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与控制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与控制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与控制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增大,但在市场经济和全球一体化进程中,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不断增加,加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与控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中小企业在公司治理机制、对财务风险的认识、财务风险决策、内部控制制度、技术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排除等方面,构建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标签:财务风险风险识别系统风险评估系统风险预警系统风险排除系统
1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与控制研究的意义
据资料显示到2009年底,中国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1023万户,目前中国中小企业总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发展,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外部不确定环境变化不断增加,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融资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监管力度、内部企业管理水平、高级人才数量等方面均不占优势,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才能确保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针对中小企业特点,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财务风险预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2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中,企业的实际财务结果与预期财务结果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它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在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表现为:企业的资金流效益降低或连续性中断,进而对企业的盈利目标、发展进程、甚至生存状况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

中小企业的经营是处在一个开放性的经济系统中,因此,引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复杂多变,二是企业系统内部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而引起。

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是企业无法控制的,本文重点分析企业系统内部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2.1 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

中小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发展而成,企业组织结构不健全,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家的素质提高滞后于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

这些因素导致决策一人说了算,员工只是忠实的执行决策,中下管理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严重受到抑制,决策的成败完全依靠决策者的智慧、经营才能和市场机会。

一旦决策失误就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形成财务风险。

2.2 企业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
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

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盲目扩张不注重内部核心力的打造,对外部环境变化引发的财务问题缺乏分析和应对能力,企业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仅停留在会计核算层面,企业管理层不能及时感受到风险的来临,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

2.3 财务风险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中小企业在投资决策中的投资方向、投资方案选择,筹资决策中的筹资时机、筹资规模、筹资结构确定,以及收益分配政策和分配方案的制定等方面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很多中小企业不会或不习惯采用定量财务决策;同时,常常会遇到决策者所获得的信息不能完整或真实的反映企业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状况,在决策中遇到采用不同财务方法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的情况,这时就要依靠主观判断,由于受决策人员知识水平的限制,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2.4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风险预警机制。

中小企业在管理中容易出现家长式管理,企业内部责权利不分,没有健全的财务决策、财务控制、风险预警、财务激励与财务监督机制,平时容易出现以情办事,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财务管理模式粗放,企业的财务风险无法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从而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2.5 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层出不穷,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人才缺乏;技术装备水平不很先进,技术壁垒性不强;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由此导致我国中小企业的自我积累能力偏低,对外融资困难,用于技术创新的资金很少,加大了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 建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不可能完全消灭,但是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逐步提高中小企业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降低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损失的范围和程度;同时可以促进中小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技术创新能力。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报和风险排除四个层次出发,建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成分析框架。

3.1 建立财务风险识别系统。

大多数财务风险是可以监测的,风险识别系统就是对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进行连续、系统的监测,对得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和分析,并借助一定的经验和方法,监测风险源,发现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征兆。

中小企业在建立财务风险识别系统时,可以选取对财务风险影响较大的若干指标,建立财务风险识别指标体系,来识别风险。

财务风险识别指标可以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

常用的定性指标有:宏观经济环境指标包括经济形势、经济体制改革动向、政治风险、行业或地区影响等指标。

法律环境指标主要有国家对企业、行业及相关行业经营活动的法律法规政策指标。

金融市场环境指标主要包括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企业资金筹集等方面的指标。

常用的定量指标有:企业
偿债能力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包括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企业赢利能力指标,包括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权益净利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等指标;获利能力指标,包括内部收益率、还贷能力指数、赢利指数、投资回收期等指标。

3.2 建立财务风险评估系统。

财务风险评估系统是根据风险征兆的变化状况,对财务风险识别指标体系,设置财务风险的警界区间,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判断实际财务风险的损失程度。

在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估时,应根据中小企业规模、特点、所处行业等情况设置财务风险警界区间,注意上述指标的变化趋势,对风险加以分析,考虑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影响。

3.3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中小企业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制度;利用财务风险评估系统产生的资料,与指标数据相比较,当有超出或低于警界区间的情形发生时,表示企业财务状况有不健全的症状产生,预警系统应发出警示,提请管理者注意。

通过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风险征兆的形成、发展形式、状态进行监测,及时对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变化进行反映,适时报警,查找产生风险的警源,及时发出警报。

3.4 建立财务风险排除系统。

财务风险排除系统是指在对预警系统报告的风险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警源形成原因及过程,确定应对风险的管理措施,将财务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范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小企业风险排除方法应根据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方法。

通常有以下方法可供企业选择:回避风险法,控制风险法,降低风险法、分散风险法、转移风险法、自保风险法和债务重组法等策略,中小企业应灵活运用尽可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中小企业通过建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排除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使企业在管理中形成各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预警职能组织,把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融入企业管理过程之中,让董事会、管理者、员工共同承担风险监控的责任,将财务风险尽量控制在萌芽阶段,对已出现的财务风险能够采取妥善措施,使中小企业能够有效规避和应对风险,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勇星,秦秋英,李由胜.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选择策略,2010年01月.
[2]秦江波,干冬梅.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信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2010年03月.
[3]刘国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应确立的指标体系,2010年03月.
[4]卞光掌.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J],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2009年第
1期.
[5]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经济科学出版社[M],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2010年03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