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结构总结word版

钢结构总结word版

第1、2、3章材料与设计原理绪论:钢结构的特点和主要应用范围第一节钢材的力学性能一、强度⏹屈服强度fy--设计标准值(设计时可达的最大应力);⏹抗拉强度fu--钢材的最大应力强度,fu/fy为钢材的强度安全储备系数。

⏹理想弹塑性--工程设计时将钢材的力学性能,假定为一理想弹塑性体二、塑性--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性质⏹重要指标--好坏决定结构安全可靠度,内力重分布,保证塑性破坏,避免脆性破坏。

⏹用伸长率衡量三、韧性--钢材在断裂或塑变时吸收能量的能力,用于表征钢材抗冲击荷载及动力荷载的能力,动力指标,是强度与塑性的综合表现。

用冲击韧性衡量,分常温与负温要求。

四、冷弯性能--钢材发生塑变时对产生裂纹的抵抗能力。

是判别钢材塑性及冶金质量的综合指标。

第二节钢结构的破坏形式⏹塑性破坏与脆性破坏,疲劳破坏⏹影响因素--化学成分、冶金质量、温度、冷作硬化、时效、应力集中、复杂应力。

第3节钢材性能的影响因素一、化学成分-C、S、P、Mn、Si二、冶金与轧制三、时效四、温度-正温与负温,热塑现象、冷脆现象五、冷作硬化六、应力集中与残余应力-残余应力的概念以及它的影响。

七、复杂应力状态-强度理论,同号应力,异号应力。

第4节设计原理⏹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分项系数表达式。

⏹两种极限状态-正常使用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可靠性--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通称⏹失效概率--结构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可靠度--可靠性的概率度量,在规定的时间内(设计基准期-分5、25、50以及100年),规定的条件(正常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可靠度的控制--控制失效概率小到一定水平。

第五节钢材的品种、牌号与选择⏹品种-炭素钢Q235;低合金钢Q345、Q390、Q420⏹牌号的表示方法-Q、屈服强度值、质量等级(碳素钢A~D,低合金钢A~E),冶金脱氧方法(F、b、Z、TZ)⏹影响选择的因素结构的重要性(结构的安全等级分一级(重要),二级(一般),三级(次要))、荷载情况(动、静荷载)、连接方法(Q235A不能用于焊接结构)、环境温度。

第4、5章钢结构的连接第1节钢结构的连接方法与特点⏹焊接连接-对接焊缝,角焊缝⏹螺栓连接-普通螺栓,高强螺栓⏹铆钉连接-已基本被高强螺栓代替。

第2节焊缝连接一、焊接特性1、焊接方法-电弧焊(手工,自动埋弧以及气体保护焊)、电阻焊和气焊。

2、特点-省材、方便、适用强;热影响区变脆,残余应力与变形,质量变动大。

3、焊缝缺陷-裂纹、气孔、未焊透、夹渣、烧穿等。

4、焊接形式⏹按焊件相对位置-平接(对接)、搭接以及垂直连接。

⏹按施焊位置-俯焊(平焊)、横焊、立焊以及仰焊。

⏹按截面构造-对接焊缝及角焊缝第3节对接焊缝的构造与计算一、构造⏹破口形式-I型、单边V型、双边V型、U型、K型及X型。

⏹引、落弧板⏹变厚度与变宽度的连接-≥1:4斜面。

⏹质量等级与强度-一级综合性能与母材相同;二级强度与母材相同;三级折减强度二、计算--同构件。

第4节角焊缝的构造与计算一、构造⏹角焊缝分直角与斜角(锐角与钝角)两种截面。

⏹直角型又分普通、平坡、深熔型(凹面型);⏹ 板件厚度悬殊时角焊缝设计及边缘焊缝 二、受力特性⏹ 正面焊缝应力状态复杂,但内力分布均匀,承载力高; ⏹ 侧面焊缝应力状态简单,但内力分布不均,承载力低。

