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常见病证
治法
风寒 咳嗽,痰白稀薄,鼻塞流清涕,咽痒,头痛, 疏风散寒 咳嗽 恶寒发热,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宣肺止咳
外
感 风热 咳嗽,咯痰黄稠,或兼发热恶风,头痛咽痛, 疏风清热
咳 犯肺 汗出口干,舌苔薄黄,脉浮数。
宣肺止咳
嗽 燥热 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或痰粘难咯,或痰带 清肺润燥
伤肺 血丝,咳引胸痛,鼻燥,咽干,喉痛,舌尖红,
第二十二节:痹证 第二十四节:淋证 第二十五节:癫狂 第二 十六节:痿证
第一节 感冒
概述
• 感冒是因外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以头痛、鼻塞、流 涕、喷嚏、恶风寒、发热、脉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 病证。
• 病情轻者称“伤风”;病情重者,且在一个时期内引 起广泛流行的,称为“时行感冒”。
• 感冒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为多,有一定传 染性。
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外感 风热
外感 暑湿
气虚 感冒
阴虚 感冒
发热重,微恶风,或有汗出,头痛且 胀,咳嗽咯痰黄稠,口干微渴,咽喉 焮红作痛,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身热,微恶风,有汗不解,肢体酸重 或疼痛,头重而晕,咳嗽痰粘,鼻流 浊 涕,心烦,渴不多饮,胸闷泛恶, 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恶寒较重,或发热,热势不盛,头痛 鼻塞,咳嗽痰白,倦怠无力,气短懒 言,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热,或患者自觉发热而体温不高;发热而不恶寒, 或怯冷得衣被则解;发热时作时止,或发有定时, 且多感手足心热。 主要病机:阴阳失调、气血不足。
病因病机
1.阴精亏虚 • 阴液亏损 阴不济阳 阳气偏盛 阴虚内热 2.中气不足 • 中焦脾胃气虚 虚阳外越 阴火上冲 发热 • 或卫外不固 营卫失和 发热 3.肝郁化火
肺不肃
辨证论治
辨治要点
• 辨清外感和内伤之所属。 • 外感咳嗽,起病较急,病程短,并伴有外感表证,属
于邪实。 • 内伤咳嗽,发病较缓,病程较长,伴它脏见证,多属
邪实正虚。 • 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在临床上可相互转化或兼夹。 • 外感咳嗽治疗以祛邪利肺为主;内伤咳嗽以调理脏腑、
标本兼顾为主。
证型
证候
也”。 • 主要病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病因病机
一、外感咳嗽
• 外邪侵袭于肺 肺气壅遏不宣 清肃失常,肺气上逆 咳嗽。
二、内伤咳嗽
• 肺阴亏耗 失于清润 气逆于上; • 或肺气亏虚 肃降失司 • 或脾失健运 水谷酿成痰浊 肺失宣降; • 或肝气郁结化火 火逆熏灼肺脏 炼津为痰
降; • 或肺、肾气亏虚 不能纳气。
嗽 肝火 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痰粘难咯,咽干口 清肝降火
犯肺 苦,咳引胸胁作痛,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泻肺止咳
阴虚 干咳,咳声短促,或痰少而粘,或咳痰带血, 养阴清热 咳嗽 咽干,低热,颧红,盗汗,舌红少津,苔少, 润肺止咳
脉细数。
方剂
杏苏散
桑菊饮
桑杏汤
二陈汤
清金化 痰
泻白散 合黛蛤 散 百合固 金汤
舌苔薄黄,脉细数。
痰湿 咳嗽痰多而白粘,胸闷脘痞,纳呆便溏,身重 燥湿健脾
蕴肺 易倦,舌胖苔白腻,脉濡滑。
化痰止嗽
痰热 咳嗽,或气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色黄而粘, 清热化痰
内 壅肺 咯痰不爽,或痰中带血,或咯痰有腥味,胸胁 宣肺止咳
伤
胀满,咳时引痛,或有身热面赤,口渴欲饮,
咳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第四章 内科常见病证
内科病证目录
第一节:感冒 第四节:喘证 第七节:胸痹
第二节:内伤发热 第五节:血证 第八节:不寐
第三节:咳嗽 第六节:心悸 第九节:郁证
第十节:胃痛 第十一节:便秘 第十二节:黄疸
第十三节:胁痛 第十四节:臌胀 第十五节:泄泻
第十六节:头痛 第十七节:眩晕 第十八节:中风
第十九节:水肿 第二十节:腰痛 第二十一节:消渴
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痛头晕, 心烦口渴,手足心热,干咳少痰,舌 红少苔,脉细数。
辛凉解表
解表清暑 芳香化湿 益气解表
滋阴解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轻者,葱豉汤; 重者,荆防败毒 散 银翘散
新加香薷饮
参苏饮
加减葳蕤汤
第二节 内伤发热
概述
• 凡因脏腑气血阴阳虚损或失调而引起的以发热为主 要表现的病证。
临床特点: • 发热缓慢,病程较长;多表现为低热,有时可见高
• 病位:肺卫。 主要病机:卫表失司、肺失宣肃。
病因病机
1.外感邪气
• 本病的病因,主要是感受风邪为主。 • 但并非全由风邪所致,而是常与当令之时气相兼夹,且多发于
气候突变,寒暖失常之时,邪由皮毛口鼻而入,营卫失和,邪 正相争,肺气失宣而致感冒。
2.卫外不固
• 感受外邪是否发病,与感邪轻重和人体正气的强弱有关。 • 体质偏弱,则卫外不固,若起居不当、或寒温失调,或受凉淋
第四节 喘证
概述
• 喘证是以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 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 主要病机:肺失肃降、肾失摄纳。 • 与肺、肾二脏关系最为密切。
病因病机
1.外邪侵袭
• 风寒侵袭于肺 阻遏肺气 皮毛郁闭,肺气失于宣降; • 或风热犯肺 肺气壅实 清肃失司; • 或肺有蕴热,又为表寒所束 热不得泄,肺气上逆。
2.痰浊壅盛
• 痰浊日盛,上干于肺 肺气壅阻 气逆喘促;
• 痰蕴化热,或肺火素盛 炼液成痰 痰火交阻于肺 宣降而致喘促。
肺气不得
3.情志所伤
• 郁怒伤肝 肝气逆侮于肺 气机不利,升降失常 肺 气不得 宣肃 上逆而发喘证。
4.肺肾虚弱
• 久咳伤肺 气失所主 短气喘促; • 病久肺肾俱虚,或劳欲伤肾 肾失摄纳,出多入少 逆 气上奔而为喘。
• 肝气郁于内 郁而化火 发热
4.瘀血内阻 • 瘀血内结 气血不通 营卫壅遏 发热
5.内湿停聚 • 饮食不节 脾胃受损,健运失职 津液不运,积聚生
湿 郁久而化热
第三节 咳嗽
概述
•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以咳嗽或咯痰为主要表 现的病证。
• “咳”指有声无痰,“嗽”是有痰无声。 • 病位:主要在肺系。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
雨,或过度劳累,皆易感外邪为病。
辨证论治
辨治要点 • 本病邪在肺卫,辨证属表、属实,临证区别风寒、风
热、暑湿兼夹证及体虚感冒的特殊性。 • 治疗以宣肺解表为治疗原则。
风寒与风热感冒的鉴别 恶寒发热的孰轻孰重;渴与不渴;汗出与否;
咽喉红肿疼痛与否;脉象浮数与浮紧。
证型
证候
治法
方剂
外感 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四肢酸痛,辛温解表 风寒 鼻塞流清涕,喉痒或咳嗽声重,吐痰 宣肺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