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遗传育种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品种:指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主要性状遗传性能比较一致、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以及饲养条件、生产符合人类需求的产品(肉、蛋等)的家畜或家禽。

2.培育品种:是指有明确的育种目标,在遗传育种理论与技术指导下,经过较系统的人工选择育成的品种。

3.重叠作用:指有两对基因的显性作用是相同的,个体内只要有任何一对基因中的一个显性基因,其性状即可表现出来,只有当这两对基因均为隐性纯合时,性状才不被表现,而这两对基因同时存在显性时,其性状的表现与只有一个显性时是一样的。

4.系水力:也叫保水力,其测定方法为(肉样总水分-压后损失水分)/肉样总水分所得的百分比。

5.数量性状:由微效多基因(polygenes)所决定,性状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表型变异是连续分布。

6.遗传力:群体中各数量性状受遗传因素影响的程度。

7.重复力:同一数量性状在同一个体多次度量值间的相关程度。

8.剂量补偿效应:在哺乳动物中,细胞质中的某些调节因子能使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异染色质化。

只有一条X染色体具有活性,这样就使得雌、雄动物之间虽然X染色体的数量不同,但X染色体上基因产物的剂量是平衡的,这个过程就称为剂量补偿。

9.基因组印迹:也称亲本印迹(parent imprinting),是指基因组在传递遗传信息的过程中,通过基因组的化学修饰(DNA的甲基化;组蛋白的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等)而使基因或DNA片段被标识的过程。

10.表观遗传: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来传递非DNA序列信息的现象。

11.联会: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

12.纯合子:成对基因相同者。

13.限性性状:某个性别才表现的性状。

14.转录:以DNA为模板合成信使RNA的过程。

15.单体-2n-I,(abcd)(abc)。

16.发育:以细胞分化为基础的质变过程。

17.后裔测定:以后代的表现为基础的选种方法。

18.异质选配:以表型不同为基础的选配。

19.专门化品系:按照选育性状可分的原则而建立的各具一组优良性状的品系。

20.选择强度:标准化的选择差。

21.复等位基因:群体中占据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的两个以上的基因。

22.杂合子:成对基因不相同者。

23.从性性状:在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或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的一类性状。

24.倒位:同一条染色体上的片段发生了180‘颠倒。

25.遗传力:群体中某一性状育种值方差占表型值方差的比例。

26.生长中心:生长速度最后达到高峰的部位。

27.系谱测定:根据祖先的记录来评定种畜种用价值的方法。

28.轮回杂交:两个或两个以上种群杂交所获杂种母畜轮流与亲本品种公畜交配,获得商品杂种的方法。

29.育种值:基因的加性效应。

20、群系:根据群体继代选育法而建立的品系。

30.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

31.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位置,但以不同方式影响同一性状的两个基因。

32.测交:n代与隐性亲本的交配。

33.伴性遗传:由性染色体上非同源部分的基因控制的遗传。

34.重复率(力):同一性状不同次生产周期所能重复的程度。

35.性染色体,因性别不同而有差别的染色体。

36.性能测定:根据个体表型值的高低予以选留的选种方法。

37.同质选配:以表型相似为基础的选配38.单系:以一头优秀系祖为基础建立的品系。

39.纯种繁育,在本种群范围内,通过选种选配、品系繁育、改善培育条件等措施,以提高种群性能的一种方法。

40.基因频率:在一个群体中某一基因对其等位基因的相对比例。

41.基因突变,染色体上—定位点的化学变化。

33、遗传相关:两性状育种值之间的相关。

42.选择反应:由于选择而在下一代产生的遗传反应。

43.一股配合力:一个种群与其他各种群杂交所能获得的平均效果。

44.特殊配合力,两个特定种群杂交所能获得的超过一股配合力的杂种优势。

45.家系选择:根据家系均值的高低进行的选择。

46.家系内选择:从每个家系中选留表型值高的个体47.翻译:似信使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48.上位作用:一个位点上的某一对基因抑制另一位点上另一对基因的作用。

49.回交:n代与亲本个体的交配。

50.基因交换,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间发生片段交换的现象。

51.伴性基因:位于x或2染色体上非同源部分的基因。

52.料肉比:肥育期饲料消耗量与肥育期的总增重之比。

53.屠宰率:胴体重(猪:去头,蹄,内脏;牛、羊:另要去皮) 占屠宰前空复重的比率。

54.累积生长:一定时期肉的累积增重。

55.生长:以细胞增大和细胞分裂为基础的量变过程。

56.易位:两对非同源染色体间某区段的转移57.缺体,有一种同源染色体成员全部缺失的生物(2n-2,(abc,abc))。

58.绝对生长:一定时间内的绝对增长量。

59.致死基因,导致母畜怀孕期间胚胎中途夭折或出生时死亡的有害基因。

60.基因型频率型一个群体中某千性状的各种摹因型的比率。

61.遗传漂变:在小群体中,由于机误而造成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

62.同型交配:同基因型的交配63.数量性状:遗传上由微效多基因控制,表现为连续变异的性状64.质量性状:表现为不连续变异的性状。

65.多因一效:多对基因控制一个性状。

66.选择差:留种畜某一性状均值与群体均值之差。

67.杂种优势:杂种在生产性能,生长势,繁殖力,饲料报酬等方面优于其68.近交:血缘关系相近的个体间的交配。

69.基因型:一个性状或一个个体的基因组成。

70.杂交:完全或不完全的异型交配。

71.表现型:生物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72.互补作用:两对或两对以上的显性基因相互作用而决定为另一性状的作用。

