行考核评估。

师资课程(初训、复训)48学时,师资提高班64学时,管理班24学时。

二、课程安排
(一)初训班
初训班每期培训30人,培训7天。

内容:介绍红十字运动与救护的基本知识;强化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核心技术以及常见内科急症、意外伤害、突发事件的处置要领;讲解国际急救技术新标准;教授课件制作、授课技巧、考试管理、心理急救等内容;组织试讲,接受理论考试、实操考试。

方法:课堂授课、实践等。

(二)复训班
复训班每期培训30人,培训7天。

内容:重温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核心技术以及常见内科急症、意外伤害、突发事件的处置要领;讲解国际急救技术新标准;研习授课技巧、课件制作、考试管理、心理急救、伤情模拟等内容;交流各地(含国际)救护培训经验;组织试讲、综合训练,参观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等(观摩现场急救)。

方法:课堂授课、讨论、实践等。

(三)提高班
提高班每期培训30人,培训7天。

内容:2010急救与复苏指南、CPR短片观摩分析、心
肺复苏实操、考核、创伤短片观摩分析、创伤实操、考核、意外伤害讲座、研讨、灾害事故讲座、研讨、伤情救护模拟训练等等。

方法:课堂授课、讨论、实习等。

三、课程目标
(一)初训班:
1.了解相关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

2.熟练掌握事故现场评估、判断病情的要点。

理解救护原则,明确救护目的。

3.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心肺复苏成功与失败的指征、AED的使用方法及气道异物梗塞的急救。

4.深刻理解现场救护的原则,掌握检查伤员的程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及搬运伤员的方法,学会救护器材的使用。

5.掌握常见急症的判断及现场救护原则。

6.掌握意外伤害、灾害事故的救护措施。

7.胜任初级救护员的培训任务,开展自救互救知识、技能的教学及普及工作。

8.发扬、传播人道主义精神,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复训班:
1、了解学习2011年联合会急救指南。

2、熟悉2010年国际心血管急救指南。

3、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的方法。

4、熟练掌握AED的使用方法。

5、熟练掌握常见急症现场处理原则。

6、熟练掌握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及搬运伤员的具体方法及救护器材的使用。

7、熟练掌握意外伤害、灾害事故的现场救护原则。

8、提高授课水平。

(三)提高班:
1、熟悉2011年联合会急救指南。

2、熟悉2010年国际心血管急救指南。

3、熟悉心理援助原则。

4、授课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5、提高突发事件的现场救护的综合处置能力。

四、学时分配
救护师资班(初训、复训)
救护师资提高班
五、单元目标
(一)救护师资班(初训、复训)
(二)救护师资提高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