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与应用第二章聚合物共混的基本概念
1.试述聚合物共混改性的目的:获得预期性能的共混物。
2.试述共混改性的方法:1.熔融共混;2.溶液共混;
3.乳液共混;
4.釜内共混。
1、共混物形态的三种基本类型(1)均相体系 (2)两相体系①海—岛结构②海—海结构
答:其一是均相体系;其二被称为“海-岛结构”,这是一种两相体系,且一相为连续相,一相
为分散相,分散相分散在连续相中,就好像海岛分散在大海中一样;其三被称为“海-海结构”,也是两相体系,但两相皆为连续相,相互贯穿。
2、均相体系的判定
答:如果一种共混物具有类似于均相材料所具有的性能,这种共混物就可以认为是具有
均相结构的共混物。
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用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作为判定的标准。
如果两
种聚合物共混后,形成的共混物具有单一的Tg,则就可以认为该共混物为均相体系。
第三章聚合物共混过程及其调控
3、简述分布混合与分散混合的概念
分布混合:又称分配混合,是混合体系在应变作用下置换流动单元位置而实现的.
分散混合:既增加分散相空间分布的随机性,又减小分散相粒径,改变分散相粒径分布过程. 4P17—18
答:在分散相颗粒的分散过程中,一个分散相大粒子(大液滴)分裂成两个较
展示的分散过程是逐步进行的重复破裂过程。
(大液滴)先变为细流线,细流线再在瞬间破裂成细小的粒。
其展示的分散过程是在瞬间完成的。
5、影响共混过程的5
答:a.调控共混温度,改变剪
答:(1,使We值增大,进而使形变增大;
较大的分散相粒径,使We值增大,易于变形.液滴的变形
连续相的黏度增大,使We值增大,进而使液滴(分散相)的形变增大;
σ下降,使We值增大,进而使液滴的形变增大;
的影响;⑥熔体弹性;⑦流动场形式的影响
⑧液滴破碎的判据:τ(19λ+16)/16(λ+1) > σ/R ,式中τ为剪切应力. (2)双小球模型:
①剪切应力、分散相内力:增大剪切应力或降低分散相内力有利于分散相颗粒的破碎分散;
②粒径大的分散相颗粒易破碎分散,发生分散相粒径的自动均化过程;
③在分散相的破碎分散过程中,分散相颗粒会发生伸长变形和转动.当伸长变形的分散相
颗粒转动到剪切应力平行的方向时,就难以进一步破碎了。
7、采用哪些方法,可以对聚合物熔体黏度进行调控 P35—37
①调节共混温度; ②调节剪切应力; ③用助剂进行调节; ④改变相对分子质量.
第四章聚合物共混物的微观形态
8、简述总体均匀性与分散度概念
总体均匀性:分散相颗粒在连续相中分布的均匀性,即分散相浓度的起伏大小。
分散度:分散相颗粒的破碎程度;用分散相平均粒径表征。
9、简述影响分散相粒径的因素 P54
答:熔体黏度与组分配比是影响分散相粒径的重要因素;共混过程中共混体系所受到的外力
作用(通常是剪切应力),对分散相粒径也有重要影响;两相之间界面张力对分散相物料的分
散过程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分散相粒径。
第五章 共混物的相容热力学和相界面
10、简述聚合物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
答:(1)温度 表面张力的本质是分子间相互作用。
由于分子间力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且与温度呈线性关系。
聚合物的表面张力也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且与温度呈线性关系。
(2)聚合物物态 结晶性聚合物发生结晶或熔融时,密度发生变化。
根据Macled 方程,密度变化会引起表面张力变化,密度增大,表面张力也增大;因而,结晶性聚合物发生相变时,表面张力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结晶体的密度高于熔体的密度,相应的,结晶体的表面张力高于熔体的表面张力。
这种变化,会使表面张力与温度的线性关系受到影响。
(3)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量大,表面张力也大。
(4)内聚能密度及溶解度参数
内聚能密度2i ii C δ=;表面张力和内聚能密度都与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关,两者彼此有关联;
溶解度参数 14.043.0m V K δφσ=;表面张力随溶解度参数的增大而增大。
11、简述共混体系界面张力、界面层厚度与相容性的关系
答:溶解度参数接近的体系,或者B 参数较小的体系,相容性相应的较好,界面张力较低,界面层厚度也较厚。
12、共混体系的相容剂有哪些类型? 两类,非反应性共聚物,反应性共聚物。
第六章 聚合物共混物的性能 13、试述影响共混体系熔融流变性能的因素
答:因素主要有:剪切速率、温度、粘弹性、共混物组分含量、第三组分(调节剂)。
答:(1)玻璃纤维的直径的影响:用于PA 增强的玻璃纤维直径在10—20μm 左右;
(2)玻纤长度的影响;(3)玻璃纤维表面处理的影响;(4)玻纤含量的影响
16、表面处理作用机理
答:(1)提高碳纤维的表面能(实质是提高碳纤维表面的含氧量),减少纤维与基体、树脂表面能之差值,以达到改善基体与纤维间的浸润性,实现纤维与基体间的有关粘结;
(2)通过一定处理后,可在碳纤维表面形成大量可与基体形成化学键及氢键或范德华力结合的活性基团,可明显提高CFRP 层间剪切强度;
(3)改善碳纤维表面物理状态,及增加表面粗糙或在纤维表面生成凹凸结构,以通过机械契合或者说“锚固效应”达到好的界面性能
17、如何提高极性尼龙和非极性聚烯烃弹体的相容性?给出至少3种表征PA/POE 共混物相容性的方法。
答:(1)添加相容剂,作用机理是富集在两相界面处,改善两相之间的界面结合。
(2)固体物性表征主要通过聚合物的性能(如玻璃化转变温度)研究共混体系的相容性,主要括热分析法(DSC)、膨胀计法、动态力学分析法(DM)等。
热力学表征主要采用一些特定的方法测定共混体系的热力学参数,如混合热ΔHm 、混合熵ΔSm 、溶解度参数δ及相互作用参数χ12等来表征体系的相容性,常用的方法有熔点降低法、吸附探针法和反气相色谱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