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是谁演讲

我是谁演讲

我是谁演讲我是谁演讲篇一《我是谁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一名中国公民,一名党员,同时也是一名人民教师。

再次认真研读、学习过刘云山同志的《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文章后,作为一名党员、一名人民教师我对于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新的体悟。

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作为公民,作为党员,作为老师要清楚“我是谁”、要知道“为了谁”、要明白“依靠谁”可谓之“三谁”。

一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个人的身上都赋予着有不同的使命。

对应不同的身份问问自己“我是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才能回答自己“为了谁”和“依靠谁”。

“我是谁”我认为,年少时的我们懵懵懂懂,不懂得身上所肩负的责任。

年少无知,不懂得可以依靠谁、为了谁。

在成长的过程中是父母和老师教导。

而现在我们同样扮演不同的角色成为一名党员,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党员的我在面对“我是谁”这个问题上应视学生为亲人、让学生做主人,始终摆正同学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评定的“三自”机制。

同时有主导意识,顾及大全。

而无论扮演什么角色,从事什么职业,我们都是一名普通的公民,需知心力所向,有明确的认知。

要清楚“我是谁”不能够将自己定位为太轻或太重,甚至迷失方向,不知何去何从。

不能只懂得成心索取、无心奉献的;忘了自己的身份,丢了自己的责任的等等。

大凡这些人,都是没有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没有牢牢记住自己的职责,而忘记我是谁的人。

人生一世“为了谁”?回答肯定是不一致的,有人说为了祖国和人民,有人说为了集体,有人说为了父母和儿女,还有人说为了事业和前途,诸如此类的说法我们先不评价其对与错,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唯己而为是最可怕之为。

姜太公辅文王兴周,可以说是厚积薄发而游刃有余。

而遵循自然之道的重要法则是不能以一己之利而不顾他人;不能以一己之利而伤害国家、企业和家庭;不能以一己之利而悔恨终生。

人生不是来世界索取的,而是在遵循自然之道的基础上为优化依存自然而奉献的。

人是不可能绝对独立生存的,是因为有了国家、有了优越的社会制度和体系、有了集体、家庭、他人,才有了自己生存的基础。

所以,人要有感恩之心,要有回报家人、他人、企业、集体、社会和国家的心理动机和自觉行为。

从老师的角度上看,是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的。

全校工作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

教师工作一定要以学生为本、真心诚意地为学生服务,教师的最终目标是要引导动员学生为实现他们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学习,不断取得进步,早日成为国之栋梁!作为老师“依靠谁”,我认为应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

学生的健康成长始终是第一位的。

因此,教师在教育引导学生过程中应始终贯彻“学生路线”: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只有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观、教师引导的服务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长足发展。

有正确思想的指引,才会有正确的人生。

想要紧紧抓住大学生的思想,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教师就要深入学生中间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工作。

例如:主题班团会、观看教育宣传电影、慰问社会福利机构、座谈、调查问卷、集中学习和讨论社会热点问题等各类形式。

让枯燥的理论学习生动起来,让大家乐于接受。

“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是新形势下教师教育引导学生需要了解的问题之一。

弄清“我是谁”,才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弄清“为了谁”,才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弄清“依靠谁”,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

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朝着理想的目标努力奋进。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发言稿曾几何时,有许多初步教坛的教师也有过成就名师的梦想,也有过与学生促膝长谈的耐心……。

可是,不经意间,内在的惰性消磨了曾经的梦想,生活的琐屑吞噬了自己的斗志,自己与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以至于真的把自己当成了“老教师”,即所谓的“老师”。

庆幸的是,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定会唤醒沉睡的部分老师,也让我重新对自己的教育人生进行了静静思考——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思考一:为了谁?——我们的工作不仅影响一个孩子,还影响着几个家庭。

选择了教师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就等于选择了崇高,选择了艰辛,同时也就选择了责任。

我们的一切工作是为了谁?答案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这就是教师的工作,这就是教师的职责。

从心里热爱学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宽容学生,宽容学生的每一个错误。

因为爱会产生智慧,爱与智慧会改变人生。

思考二:依靠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执政之基。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用“小米加”打败“武装到牙齿”的蒋家王朝,重要秘诀就就在于我们党生存发展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

陈毅元帅曾形象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群众用独轮车推出来的。

群众是我们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力量之源,也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力量之基。

在教育事业中,弄清了“依靠谁”,我们才能找到工作的方向。

我们要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汲取群众智慧,从领导、同事、家长、朋友、学生中获取动力,获取智慧。

思考三:我是谁?——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学生就是我们工作和服务的对象。

我们大多数老师还是班主任。

教师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起到引领、指导、监督的作用。

工作中我们应该耐心细致地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将学生视为亲人,把学生当作主人,以学生为主体。

明确“我是谁”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每个教师来说非常重要。

只有弄清“我是谁”,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定位自己、摆正自己,从而更好为学生授业解惑,摸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成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教师,不可能很轻松,一个很轻松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因为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教师,不可能很富裕,一个很富裕的教师,不可能是一个高尚的教师,因为教书育人是一项长久艰辛、讲究奉献的事业;如果教师把轻松和富有作为幸福追求,那么肯定永远都不幸福。