73.引种:把外地或外国的优良品种或品系引进当地直接推广或作为育种材料的一项工作。

74.风土驯化:家畜适应新环境的复杂过程。

75.经济早熟性:在一定饲养管理条件下家畜早期达到某一体重的能力。

76.世代间隔:上一代与下一代的时间间隔。

77.同胞选择:根据同胞的成绩来评定个体的种用价值的方法。

78.近交系:采用连续全同胞或亲子交配建立的品系。

79.亲缘选配:考虑交配双方亲缘关系远近的一种选配。

80.近交衰退:由于近交使后代的许多性状性能较前有所减弱。

81.顶交:近交系公畜与无亲缘关系的非近交系母畜交配。

82.三元杂交:先两个种群杂交,产生的杂种母畜再与第三种群公畜杂交,以生产经济用畜群。

83.双杂交:先用四个种群分别两两杂交,然后再两杂种间进行杂交,产生经济用畜群。

84.退化:品种的特性发生了不利的遗传变化。

85.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影响多个性状。

86.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达尔文把有利变异的保存和不利变异的淘汰叫做自然选择。

87.人工选择(artifical selection):通过人工方法淘汰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保存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

88.样本:从总体中按一定方法抽取部分具有代表性个体,这部分个体称为样本。

89.选择:体现在个体对后代的贡献不同。

当具有特殊的基因型或表型的生物与其它基因型生物竞争表现出优势时,选择就出现了。

90.数量性状:从外观上不易区分其差异,需要度量,由多基因决定,变异分布呈正态分布。

91.品种:是人工选择的产物,是畜牧学的分类单位。

92.亲缘选配:根据亲缘关系的远近进行选配。

93.家畜育种学:是以数量遗传学、生物统计学、分子遗传学等为基础,研究家养农业动物新品种选育和繁育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94.驯养:人类为了某种目的从自然界中猎捕回来野生动物,加以驯服而成;是人类无意识的行为。

95.驯化:经过人类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饲养、选择与育种,动物的体型发生巨大变化,完全失去其野性,生活习性发生根本改变,对人类有很大依赖性。

是人类有意识的行为。

96.物种:是具有一定形态、生理特征和自然分布区域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

97.种:是一个独立的交配系统。

98.品种(breed):家畜品种是家畜物种在长期的人工干预下发生内部分化,形成表型一致并具有稳定遗传的生态、生理特征,在产量和品质上比较符合人类要求的群体。

99.品系(line,strain):在品种内部,一些有突出优点的并能稳定遗传的亲缘个体所形成的类群称为品系。

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100.遗传:子代基本上与亲代相似的现象。

101.变异:子代与亲代、子代个体之间表现出不完全一样的现象。

102.同源染色体:在大小、形态、着丝粒的位置、染色粒的排列等都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103.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

104.细胞周期: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105.性状: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性的统称。

106.表型: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7.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

108.突变:染色体上某一个基因位点内发生了化学结构的变化。

109.基因频率:一个群体中某一基因占其等位基因总数的相对比率。

110.基因型频率: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间的比率。

111.近交:6代以内双方具有共同祖先的公母畜交配。

近交衰退:由于近交,家畜的繁殖性能、生理活动以及与适应性有关的各性状,都较近交前有所削弱的现象。

112.品种: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的遗传性比较异质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群体,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以及栽培或饲养条件,在产量和品质上比较符合人类的要求,是人类的农业生产资料。

113.品系:一群具有突出优点,并能将这些突出优点相对稳定地遗传下来的种畜群。

114.随机交配:在一个有性繁殖的群体中,任何个体与所有异性个体都有相同的交配机会,即任何与异性个体的结合都是随机的。

115.群体有效含量:在近交增量的效果上群体实际头数所相当的理想群体的头数。

116.杂交:不同种群之间的公母畜的交配。

117.杂交优势:杂种后代(子一代)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诸方面的表现优于亲本纯繁个体的现象。

118.配合力:种群通过杂交能够获得杂种优势的程度。

二、选择填空1、根据细胞的结构和遗传物质在细胞内的分布,可将生命有机体划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高等动物的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核和完整的细胞结构,其结构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2、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主要包括染色丝、次缢痕、染色体基质、着丝粒、随体。

3、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这两类化学物质所组成。

4、染色体可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5、细胞分裂的方式可分为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两种。

6、细胞周期分为间期和有丝分裂期,其中有丝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7、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包括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连锁交换规律。

8、变异的类型大致可划分为遗传的变异和表现型的变异。

9、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到位和易位四种类型。

10、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包括整倍体的变异和非整倍体的变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