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课程专题讲座(PPT 51页)

幼儿园课程专题讲座(PPT 51页)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确定 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含义 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三者的关系
– 教育目的(educational aims)它所体现的是普遍的、 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 – 教育目标(educational goals)它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 念,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 的价值. – 课程目标(curricular objectives)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

二、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与特质




(三)对幼儿园课程本质认识的变化 幼儿园课程重心的转变:课程由“学科”到“经验” 的变化,实质上是课程由重物到重人的转变 。 幼儿园课程态性的转变:课程本质观由静态走向动 态 。 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确立 :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儿 童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 幼儿园课程的涵盖性增强了:幼儿在园的一切有教 育性的活动都是课程。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以领域目标的姿态出现 .具 有一般发展性与整合性特点.
三、幼儿园课程的编制、组织与评价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1、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behavioral objectives)是指以具体的、 可操作的行为形式陈述的课程目标,它指明教育过程 结束后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其基本特点在于: 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2、生成性目标 生成性目标(evolving purposes):在教育情境 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它是 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生成性目标的根本特点是 过程性。

三、幼儿园课程的编制、组织与评价

3、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 确定表述的角度:
– – – – – 鼓励儿童提出问题,对事物进行比较,找出相互之间的联系; 帮助儿童获得形状、颜色、大小、分类、顺序、数字等概念。 转换为: 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一、课程的涵义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 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 “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 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 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 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具有潜在性。 显性课程(有计划的学习经验)与隐性课程(非 预期的学习经验)共同构成学校课程的全貌—— 实际课程。
二、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与特质

(一)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分析 张雪门:“课程是什么,课程是经验^^^幼儿园课程是什
么?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 的预备。”

张宗麟:“幼稚园课程者,由广义的说之,乃幼稚生在幼
稚园一切之活动也。”
陈鹤琴:幼儿园应该给儿童一种充分的经验,这种经验的来
奥利瓦总结13种较具代表性的课程本质 观

1、课程是在学校中所传授的东西; 2、课程是一系列的学科; 3、课程是教材内容; 4、课程是学习计划; 5、课程是一系列的材料; 6、课程是科目顺序; 7、课程是一系列的行为目标;
奥利瓦总结13种较具代表性的课程本质 观



二、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与特质






幼儿园课程是指“幼儿园整体教育或某一科目教学的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等。”(卢乐山,1991年)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中幼儿的全部活动或经验。”(王月媛 1995年)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教育环境中进行的,旨在促进其 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冯晓霞,1997年)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与教师指 导下,为达到幼儿教育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有程序的学习活动。” (傅淳1997年)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保证幼儿获得 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李季湄1997年) 幼儿园课程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出发,有目的地选择、组织和提供的综合性的、有益的经验。”

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有两类:以教育内容领 域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与以儿童发展领域 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
三、幼儿园课程的编制、组织与评价



课程领域目标:概括地罗列具体的内容领域与提纲挈领式 的几条要求。 年龄阶段目标:这一结构框架类型的年龄阶段目标的制定, 一般不仅考虑了课程内容纬度还考虑了幼儿发展纬度。 单元目标:以时间为单元的目标,它是年龄阶段目标或学 年阶段目标的再分解,即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 具体活动目标:这是微观层面的目标,要求制定得非常具 体 .
三、幼儿园课程的编制、组织与评价

编制任何课程必须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 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 实现.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构成考察课程与教学各种问题的基 本原理.
三、幼儿园课程的编制、组织与评价
–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三、幼儿园课程的编制、组织与评价

(五)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编制 1、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取向 幼儿园课程内容是根据幼儿园课程目标 和相应的学习经验选择的、蕴涵或组织 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的基本态度、基本 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行为方式。
三、幼儿园课程的编制、组织与评价
二、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与特质


20世纪50——80年代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的实质 主要是指幼儿园所设科目,如体育、语言、常识、计 算、音乐、美术等六科,这些科目及其进程安排就构 成了幼儿园课程的总体。 1982年由唐淑、赵寄石两位教授在《挖掘幼儿智力潜 力,促进幼儿智力发展》一文中再次重新使用“课程” 这一概念。但在八十年代初期,“幼儿园课程是幼儿 园所设科目”的观念仍占主导地位。
幼儿园课程专题讲座
临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骆林东
来自资料搜索网() 海量资料下载
幼儿园课程理论




课程的重要性 一、课程的定义 (一)课程的词源分析 “课程”在我国始见于唐代。宋代学者朱熹在《朱子全 书· 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即指功课及其进程 。 在西方,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 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1859年)。它是 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原意为“跑道 (Recourse)”,规定赛马者的行程,——是“学习的进 程” (二)课程本质内涵的多元限定
二、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与特质


(二)幼儿园课程的界定的三种类型
一是学科倾向的界定,是以学科来组织课程的内容, 如音乐、美术、语言、常识、体育、计算等,它在我 国八十年代的幼儿园教育中是比较普遍的。

二是活动倾向的界定。认为幼儿园课程是为幼儿安 排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各种活动总和。
三是经验倾向的界定。强调幼儿园课程是为促进儿 童身心和谐发展所提供的有益的经验。
一、课程的涵义

(五)几种典型的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 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 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如语 文、算术、历史、音乐等。 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 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学科课程以学科中的逻辑经验为基点,经验课程则以 儿童当前活生生的心理经验为基点。但学科课程与经 验课程又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 有助于幼儿获得基础知识的内容
– 第一, 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知识,如与幼儿的健康、安 全有关的知识。 – 第二, 有利于幼儿解决基本生活、交往问题的知识。 – 第三, 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生活环境的知识。 – 第四, 为今后学习系统的学科知识打基础的知识。 – 第五, 为成长为未来社会高素质的公民奠基的知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幼儿园课程的编制、组织与评价


3、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expressive objectives):每一个儿童与具体教育情 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 现。表现性目标的特点,是追求儿童反 应的多元性而非同质性。 4、对三种目标取向的评析
三、幼儿园课程的编制、组织与评价


有助于掌握基本活动方式的内容 有助于幼儿发展能力和智力的内容 有助于培养幼儿情感态度的内容
三、幼儿园课程的编制、组织与评价





3、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分类 按学科结构分类: 按活动对象的性质:健康生活活动(健康),科学探索活 动(自然),社会交往活动(社会),语言交流活动(语言), 表现与创造活动(艺术) 学科与心理相结合的方: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 按基本学习课题: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现与表达. 按幼儿心理发展领域:自我意识、社会能力、文化意 识、交际能力、动作与感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美感与创造意识。 按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游戏、工作、唱歌、律动、 感觉训练、故事、实物观察、烹饪。
二、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与特质

(四)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 2、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 3、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 4、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5、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 (五)幼儿园的课程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使幼 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 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三)几种典型的课程定义 1、课程即学习的科目 2、课程即儿童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 3、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 4、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5、课程即教学计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