⏹ 破坏为45o 喉部截面,设计时忽略余高。

三、角焊缝的计算第5节 普通螺栓连接一、连接性能与构造 ⏹ 受剪连接的破坏形式--板端冲剪、螺杆受弯、螺杆剪切、孔壁挤压、板件净截面(直线、折线)。

构造满足前两种,(e ≥2do ;∑t ≤5d )。

⏹ 受剪连接受力方向螺栓受力不均,一定长度时需折减。

⏹ 受拉连接以螺杆抗拉强度为承载力极限。

⏹ 施工及受力要求,螺栓有排布距离要求(栓距、线距、边距、端距)。

⏹ 分精制(A 、B 级)及粗制(C 级,不能用于主要受力连接) 二、计算1、单个连接承载力 ⑴、受剪连接⏹ 抗剪与承压: ⏹⏹ ⑵、受拉连接 ⏹⏹ ⑶、拉剪共同作用()w f f f f f ≤+⎪⎪⎭⎫ ⎝⎛∑∑22τβσ26we Mf l mh M=σyx P T f I I rT I r T +⋅=⋅=τwff we f f l h N βσ≤=∑2wf w e f f l h N ≤=∑2τb VVb Vfd n N 42π=bc b c f td N ∑=()b c b V b N N N ,min min =bt e b Vf d N 42π=122≤⎪⎪⎭⎫⎝⎛+⎪⎪⎭⎫ ⎝⎛b t t b V V N N N N bc V N N ≤⏹ 2、螺栓群连接计算 ⏹ ⑴、轴力或剪力作用 ⏹⏹ ⑵、弯矩轴力共同作用 ⏹⏹ ⑶、扭矩、轴力、剪力共同作用 ⏹⏹ 其中: ⏹ 3、连接板强度计算 ⏹ 第6节 高强度螺栓连接 ⏹ 一、高强螺栓的受力性能与构造⏹ 按计算原则分摩擦型与承压型两种,两者的异同点。

⏹ 摩擦型抗剪连接的最大承载力为最大摩擦力。

⏹ 承压型抗剪连接的对答承载力同普通螺栓(N bmin )。

⏹ 注意当连接板件较小时承压型的承载力小于摩擦型。

⏹ 受拉连接时两者无区别,都以0.8P 为承载力。

⏹ 板件净截面强度计算与普螺的区别为50%的孔前传力。

⏹ 受剪连接时,螺栓受力不均,同普螺应考虑折减系数η。

⏹ 由于承压型设计的变形较大,直接承受动荷不易采用。

⏹ 设计认为摩擦力主要分布在螺栓周围3d 0范围内。

二、计算㈠、摩擦型螺栓连接计算 1、抗剪连接2、抗拉连接 (抗弯时旋转中心在中排)bb N V n N N n min min ;η==∑-=21min i y My n N N bt i N y My n N N ≤+=∑21max ()()bVv y T Y N x T xN N N N NN ≤+++=2112111()()∑∑+=+===2211221111;;;i i Ty i i T x V y Nx y x Tx N y x Ty N nVN n N N Pn N N f bv v μ9.0=≤PN N b t t 8.0=≤3、拉剪共同作用 ㈡、承压型螺栓连接计算计算方法同普通螺栓连接,应注意⏹ 抗拉承载力 ⏹⏹ 拉剪共同作用⏹ 抗弯时旋转中心在中排 第6章 轴心受力构件 第1节 概述⏹ 钢结构各种构件应满足正常使用及承载能力两种极限状态的要求。

⏹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刚度要求-控制长细比 ⏹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受拉-强度;受压-强度、整体稳定、局部稳定。