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有人会说,教师的幸福应该是没有夜以继日的作业批改,没有呕心沥血的教案准备,没有没完没了的琐事纠缠和教学改革。

是一日三餐?是买什么车?买什么房?都不是。

其实,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幸福很简单――它就在课堂上学生的求知眼神里;就在学生刨根问底解决疑惑的喜悦里;就在实习中学生熟练操作、按时完成每次课题的过程中,在自己指导下学生完成的每一个合格工件中;就在活动中学生成长的心灵里;就在探究中学生发展的智慧里;就在学生成功路上沉甸甸的收获里。

就是学生毕业多年后还能认同你;就是学生热爱、崇拜你,家长信任、感激你,同事敬重、佩服你,领导欣赏、肯定你,社会认可、赞赏你。

而一次乏味的讲课导致学生的昏昏欲睡,一次考试的某个学生的不及格,一次因自己的教育不到位而让学生犯错的失落……这些都会让教师寝食不安。

可以说每一位合格的教师都是活在学生的喜怒哀乐之中。

一个教师的幸福,就在于你可以自信地说,自己曾经对许多人的一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你可以自豪地想,自己对得起教育的责任和使命;你可以满足地认为,所有的付出无愧于学生的信任、家长的目光。

我是谁演讲篇二《我是谁演讲》各位领导、评委、同事: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寻常岗位,何不做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教师》当听到题目“我是谁”的时候,小小的问题居然难住了我,我究竟是谁呢? 想到临近毕业的时候,我在图书馆读到一本书,是当代教育大家干国祥老师的《破译教育的密码》。

干国祥名字并不足够响亮,起初他是一名乡镇中学教师,吸引我的是直到今天他也没有太多的光环和头衔,不是不能,而是不愿意。

儿童原本的天真、好奇渐渐退化,应试教育让他们过早地学会争斗、计算和幸灾乐祸。

干老师想给孩子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让他们能够从容地应对一切生活的诱惑与压力,成为幸福的孩子。

梦使得他与苏州大学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等人一起,来到祖国最边远的大草原,在经常停水停电气候异常的鄂尔多斯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新教育实验。

这得到了国家的支持,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这项公益性事业,道路并不平坦,学校的运行甚至要靠爱心人士的捐赠,然而他们面对一切艰难险阻,迎难而上的执着打动了我,我想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人生意义吧。

学校里没有工资,只有几百元一月的基本生活费,工作的门槛却不低,除非你呈交一万字的个人阅读史,你得用自己的精神成长史打动他们。

这么傲娇的事业我成了它的粉丝。

花了两天时间写了词真意切的文章,几乎要抛开一切,只身前往无亲无故的大草原。

时光飞逝,转眼已过三年。

当初的种种想法随着升学压力的逐年增加渐渐淡去。

现在的我也逐渐明白,寻常岗位不意味着就要走向平庸。

还记得,刚毕业的我,带着孩子们在青华园玩盲人走路的游戏,在游戏中教会他们相互信任;还记得活动课上教他们朗诵,孩子们摇头晃脑、投入感情时满眼含泪的样子;还记得举办诗歌创作大赛,孩子们写出了“春天到了,我想把花儿埋在土里,等到了秋天,再拿出来,让秋天也有花的香。

”这样大师级的作品。

还记得,孩子们在QQ上得知我的生日,为我送来大大的手工作品纸质蛋糕;还记得,运动会上,我一路奔跑为他们加油,时隔一年,孩子依然在作文中表达感激之情。

还记得,孩子们纷纷称呼我为雁姐,悄悄地把自己的小秘密和苦恼告诉我,向我寻求帮助。

得到孩子信任的老师是多么幸福!青春正好,何不去做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教师!愿在以后的工作中依旧做意气风发的自己,愿我们的孩子,在母语的空间里,精神得到自由的飞翔,情感得到健康的成长,智慧发出闪耀的光芒!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我是谁演讲篇三《我是谁演讲稿》“与孩子们一路同行”演讲稿察右后旗明德小学徐峰尊敬的各位领导,辛勤的同仁们;我演讲的题目是《与孩子们一路同行》。

在大力推进党的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在深入开展“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活动背景下,我深切感受到,是党的群众路线带给了我们更多的工作动力,让我们看到了一路播撒的重要价值。

因为,在和孩子们的一路同行中,我们拥有的是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快乐和幸福!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教育故事,一起去诠释“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深刻内涵。

那是在2000年的9月,初出茅庐的我被学校领导委以重任,带上了我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班。

带着激情与梦想,我与孩子们一起启程了。

六年里,我对学生投入了太多的情感和精力,那时候学校条件差,我和孩子们一起生火炉,一起做值日,记得班上有几个留守的住校孩子,衣服穿得很破旧。

冬天,小手冻得跟胡萝卜似的。

于是,我把一些衣服送给他们。

每逢周末,我会领上这些孩子到家里吃顿便饭,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殚精竭虑,不耻下问。

经历了六年的摸爬滚打,我所带的班级在毕业统考中,竟考出了全旗第一的好成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