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指山风景区调研报告1

五指山风景区调研报告1

五指山风景区旅游资源现状调查一周前我们去了位于海南五指山市的五指山风景区,对当地的旅游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

调研是通过对五指山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区位条件、开发条件、适应范围五个方面展开的。

在去之前,我们了解了五指山的传说,顿时对五指山心生向往。

从前,海南岛上没有五指山的,是一块平原。

在这块平原上,居住着一对夫妻,生了五个儿子,七人整天劳动,只能开垦半亩荒地。

有一夜,丈夫梦见白胡子老人指点,从土里找到一把宝锄和宝剑,把荒地变成了良田。

父亲临死时,嘱咐儿子好好地管好土地。

父亲死后,五个儿子遵从父-亲的遗嘱,把宝剑作为陪葬,同时埋下土去了。

这个消息传到坏人亚尾的耳朵里,他便派数百人来,杀死了母亲,把五个儿子捉了起来,逼他们交出宝剑,用火烤他们,他们流下来的泪水把平原冲成了五条溪。

他们死后,四面八方的熊、豹、白蚁、毒蜂、恶鸟,成群结队的扑来,把亚尾和海贼统统咬死了,并搬来许多泥土和大岩石,把五个儿子的尸体埋了,堆成五座高高的山。

从此以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五个儿子,便把这座山叫做五子山。

后来,又因为五子山直竖着,好像五个手指头一样,人们就把它叫作“五指山”。

我们3月19号早上十点从三亚出发,十二点到达五指山市。

在汽车上我们十分兴奋,为了这次未知的旅途。

海南省山林繁多,从三亚前往五指山的道路有百分之七十是盘山公路,这对于没走过盘山公路的我们来说异常新鲜。

沿途的风景十分美丽,令我们赞叹不已。

到达五指山市之后,新鲜感一扫我们行路的疲惫,开始欣赏起这座城市。

我们在大街上逛的时候,发现客运站及少数的店铺招牌上的地址一栏都还有“通什”两个字,甚至在问路时,他们说五指山距离通什有多远。

当时我们感到很疑惑。

在问了他们后才知道,五指山市原名为通什市,“通什”黎语原称“冲山”,“通什”二字是以黎话语音用汉字海南话音注写的。

“通”为树下,“什”为田地,合起来的意思是:高山上许多古树包围着一片田地,系山高水寒。

2001年7月正式改名为五指山市。

在了解这些历史背景后,对于有些五指山市居民口中的“通什”就没有疑问了。

五指山市位于海南岛中南部腹地,是海南省中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到五指山,不算到海南。

可见五指山有多大的影响力。

市周围群山环抱,森林茂密,是有名的“翡翠山城”。

她为海南岛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海榆中线贯穿全境,北上省会海口车程不足3小时,南下海滨城市三亚车程不足2小时。

五指山通用直升机场正在建设中,机场通航后将建成五指至岛内各主要旅游景点和城市的航空网络。

市区海拔328.5米,是海南岛海拔最高的山城。

山清水秀,四季如春,有“天然别墅”之称。

我们在五指山市并没有停留多久,因为一心向往着五指山风景区。

在简单的了解下市区之后,我们在客运站坐上了去水满乡的客车。

水满乡是位于五指山市五指山脚下的一个村庄,那里有原始黎族母亲河——水满河。

水满河由五指山原始森林的山泉水汇聚而成。

水满乡距五指山市28公里,距三亚市区约110公里,距海口至三亚东线高速陵水路口约100公里。

五指山自然保护区面积21万多亩,有保存完好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

山区更有大片的原始热带森林,物种丰富,五彩斑斓。

正是为了保护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1985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五指山省级保护区,2003年由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五指山保护区总面积13435公顷,是海南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内植被类型多样,珍稀动物繁多,植物种类丰富,具有典型的原始雨林特征。

