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法律法规体系——法的适用规则
法的适用规则是指在适用法律规范过程中,遇到法律规范相互冲突时,选
择适用法律规范所应遵守的法定具体规则。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除宪法外,已经制定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及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规范性文件,数量极大。
由于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主体不同,难免会出现不一致或者相互冲突的情况,使适用法律处于两难境地。
因此,需要制定法律以明确在遇有法律规范之间存在冲突时,选择适用法律规范的具体规则。
《立法法》确立了以下适用规则:
1.上位法的效力高于下位法
上位法是效力等级处在高位阶的法。
下位法是效力等级处于低位阶的法。
在不同位阶的法律规范发生冲突时,应当选择适用高位阶的法律规范,既“上位法优于下位法”,这是解决法律冲突的一般规则。
由于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定主体、制定依据和制定程序不同,其效力等级也不相同。
具体内容如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上级政府规章的效力高于下级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对法律、行政法规作出的变通规定具有优先适用效力;经济特区法规对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作出的变通规定,在经济特区内有优先适用的效力。
确立法的效力等级的目的,是用于解决法律规范冲突时的选择优先适用问题,并非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遵守法律的选择依据。
等级效力不同的法律规范均具有法的强制力和拘束力,都必须遵守。
2.同位阶法律规范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各自权限范围内实施
同位阶法律规范是指没有上下高低之分,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法律规范。
如同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之间、自治条例之间、单行条例之间、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它们都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3.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
所谓特别规定,是指根据某种特殊情况和需要规定的调整某种特殊社会关
系的法律规定。
所谓一般规定,是为调整某类社会关系而制定的法律规范。
这项规则是对同一机关制定的同位规范性文件之间不一致时,选择适用法律规范的
规则。
特别法与一般法具有相对性。
如《土地管理法》关于土地的征占用规定属于一般法规定,而《森林法》关于林地的征占用规定则属于特别法规定,前者规定与后者规定不一致时,应当优先适用后者。
4.新的规定优于旧的规定
这项规则也是适用同一机关制定的同位规范性文件不一致的情形。
理解新
的规定优于旧的规定这一规则,需要与法的溯及力区别开来。
本项规则是在两个规范性文件都是现行有效的情况下,并且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时,应当选择适用新的规定。
如《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合同一方乘人之危,迫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为无效合同。
而《合同法》第54条则将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纳入可撤销合同的范围。
因《合同法》颁发在后,自合同法生效之日起,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应认定为可撤销合同而不再属于无效合同。
5.不溯及既往原则
法的溯及力是指关于法是否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即法对它生效前所发生的
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问题。
如果适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是没有溯及力。
法的溯及力是法的效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法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是一项法治原则。
任何法不能要求人们去
遵守立法者尚未颁布的法律规定,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和行为一般应当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这是大多数国家公认的一般原则。
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如我国《刑法》〉第12条笫1款规定了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又如,一些司法解释规定在其生效后对尚未审结和受理的案件,具有溯及力。
6.对法律规范之间冲突的裁决机制的规定
《立法法》明确了不同规范性文件之间的效力等级,并确立了解决法律规范之间冲突时的适用规则,但仍然没有完全解决法律规范之间发生冲突的全部问题。
如对同一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适用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和新法优于旧法这两项没有先后顺序的并列规则时,该两项规则之间也会发生冲突。
《立法法》根据各类立法主体之间的监督权限,对法律规范之间冲突的裁决机制作了如下规定:(1)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2)根据授权制定的行政法规和经济特区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又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3)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适用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
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④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