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教案 人教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教案 人教版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目标】1、能识别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能列举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Array4、通过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5、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学习物理。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用具】演示用:激光手电、蚊香、烟室、蜡烛、盛水的水槽、中心有小孔的硬纸板、多媒体课件、磨砂棱镜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现象:如雷声和闪电是同时产生的,我们却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雨过天晴,一道彩虹高挂在天空;晚上,霓虹灯把城市装扮的五彩缤纷,想要了解这些现象的成因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光的世界吧!二、新课教学(一)自学了解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已经知道能够发光的物体有许多,请你自学课本69页第一自然段完成课堂导学案(一)物理学中把这些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介绍人造光源的发展和使用,使学生意识到人造光源的前景将更加美好.(二)探究光的传播光源发出的光,使我们的生活五彩斑斓、多姿多彩,那么,光源发出的光是如何传播的呢?你的猜想是————?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支持你的猜想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1、演示实验:①将一束光射到烟室中,观察光在烟雾中的传播路径。

②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③将一束光紧贴磨砂棱镜粗糙的一面射出,观察玻璃中的光的传播路径。

2、光源发出的光是否总是沿直线传播呢?①多媒体展示光在传播时路径弯曲的现象。

②对比演示结果得出: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并分析得出:4、为了使学生亲身感受光的直线传播,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随后让学生自己做一个实验.学生实验:讲桌上放置点亮的白炽台灯,每个学生两只手各拿一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让眼睛穿过小孔观察光源.启发学生分析:只有当眼睛、两个小孔和光源恰好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眼睛才能看见从光源发出的光.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此可以向学生引入“光线”这个物理学名词: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概念. Array指导学生看教材图 4.1—4同时启发学生举出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举例,如:激光准直.、排队看齐、打靶瞄准.、手影游戏等,体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完成课堂导学案(二)(三)观察实验1、多媒体播放日食、月食的形成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月食的成因: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2、动手实验:小孔成像(或针孔照相机)完成课堂导学(三),加深对光的直线传播的认识。

(四)自学展示自学课本71页光的传播速度(多媒体播放视频)完成课堂导学(四)并展示(五)知识拓展指导学生看阅读材料“科学世界我们看到古老的光”,然后完成课堂导学(五);在学生对上述问题作出解答后.教师随即讲解,通过学习阅读材料我们应该:①宏扬科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联系神话故事,用科学的眼光审视神话,是破除迷信的重要方面.②用光速的知识理解自然世界,拓展性地了解一些天文知识,如宇宙之大,恒星发光,银河系以及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五)小结:通过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应用,学会了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大家能够养成善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

三、布置作业:课本7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板书设计】一、光源①能发光的物体.②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二、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三、光线①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径迹的直线叫光线.②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四、光速①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②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③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108 m/s.【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知道人能看见不发光物体的原因。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光的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通过实验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通过身边的事例和实验现象,能区分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教学重点】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教学难点】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教学用具】演示用:氦氖激光器(或激光手电)、刻度尺、水、盆、光的反射演示装置图、平面镜、玻璃片、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光的反射演示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生活中,能够看到太阳、烛焰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中;但是我们也能看到课本、桌凳这些本身不会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那么光是怎样反射的呢?本节课我们就学习光的反射,板书课题:4.2光的反射二、新课教学(一)实验与观察[演示实验1]利用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到教室墙壁上实验现象:看到墙壁上有明亮的光斑,稍稍转动镜面,会看到光斑随着移动。

反射光线形成的光斑随镜面的转动发生着变化,那么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呢?[演示实验2]利用光的反射演示器将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一点、两角、三线.并在黑板上画出反射图引导学生认识一点、两角、三线。

