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昆客专贵州段CKGZTJ-9标段隧道工程编号:光面爆破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审核:批准:2010年11月15日发布 2010年11月16日实施光面爆破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沪昆客专贵州段CKGZTJ-9标段隧道光面爆破施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施工现场的平整,水、风、电的设置。
其他辅助措施的准备。
施工测量与放样。
3.技术要求3.1围岩级别核实根据掌子面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核实地质情况,判断围岩级别,确定开挖方式。
3.2钻爆要求根据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开挖方法、掘进循环进尺、钻眼机具和爆破器材等结合爆破振动要求进行钻爆设计,施工中应根据爆破效果不断调整爆破参数。
3.3爆破器材根据地质、水文条件和炮眼选择适当的炸药品种和型号;根据钻爆设计所选用雷管的段位数。
4.爆破设计光面爆破主要参数:最小抵抗线、炮眼密集系数、不耦合系数、线装药密度、眼距和起爆时差、起爆顺序。
光面爆破参数表4.1最小抵抗线与炮眼密集系数光爆层厚度为周边眼(光爆眼)的最小抵抗线,光爆层厚度W与周边眼的间距α有密切关系,可用两者比值(周边眼密集系数)K=α/W,周边眼密集系数过大,爆破后可能在光爆眼间留下岩埂,造成欠挖,达不到光面爆破效果,反之则可能出现超挖。
一般情况下周边眼密集系数小于1,可使反射拉伸波从最小抵抗线方向折回之前造成贯穿裂缝,隔断反射拉伸波向围岩传播的可能,减少围岩破坏。
光爆层厚度与隧道断面大小有关,大断面隧道拱顶垮度大,光爆眼所受到的夹制作用小,岩体比较容易崩落,光爆层厚度可适当放大一些;小断面光爆眼受到的夹制作用大,其厚度宜小一些。
4.2不耦合系数不耦合系数用K、表示,指炮眼直径与药包直径之比,随着K、值的增大,爆炸冲击作用减弱,而爆炸气体准静态压力的作用时间得到延长,作用在炮眼壁岩石上的应力值下降。
不耦合系数K 、取值一般在1.5~3.0之间,此时可使炮眼壁岩石上受到的冲击压力(或产生的应力)不大于岩石的极限抗压强度,避免压碎圈的形成,从而留下半炮眼痕迹,同时,在炮眼连心线上产生的切向拉应力大于岩石的抗拉强度,产生定向裂隙。
根据不耦合系数的大小和所选用药卷直径,光面爆破装药结构通常有两种形式:环向空气间隔连续装药结构和轴向空气间隔装药结构。
4.3线装药密度在已确定光面爆破炮眼直径和选定不耦合系数K 、值之后,即可计算出线装药密度(装药集中度)q 。
∆=214d q π式中△——炸药密度,Kg/m3; d 1——药卷直径,m ; q ——线装药密度,Kg/m ;在采用环向不耦合连续装药结构时,因为K 、=d 2/d 1,这里d 2为炮眼直径,则由上式得2'224k d q ∆=π如果采用炮眼内各药包间也保持一定间隙的装药结构,则q 值的计算另当别论。
臂如,当采用既有环向不耦合又有轴向空气间隔的装药结构时,应按当量药包或体积不耦合系数计算q 值。
当光爆眼直径为35~45mm 时,一般将线装药密度取为0.1~0.3Kg/m ,其中软岩为0.07~0.12 Kg/m ,中硬岩为0.1~0.15 Kg/m ,硬岩则为0.15~0.25 Kg/m 。
4.4眼距光爆眼的间距比主爆眼小,它与炮眼直径、岩性和装药量等参数有关。
眼距过大、难以爆出平整光面;眼距过小会增加凿岩费用,且产生大块。
通常,合理的眼距可按炮眼直径选取2)20~10(d =α式中α——眼距,m ; 4.5起爆时差两相邻光爆炮眼因雷管会导致不能同时起爆,即存在起爆时差。
这种时差在10ms 内时,光爆眼间应力叠加明显,有利于贯通裂隙的形成,可视为光爆炮眼同时起爆,通过采用高精度雷管或导爆索来实现。
4.6周边眼装结构 4.6.1软岩周边眼装药结构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较破碎围岩采用空气间隔装药,导爆索传爆。
导爆索作为炮眼装药时,按10g/m 折算为2号岩石硝铵炸药。
另一种是较完整的软弱岩层采用小直径光爆炸药连续装药。
分别如下图所示:4.6.2硬岩周边眼装药结构硬岩一般采用导爆索间隔装药,装药结构如下图:除周边眼、中空眼外,其余掏槽、底眼、掘进眼的装药结构均为连续装药,只是装药长度不同。
4.7起爆顺序光面爆破掘进有两种方案:全断面一次掘进方案和预留光面层方案。
前者常用多段毫秒电雷管或非电塑料导爆管起爆系统顺序起爆,多用于掘进小断面隧道;后者是分次爆破,采用超掘进小断面导洞,然后刷至全断面,多用于掘进大断面隧道。
全断面一次掘进方案的炮眼起爆顺序为:掏槽眼→辅助孔→周边眼4.8掏槽形式掏槽眼的形式有三种:斜眼、直眼、直眼和斜眼的混合掏槽。
根据隧道断面大小及工程地质特点,结合现场的钻眼机械设备,一般采用的掏槽方式为斜眼掏槽方式。
4.9III级围岩钻爆设计5.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5.1施工程序掌子面地质核实,确定采用开挖方法及方式。
施工程序:掌子面地质核实→确定采用开挖方法(方式)→确定钻爆设计→排险→测量放样→布置炮眼→装药连线起爆5.2工艺流程6.施工要求6.1施工准备⑴围岩级别及风险确定通过掌子面地质核实及超前地质预报,确定围岩级别,判断存在的风险等级。
⑵火工品种类根据地质、水文条件和炮眼选择适当炸药品种和型号。
⑶钻爆设计根据破碎或节理发育程度及火工品种类,确定钻爆主要参数。
6.2施工工艺⑴地质调查通过地质罗盘,确定节理、裂隙走向及倾角;清点节理、裂隙数量,确定节理、裂隙密度,钢尺测量节理、裂隙宽度。
⑵测量放样采用全站仪测出隧道中线,及水准仪测出拱顶标高;采用红油漆在掌子面画出开挖轮廓线。
⑶钻爆设计通过⑴地质调查及火工品种,计算出光面爆破参数。
⑷炮眼钻孔捣槽眼、崩落眼、底板眼采用凿岩台车钻孔,必要时或特殊情况下采用YT-28气腿式凿岩机钻孔,周边眼采用YT-28气腿式凿岩机钻孔,孔径根据钻爆设计确定。
⑸装药、连线、起爆装药结构根据钻爆设计确定,连线采用导爆管串联及并联混合,通过电雷管起爆。
