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悬索桥

悬索桥


35
概述
悬索桥的基本类型 ——按悬吊跨数分类
Ø 多跨悬索桥的缺点 当任意跨上有活载作用时,在主缆拉力的水平 分力于塔顶处重新达到平衡之前,塔顶将向水平分 力大的一侧产生较大的变位,随之在加劲梁上产生 较大的挠曲变形(挠度)和弯矩。 与三跨悬索桥相比,多跨(塔)悬索桥的结构柔 性太大,因而固有振动频率较低。 泰州长江公路大桥
17
概述
悬索桥的历史与发展(七)
Ø 20世纪70~80年代的欧洲与日本的悬索桥——第三次 发展高峰 Ø 主跨为1410m的英国恒伯尔桥 (Humber Bridge,1981 年)、主跨为1074m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穆罕默德二 世大桥(博斯普鲁斯海峡第二大桥,Fatih Sultan Mehmet Köprüsü,1973年)
悬索 吊杆 锚固
3
塔架
锚固
概述
悬索桥的优点
Ø 内力传递途径直接明确,高强悬索承担大部分荷 载,充分利用了钢丝的有利特性。 Ø 在材料用量和截面设计方面,大跨度悬索桥的加 劲梁(就工程数量讲,加劲梁在悬索桥中要占相当 大的比例)不是主承重构件,截面不需要随着跨度 而增加。跨度在600m及以上时,首先考虑悬索 桥。
9
概述
悬索桥的历史与发展(三)
Ø 1930年前后美国的悬索桥——第一次发展高峰 Ø 1903年建成的主跨为488m的威廉姆斯堡桥 (Williamsburg Bridge) 和1909年建成的主跨为 448m的曼哈顿桥 (Manhattan Bridge)。
10
概述
悬索桥的历史与发展(三)
Ø 1930年前后美国的悬索桥——第一次发展高峰 Ø 1931年建成的第一座突破千米的悬索桥——主跨 1067米的美国纽约华盛顿桥(George Washington Bridge) 。
28
概述
悬索桥现状——英式悬索桥
Ø 采用流线型扁平钢箱梁作为加劲梁。 Ø 早期采用铰接斜吊索,经塞文桥、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 以及恒伯尔桥的实践之后,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二桥中改 回为竖直吊索。 Ø 桥塔采用焊接钢结构或者钢筋混凝土结构。 Ø 索夹分为上下两半,在其两侧采用垂直于主缆的高强螺 栓紧固。 Ø 钢桥面板采用沥青混合料铺装。
26
概述
现代悬索桥的发展趋势
Ø 结构形式多样化 Ø 按锚固形式分:地锚(隧道锚和重力式锚)、自锚 Ø 按主缆形式分:平行主缆、空间主缆、单缆 Ø 按主塔形式分:单塔、双塔、多塔(多跨)
27
概述
悬索桥现状——美式悬索桥
Ø 主缆采用AS法架设。 Ø 加劲梁采用非连续的钢桁梁,适应双层桥面,并在桥塔 处设有伸缩缝。 Ø 桥塔采用铆接或者栓接钢结构。 Ø 吊杆采用竖直的4股骑跨式。 Ø 索夹分为左右两半,在其上下采用水平高强螺栓紧固。 Ø 鞍座采用大型铸钢件。 Ø 桥面板采用RC构件(钢筋混凝土板 )。 Ø 优点:可以通过增加桁架高度来保证梁有足够的刚度, 优点:可以通过增加桁架高度来保证梁有足够的刚度, 且便于实现双层通车。
32
概述
悬索桥的基本类型 ——按悬吊跨数分类
Ø 可分为单跨悬索桥、三跨悬索桥和多跨悬索桥等 。
a)单跨悬索桥;b)三跨悬索桥;c)四跨悬索桥;d)五跨悬索桥
33
概述
悬索桥的基本类型 ——按悬吊跨数分类
Ø 单跨悬索桥 常用于高山峡谷地区,两岸地势较高,采用桥 墩支撑边跨更为经济,或者道路的接线受到限制, 使得平面曲线布置不得不进入大桥边跨的情况。 当只有一岸的边跨地面较高或线路有平面曲线 进入时,也可以采用两跨悬索桥的形式(即一个边 跨与主跨的加劲梁是悬吊的,另一个边跨的梁体是 由桥墩支承的形式)。 采用这种形式的有香港青马大桥、日本来岛海 峡二桥等。
13
概述
悬索桥的历史与发展(五)
Ø 20世纪50年代悬索桥发展的复苏——风洞试验的兴起 Ø 1950年按原有跨度重建塔科马新桥(New Tacoma Bridge)。在新桥的设计中,对加劲梁利用风洞试验作 了反复的研究比较后,决定将加劲梁由钢板梁改为钢衍 梁,梁的高跨比从1/350提高到l/85,宽跨比从1/72提 高到1/47,并在桥面部分开有若干带状孔隙,以进一 步改善抗风性能 。
4
概述
悬索桥的优点
Ø 在施工方面,悬索桥的施工是先将主缆架好,可 以作为一个现成的悬吊式脚手架;与其它桥所用 的悬臂施工方法相比,风险较小,且安装不因跨 度增加而相应地增加工作难度。 Ø 主结构能很自然地拆成适宜的构件,重量和尺寸 都小,运输、架设方便。 Ø 可一跨跨越江河或海峡主航道,避免水中深水桥 墩的修建,满足通航要求。
18
概述
悬索桥的历史与发展(七)
Ø 20世纪70~80年代的欧洲与日本的悬索桥——第 三次发展高峰 Ø 1973年建成的日本第一座现代悬索桥——主跨712 米的关门大桥(Kanmonkyo bridge)
19
概述