五指山热带雨林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并称为全球保存最完好的三大热带雨林。

五指山保护区有8种典型的热带植被类型,包括:热带地低湿润雨林、热带沟谷雨林、热带山地雨林、热带半落叶阔叶林、热带亚高山矮林、热带山顶苔藓矮林、热带高山灌丛以及草地。

地区至今保留着浓郁的黎苗民族风情,因此更具魅力,民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就是代表之一。

它被国际旅游组织列为A级旅游景区,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极具神秘色彩。

五指山林区是一个蕴藏着无数百年不朽良树的绿色宝库。

依仗着独厚的天然历史资源,成了参天古树和奇珍异兽的聚集地,森林中木本植物1400种,高级珍贵木材150多种,药用植物1000多种,还有名贵的五指山兰花100多种。

动物种类繁多,野生动物524种,占全国动物种类的22.2%许多生物种属为五指山区所独有。

热带雨林区有600多种蝴蝶,占中国蝶种的50%,它是唯一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的蝶种。

它保持着很多的第一:我国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生物基因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在我国和全球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大价值。

2、海南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有13435公顷;热带原始林面积最大,有9063公顷;3、我国热带林海拔最高和相对高差最大的保护区,海拔高度在250米-1867米之间;4、我国热带植被类型最多,植被垂直带谱最完整的自然保护区,其中,亚高山矮林(山顶矮林)在热带地区为五指山特有;5、五指山空气洁净无粉尘,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含量8000个,居全国前位,是纯天然氧吧。

五指山风景区极具历史价值、考古价值,吸引了无数专家前去考究。

五指山风景旅游区还与著名的神州第一漂相近,都在美丽的水满乡,两地相距10分钟路程,方便游客游玩。

距离市区28公里的地方还有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和距市区20公里的琼崖纵队司令部旧址以及距市区1000米的阿陀岭森林公园,都是五指山市的旅游景点,都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我们在第一天彻底休息之后,20号一早我们就背着食物和水开始攀登五指山,从早上八点出发,历时七个多小时,于下午三点多重新回到山脚。

身体的疲惫劳累自不必说,除去这些,我们确实体验到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爬山”。

在爬山途中,参天古树、珍奇植物等等让我们大饱眼福。

五指山海拔1867米,主体面积211平方公里,峰峦起伏呈锯齿状。

从山下到山顶,路途遥远,山路陡峭,体力较差的人群不太适合攀岩,包括小孩、孕妇、老人及有高血压等疾病的人群。

由于山路陡峭,在上山过程中,攀登者需要依靠裸露的树根向上攀岩,这样,攀岩者需要有足够的体力才能爬到山顶。

但是有足够的体力爬到山顶并不代表这类人就适合爬五指山。

因为在上山过程中需要依靠树根攀岩,而在下山过程中,那些裸露的树根反而成为阻碍游人下山的障碍物。

有了树根的阻隔,人们需要合理的控制身体行进的速度以防冲出山路。

结合这两条,五指山比较适合青年人和中年人攀爬,对于老年人和儿童则量力而行。

由于五指山的开发还不是很完善,山路主要是游人踩出来的,所以山路的宽度较小,只能一股到两股人流通过。

鉴于其宽度的范围,在行进过程中,攀爬者除适量照相外不适合做其他活动项目,否则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安全,还会影响其他游客的活动。

从五指山回学校后,组员一起根据我们拍的照片对五指山的美学价值进行了较激烈的讨论。

我们认为五指山能被称为风景名胜资源,是因为它满足成为风景名胜的三个主导因素。

第一,地质地貌特点以及其他的自然条件特点,如植被、水文、气候、天象等;第二,观赏得视觉效果和审美特色;第三,人文因素的特点及其在该风景名胜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构成了资源的主题。

自然景观资源,是指以自然事物和因素为主的景观资源,可分为天景、地景水景、生景四个类别。

人文景观资源是指可以作为景观资源的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景象与历史成就,是以人为事物和因素为主的景观资源。