⏹ 截面形式:分实腹式与格构式 第2节 强度与刚度⏹ 净截面强度-轴压构件如无截面消弱,整稳控制可不验算强度。

⏹ 刚度-注意计算长度。

⏹ 有截面削弱的轴心拉杆承载力的验算第3节残余应力对受压构件变形、静力强度、疲劳强度、稳定的影响 第4节 轴压构件的整体稳定⏹ 典型的失稳形式-弯曲失稳、扭转失稳及弯扭失稳; ⏹ 理想构件的弹性弯曲稳定-欧拉公式; ⏹ 弹塑性弯曲失稳-切线模量理论;⏹ 实际构件的初始缺陷-初弯曲、初偏心、残余应力; ⏹ 初始缺陷的影响; ⏹ 肢宽壁薄的概念;⏹ 格构式截面-缀条式与缀板式;⏹ 格构式轴压构件换算长细比的概念与计算;PN N P N n N N b t t t f b v v 8.0;)25.1(9.0=≤-=≤μPN N b t t 8.0=≤122≤⎪⎪⎭⎫⎝⎛+⎪⎪⎭⎫ ⎝⎛b t t b V V N N N N 2.1bc V N N ≤PN N b t t 8.0=≤⏹格构轴压构件两轴等稳的概念(实腹式同);⏹单肢稳定性的概念。

⏹掌握整体稳定的计算公式与方法(稳定系数4类截面,柱子曲线);第5节实腹式截面局部稳定⏹局部稳定的概念-板件的屈曲,局部失稳并不意味构件失效,但是局部的失稳会导致整体失稳提前发生;局部稳定承载力与支承条件、受力形式与状态及板件尺寸有关。

⏹局部稳定的保证原则-保证整体失稳之前不发生局部失稳➢等稳原则-局部稳定承载力等于整体稳定承载力。

➢等强原则-局部稳定承载力等于某一整体稳定达不到的强度值。

⏹局部稳定的控制方法-限制板件的宽(高)厚比。

⏹掌握工字形截面局部稳定的计算公式与方法(长细比的取值问题)。

⏹轴心受压柱脚与基础的连接方式第6节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的计算⏹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计算方法⏹格构式柱分肢的稳定性第7章受弯构件(梁)第1节概述⏹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控制梁的变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强度、整体稳定、局部稳定⏹梁的截面:型钢梁与组合梁⏹梁格布置:简单梁格、普通梁格、复杂梁格。

第2节梁的强度与刚度⏹梁的工作状态➢弹性阶段-边缘屈服➢塑性铰-全截面屈服➢考虑部分发展塑性,塑性发展系数⏹不考虑塑性发展的情况-(动力荷载、翼缘宽厚比)⏹掌握工字型截面的塑性发展系数⏹ 梁的强度-抗弯、抗剪、局部承压及折算应力(掌握计算方法-系数的取用、验算部位) ⏹ 梁的刚度-控制挠跨比 第3节 梁的整体稳定⏹ 失稳机理、影响因素--重点掌握⏹ 梁的失稳形式--弯扭失稳(侧向弯扭失稳) ⏹ 提高梁整体稳定的措施⏹ 由临界弯矩公式和规范提供的梁整体稳定性系数对于0.6需调整。

第4节 梁的截面设计⏹ 型钢梁设计-檩条设计方法及内容⏹ 焊接板梁设计-梁高度的确定-最小高度、最大高度及经济高度。

第5节 梁的局部稳定与加劲肋 一、翼缘的局部稳定⏹ 保证原则-等强原则 二、腹板加劲肋⏹ 腹板局部稳定的设计原则 ➢ 限制高厚比-不经济,不采用➢ 允许局部失稳-考虑屈曲后强度(轻钢结构采用) ➢ 用加劲肋减小腹板支承尺寸提高局稳承载力(普钢) ⏹ 加劲肋的种类-横向、纵向及短加劲肋。

⏹ 加劲肋的布置和作用 ⏹ 加劲肋的构造⏹ 支承加劲肋-加强的横向肋,除满足横向肋的构造要求外,还应满足受力要求。

⏹ 支承肋分平板式与凸缘式-凸缘式应控制凸缘长度≤2t⏹(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yf t b 235151≤yf t b 23513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