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诱导
病人接受全麻药后,意识自清醒进入全麻状态直至手术开始,这一阶段称为麻醉诱导期。
诱导方法 1、吸入诱导:
(1)开放点滴法:以金属丝网面罩绷以纱布扣于病人口鼻上,将挥发性麻醉药滴于纱布上,病人吸入麻醉药的蒸汽逐渐进入麻醉状态。
以往主要用于乙醚麻醉,现今有时也用于小儿麻醉。
(2)麻醉机面罩吸入诱导法;将面罩扣于病人口鼻部,开启麻醉药挥发器,逐渐增加吸入浓度,待病人意识消失并进入麻醉第三期,即可静注肌松药行气管内插管。
如同时吸入60%N2O,诱导可加速。
2、静脉诱导:与开放点滴法相比病人舒适,不污染环境,比面罩吸入法迅速,但麻醉分期不明显,深度亦难以判断,对循环的干扰较大,同时需要先开放静脉,对于小儿及不合作的病人有一定的困难,实行时:(1)预先氧合(preoxygenation):以面罩吸氧3分钟或深呼吸4次,增加摒饱和度和摒储备。
(2)去氮(denitrogenation):排出体内的N2,使肺泡吸入麻醉气体浓度迅速升高。
如吸入高流量氧时(成人约6L),2.5min后呼出气体中N2浓度可接近零。
(3)静注静脉麻醉药,如硫喷妥钠或异丙酚等,待病人神志消失后胸注肌松药,俟病人下颌松弛,胸肺顺应怀增加,即可进行气管内插管。
(4)为减轻气管内插管反应,可静注芬太尼2~5μg/kg。
(5)年老、体弱者可用咪唑安定或依托咪酯诱导。
以氯胺酮诱导时需
注意其对循环的抑制作用。
(6)如以琥珀胆碱行气管内插管时,为减轻其肌颤现象可先静注小剂量非去极化肌松药。
3、静吸复合诱导:于静注肌松药后,可同时吸入安氟醚或异氟醚1~2vol%,约2~3min后即可行气管内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