(二)合作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自学课本第73页实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思考并完成课堂导学(一)2、分组实验,完成学案(二),教师巡回指导3、分析和论证,完成学案(三)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明:(1)光的反射定律可概括为十二个字: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2)反射定律的第三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入射在前,反射在后;入射是因,反射是果.(3)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上述过程中,学生动眼观察、动手实验、动脑分析,有利于引发学习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三)自学展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能发生反射.不同的表面对光的反射情况相同吗?自学课本75页,完成导学案(四)并展示二次备课内容二次备课内容说明:(1)物体表面平滑时,发生镜面反射;物体表面粗糙时,发生漫反射.(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学习完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后,为了加深理解,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黑板“反光”时为什么粉笔字反而变得看不清楚了?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建议.解答:(1)这是因为光射到黑板和粉笔字上都要发生光的反射.黑板上“反光”部分发生镜面反射,粉笔字上发生漫反射,这两部分反射光同时射入眼睛时,由于“反光”部分耀眼的反射光比漫反射的光强,对眼睛的刺激强烈,所以黑板“反光”时粉笔字反而变得看不清楚.(2)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改变这种现状的建议是:改变同学的座位位置,或改变黑板的角度.用不反光材料.(四)知识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光反射时遵循的规律及反射的类型,在表述反射定律时应该注意入射和反射的因果关系,还应该注意正是因为大多数物体发生的是漫反射,所以我们才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会发光的物体。

三、布置作业课本76页1、2、3、4、5【板书设计】一、光的反射二、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二次备课内容四、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2.解释现象:“黑板反光”【课后反思】Array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1、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难点】1.平面镜成像特点;2、虚像的概念.【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分析法.【教学用具】演示用: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激光演示器.学生用:平面镜成像演示器【教学过程】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生活中我们常用的镜子,它们的面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二、新课教学(一)自学思考学生自学课本第77页后,完成课堂导学(一)(二)观察演示演示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向学生示范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让学生完成课堂导学(二)目的:(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Array做法:边示范边讲解.(三)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分组实验,合作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完成课堂导学(三)并展示,(四)分析评估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完成课堂导学(四)(五)自学交流自学课本78页“平面镜成虚像”,了解成像原理。

完成课堂导学(五)1、对于平面镜的像是靠光的反射形成的学生并不了解,老师可先给学生设疑,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射入眼睛,我们也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成像,成像的光是从哪里来的呢?然后利用教材图4.3—3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引导学生分析课本图4.3—3 ,加深对虚像概念的理解:①S′是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但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所以S′叫虚像.②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六)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探究了解了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知道了平面镜能通过反射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三、作业布置课本8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2、3【板书设计】平面镜成像1、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2、成像性质: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课后反思】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Array 1、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2、了解球面镜的应用。

3、能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的喜悦,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平面镜的应用【教学难点】1、平面镜的应用 2、球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用具】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球面镜、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方法】自学、演示归纳【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一节通过探究学习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成像性质;大家想一想在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过平面镜呢?它都有哪些方面的用途呢?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平面镜的应用》二、进行新课(一)想想议议、知识巩固在学习新课前,请同学们根据上节学习内容,完成学案(一)(二)自学交流平面镜不仅用于日常生活,在其他方面也应用甚广:请同学们自学课本78页“平面镜的应用”;完成学案(二)为了给学生更多的信息,可利用多媒体介绍镜子的发展史: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都具有平面镜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平面镜的国家之一.远古时期,人们就会利用平静的水面来作镜子来梳妆打扮.人们还利用水镜来美化环境.建于宋代的桂林花桥就是利用平静的水面造成的“倒像”,使花桥显得更加美丽,使之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我国大约在四千年前的夏王时代,就有了铜镜.在战国时代,铜镜盛行,制作精美,但是,多是贵族妇女才能使用.近代发展了利用玻璃制成平面镜,才能在民间普遍使用了.(三)知识拓展1、合作探究:怎么利用平面镜来观察障碍物外的情况呢?试一试:让两个学生利用带来的平面镜互成45°角放置,模拟潜望镜,体会其成像原理,并利用两个平面镜观察障碍物外的景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