可分为园景、建筑、史迹、风物四个类别。

自然性对于风景名胜资源的美学特征是首先需要具备的。

人们用“雄”“奇”“险”“秀”“幽”“旷”“奥”来形容自然景观。

五指山是海南第一山,它的森林由于原始性而导致神秘,神秘而诱发人们探奇欲望,越是原始的就越具有神秘性,对旅游者而言,刺激力越强,使人产生兴奋程度也越强。

同时原始的森林与旅游者环境距离越大,因而美学价值越高。

它的森林景观中物种组成可以根据其物种多少来划分多样化程度,一般划分时可依据组成森林景观的乔木、灌木及较高大的多年生草木等来划分,一个相对多少的等级。

山中森林景观随季相而变化,其优势或亚优势树种及各层植物的物候变化使整个景观在不同季节里呈现出不同的外貌。

主要表现在叶的变化,树木长势(嫩枝色彩),果实等方面。

一般常绿林分美学价值较高而主林层季相变化不大,但是在常绿林分中林下灌木变化及本身颜色变化亦是很明显,只是色阶变化不大而已。

五指山1867米的高度给人雄伟之感;参天古树让人感到既雄奇,又敬畏;而它那盘根错节的树根成为我们上山的阶梯和扶手,这不能不称为奇特;伫立在山上的松柏,在长年的风吹拂下,变得像迎客松一样的秀美;山上的树木很浓密,所以几乎感觉不到太阳的炙热,斑驳的光线从树缝中投射到土地上,给人幽幽之感。

人文性是风景名胜资源在形象性的基础上经过于人类社会生活相联系而赋予景观以人文美的特征。

通什市毛岸苗村、番茅黎寨、中华民族文化村、海南民族博物馆,尤其五指山地区至今保留着浓郁的黎苗民族风情,因此更具魅力。

五指山还有以野牛肉、五脚猪、灵芝蟹、蚂蚁鸡等四大名菜为主的美味佳肴。

并且盛产野菜,革命菜、白花菜、新娘菜、雷公笋、树仔菜多达数十种,这些野菜取天地之精华、没有污染。

山兰甜酒和竹筒饭更是闻名遐尔。

五指山把自然美和人文性相结合,并在美学自然性中融入了大量社会、历史、生态的信息,是它的资源能够世代相传,具有长久不衰的生命力。

据统计,五指山景区目前平均每天接待游客量仅在30人左右,大量游客从车程仅一小时之距的东线高速公路,与五指山擦肩而过。

“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

”这是海南名贤丘浚描写五指山的脍炙人口的诗句,而李双江的一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更是让五指山名扬四方。

但作为中国的名山,海南的象征,五指山的旅游资源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

结合历史价值、区位条件、美学价值和适应范围这四个方面,关于海南五指山的开发条件方面我们做了简要的分析。

首先,五指山确实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品牌效应、生态结构和空气资源,这些都是五指山旅游开发的无形资产,但是五指山有效旅游供给略有不足,服务行业不够完善。

比如现有旅游产品无力激活和撬动旅游市场,则是制约五指山旅游的“燃眉之急”。

五指山目前的景点除了“水满河热带雨林观光栈道”和“观山点”之外,没有其它成型的旅游产品。

长时间以来的无产品、无特色。

再如,每天从五指山市里到水满乡的往返车辆安排太少,五指山市对五指山的宣传力度不够大,酒店宣传不够到位,都让游客对目的地产生迷惑甚至犹豫要不要去的心理状态等等。

所以必须立足于本地特色,加上科学有效的开发利用和营销策划,避免五指山旅游的冷温状态。

其次,五指山是海南热带雨林群落最为典型、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由于五指山的重要生态价值,长期以来人们对五指山的旅游开发都不敢轻举妄动,这正是五指山的旅游开发与它的知名度形成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