7.劳动组织7.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7.2施工人员应根据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其中负责人、工班长、技术人员、专职安全员必须由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并可根据工程情况适当若干劳务工人。
8.材料要求火工品必须满足钻爆设计要求。
地下水丰富或存在裂隙水时,火工品必须满足防水要求。
填塞炮泥满足钻爆设计或规范要求。
9.设备机具配置10.质量控制及检验10.1质量控制隧道开挖施工质量控制主要为以下七个方面:⑴隧道中线及拱顶标高;⑵隧道拱墙超欠挖控制;⑶隧底超欠挖控制;⑷围岩级别核对;⑸爆破参数与钻爆设计偏差控制;⑹炮眼痕迹保存率控制;⑺水沟开挖位置、基底高程控制;10.2质量检验10.2.1主控项目●隧道开挖断面的中线和高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采用仪器测量。
●隧道开挖严格控制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m2不大于0.1 m2)侵入衬砌应小于5cm。
拱脚和墙脚以上1m内断面严禁欠挖。
检验数量: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采用自动断面仪等仪器测量周边轮廓断面,绘断面图与设计断面核对。
●洞身开挖中,在每一次开挖后及时观察、描述开挖面地层的层理、节理、裂隙结构状况、岩体的软硬程度、出水量大小等,核对设计地质情况,判断围岩稳定性。
检验数量: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工程地质观察和描述。
●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钻眼前,根据钻爆设计图准确标出炮眼位置。
钻孔时应按钻爆设计要求严格控制炮眼的间距、深度和角度。
捣槽眼的眼口间距和深度允许偏差为5cm。
周边眼的间距允许偏差为5cm,外插角应符合钻爆设计要求,眼底不应超出开挖断面轮廓线5cm。
检验数量: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测量。
●隧底开挖轮廓和底部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
隧底范围石质坚硬时,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m2不大于0.1 m2)侵入衬砌应小于5cm。
检验数量: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用仪器测量底部高程,用自动断面仪测量周边轮廓断面,绘断面与设计断面核对。
●隧底开挖后应及时核对隧底地质情况。
当需要进行加固处理时,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每处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地质描述。
10.2.2一般项目●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的炮眼痕迹保存率,硬岩不应小于80%,中硬岩不应小于60%,并在开挖轮廓面上均匀分布。
检验数量:每一爆破开挖循环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对照钻爆设计资料、观察、计数检验炮眼痕迹保存率。
●水沟开挖位置、基底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靠边墙的水沟应与边墙基础同时开挖、一次成型。
检验数量: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观察、仪器测量。
11.安全及环保要求11.1安全要求⑴施工区域内设立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
⑵施工中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养护、维修。
⑶为保证施工安全,现场设置专人统一指挥,并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岗前、班前进行安全教育制度。
⑷出碴过程中,制订合理的作业程序和机械行走路线,现场设专人指挥、调度,并设立明显标志,防止相互干扰碰撞,机械作业要留有安全距离,确保协调、安全施工。
⑸爆破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⑹不准采用翻斗车、自卸汽车、拖车、自行车、摩托车和畜力运输爆破器材。
⑺爆破作业必须建立三项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岗位安全责任制。
⑻爆破作业及爆破器材的运物、加工都必须严格按国家现行《爆破安全规程》( G85T22)的要求,编制爆破设计方案制定相应措施。
⑼爆破器材应由装炮负责人按一次需用量提取,随用随取。
放炮后的剩余材料应专人检查核对后及时交还人库。
⑽装药应特合下列规定:装药前,非装药人员应撒离装药地点,装药区内禁止烟火,装药完毕。
应检查、记录装炮个数和地点。
不得使用金属器皿装药。
起爆药包应在现场装药时制作。
⑿起爆前防护工作起爆应由值班人员监督统一指挥,起爆器手柄应始终由爆破组长一人保管。
警戒区周围必须设警戒人员,警戒范围:小药量应距离放炮地点200m 以外,特殊爆破依据爆破设计执行。
警戒区内人、畜应撤离,施工机具不能撤离时应有可靠的防护。
在有车、行人通过的施工地段,确定爆破时应事先与有关运输部门取得联系。
⒀瞎炮处理应由原装药人当场处理,处理瞎炮时不得撤离警戒。
瞎炮位置应设明显标志,其周围5m内禁止人员通行。
炮眼中的爆破线路、导火线、导爆等检查完好时,可将引线或电线重新接通,再行起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