悬索桥的历史与发展(七)
Ø 20世纪70~80年代的欧洲与日本的悬索桥——第 三次发展高峰 Ø 1988年建成的日本南备赞濑户大桥(公铁两 用),主跨1100米,采用新型的预制平行钢丝索 股代替传统的“空中纺缆法”编制主缆。
24
概述
悬索桥的历史与发展(八)
Ø 20世纪90年代以亚洲为主的悬索桥——第四次发展高峰 Ø 中国无锡江阴长江大桥 (1999年,主跨1385m )、中 国香港青马大桥 (1997年,主跨1377m) 。
25
概述
现代悬索桥的发展趋势
Ø 跨径越来越大,跨径3300m的悬索桥已在规划中。 Ø 梁高与跨径之比越来越小,从 l/40至l/400。 Ø 主缆安全系数随跨径增大而降低,已接近2.0。 Ø 结构整体刚度变小,使结构非线性问题、静力稳定 问题、抗风抗震问题更加突出,设计、施工难度加 大,要精心设计施工。
悬索桥现状——日式悬索桥
Ø 采用预制平行钢丝索股架设主缆,简称PWS法。 Ø 加劲梁主要沿袭美国流派的钢桁梁形式,但近年来对 于非双层桥面的加劲梁也开始采用流线型扁平钢箱 梁。 Ø 桥塔主要采用焊接钢结构,主要采用焊接方式,少数 采用栓接 。 Ø 吊索沿袭美国流派的竖直4股骑跨式。 Ø 鞍座采用铸焊混合方式。 Ø 采用钢桥面板沥青混合料铺装桥面。 Ø 主缆索股与锚碇内钢构架采用预应力工艺锚固。
20
概述
悬索桥的历史与发展(八)
Ø 20世纪90年代以亚洲为主的悬索桥——第四次发 展高峰 Ø 1998年建成的日本明石海峡大桥(Akashi Kaikyo Bridge),主跨1991米,是20世纪世界最大跨度悬 索桥 。
21
概述
悬索桥的历史与发展(八)
Ø 20世纪90年代以亚洲为主的悬索桥——第四次发展高峰 Ø 日本尾道—今治线上的来岛海峡大桥(KurushimaKaikyo Bridge),包括一桥(50+140+600+170)、二桥 (250+1020+250)和三桥(260+1030+250)。
36
概述
悬索桥的基本类型 ——按悬吊跨数分类
Ø 多跨悬索桥的缺点 在建桥条件需要采用连续作跨度布置时,可以 采用两个三跨悬索桥连续布置,中间共用一座锚碇 锚固这两桥的主缆,如日本本州四国联络线中的南 北赞大桥。
37
概述
悬索桥的基本类型 ——按主缆锚固方式分类
Ø 可分为地锚式悬索桥和自锚式悬索桥 。
7
概述
悬索桥的历史与发展(二)
Ø 第二代悬索桥开始采用吊杆将桥面与主索分开的 构造。
8
概述
悬索桥的历史与发展(三)
Ø 1930年前后美国的悬索桥——第一次发展高峰 Ø 1883年,第一座现代悬索桥,美国纽约布鲁克林桥 (Brooklyn Bridge),主跨486m。此桥除了具备现代 悬索桥的缆索体系外,还混有若干加强用的斜拉索, 为混合体系的缆索承重桥。
22
概述
悬索桥的历史与发展(八)
Ø 20世纪90年代以亚洲为主的悬索桥——第四次发展高峰 Ø 日本东京湾的彩虹大桥(Rainbow Bridge,主跨 570m )、北海道的白鸟大桥(Hakuchyo bridge,主跨 720m) 。
23
概述
悬索桥的历史与发展(八)
Ø 20世纪90年代以亚洲为主的悬索桥——第四次发展高峰 Ø 1997年建成的丹麦大海带桥(Great Belt bridge,主跨 1624m )
31
概述
悬索桥现状——中式悬索桥
Ø 加劲梁基本上都接受了英国流派的流线型扁平钢箱 梁型式 。 Ø 对吊索仍保持美国流派的竖直形式,但根据具体情 况分别采用4股骑跨式或双股铰接方式 。 Ø 对主缆架设方法引用日本的PWS法 。 Ø 对鞍座与锚碇内的锚固方式都分别偏向采用铸焊混 合结构与预应力锚固工艺 。
11
概述
悬索桥的历史与发展(三)
Ø 1930年前后美国的悬索桥——第一次发展高峰 Ø 1937年建成的主跨1280米的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 (Golden Gate Bridge) 。
12
概述
悬索桥的历史与发展(四)
Ø 20世纪40年代悬索桥发展史上从挫折——塔科马桥的 风毁 Ø 1940年建成的美国华盛顿州 塔科马桥(Old Tacoma Bridge),跨度853m,此桥的加劲梁是钢板梁,由于 加劲梁断面抗风稳定性差,建成当年的11月被风吹 断,事故发生时风速仅19m/s 。
15
概述
悬索桥的历史与发展(六)
Ø 20世纪60年代欧美的悬索桥——第二次发展高峰 Ø 1966年建成的英国塞文桥(Severn Bridge),首创 流线形箱梁桥面和混凝土桥塔,主跨988米的新型 悬索桥 。
16
概述
悬索桥的历史与发展(七)
Ø 20世纪70~80年代的欧洲与日本的悬索桥——第三次 发展高峰 Ø 主跨为600m的丹麦小海带桥(Lillebæltsbroen,1970 年)、主跨为1074m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斯普鲁斯 海峡大桥(Boğaziçi Köprüsü,1973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