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课程:“音乐欣赏”
和声方面:和声呈现为最重要的一部分,非谐和性 因素增加了,大、小调调式的感觉虽然存在,但因 为经常的转调常被淡化
结构方面:在浪漫主义思潮的鼓动之下,曲式多已 脱离了原有的结构,作曲家开始为作品加注标题, 更有不少新的体裁名称出现,例如叙事曲、诙谐曲、 交响诗、幻想曲、即兴曲、艺术歌曲等。
[名作欣赏]
➢ 《第六(田园)交响曲》
F大调 贝多芬作曲 大约完成于1808年
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由他亲自命名为 《田园交响曲》,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 题的作品之一,也是其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 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
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 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 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这部作品 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 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 忆,写情多于写景"。整部作品细腻动人, 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第五号 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
欧洲传统音乐四大流派的风格特征
此前的巴洛克音乐(1600~1750)风格
总的印象: 高贵庄严 气势雄伟 富有动力 常给人以崇高感
风格特征:
旋律方面:乐句多为四小节或八小节,短巧简明。 音乐中的曲调明白而变化丰富
节奏方面:节奏明显易懂,变化单纯,引领整曲音 乐进行。速度的变化不大
和声方面:对位法技术的运用非常普遍,呈现出强 大的复调音乐特征。和弦大、小调式的感觉很明确
➢ 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奏鸣曲式
主部 主题:
副部 主题1: 副部 主题2:
主题 发展:
第二乐章 (溪边景色) 奏鸣曲式
第三乐章 (乡民们欢乐的聚会)
三部曲式
A部分主题1: A部分主题2:
B部分主题
第四乐章 (雷电----暴风雨)
自由曲式
第五乐章(暴风雨过后愉快 和感恩的心情)
第二乐章,行板,降E大调,6/8拍子,奏鸣曲形式。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 稍快板, g小调, 3/4拍子, 具 有第一乐章那种民谣风味。
第四乐章,甚快板,g小调,2/2拍子,奏鸣曲形式,乐 章充满令人产生亢奋的狂热情绪,但仍有抑郁的色彩!
第三乐章
小步舞曲
稍快板
g小调
3/4拍子
[名著欣赏]
巴赫:
音
<ALLEGRO MODERATO>
乐
<ALLEGRO BWV971> <VIOLIN CONCERTO
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NO.1\BWV1041
赏
亨德尔:<水上音乐> 亨德尔:<焰火音乐>
古典乐派( 1750~1820)音乐风格
总的印象:注重音乐的逻辑性 艺术形式严谨 音乐语言清晰简明
另一部是1843年为《仲夏夜之梦》所写 的戏剧配乐,其中的序曲就选用了当年 所作的序曲。
《仲夏夜之梦》序曲是门德尔松的代表 作,它曲调明快、欢乐,是作者幸福生 活、开朗情绪的写照。
曲中展现了神话般的幻想、大自然的神 秘色彩和诗情画意。
强调风格的高雅 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 取精神
风格特征:
旋律方面:乐句工整、对称,强弱转变丰富,渐强、 渐弱经常被灵活地应用在乐曲之中
节奏方面:乐曲整体的速度稳定且变化少。音乐的
效果注重平稳、平衡的质感。低音伴奏部分常出现 固定的分解和弦的节奏型态
和声方面:作品中的和弦变化有序而合于理论,谐 和、单纯而严谨,呈现为主调音乐风格
回旋奏鸣曲式
呈示部主部主题
[名作鉴赏]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第三乐章 回旋曲式
(德)贝多芬 作曲
乐章图式(回旋曲式) A+B+A+C+A
(A)主题:
(B)第一插部:
(C)第二插部:
[名著欣赏]
贝多芬: 《第七交响曲》 第二乐章
➢
完成于1812年
《第七交响曲》虽然是无副标题的作品, 但是人们通常喜欢把它称之为“舞蹈性 的交响曲”、“舞蹈的颂赞”。在贝多 芬所有没有副标题的交响曲当中,这部 作品也是最受人欢迎的。它拥有贝多芬 所写出的最著名的慢版乐章以及最著名 的快板乐章,所以它的地位终究是九大 交响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
完成于1788年,整部交响曲热情洋溢,乐思带有感情化
这首交响曲虽然仍能听出巴洛克音乐的痕迹,但还是促使 当时的绝对音乐向前迈进了一步,当它在十九世纪初于莱 比锡演奏之际,曾受到“战栗”或“沉缓”等字眼的评语。
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步步接近“浪漫”的作品。
作品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很快的快板,g小调,2/2拍子,开头在中提 琴和弦的伴奏下,由小提琴演奏充满优美哀愁的第一主题。
《仲 夏 夜 之梦 》序曲
(用多主题的奏鸣曲式写成)
(德)门德尔松 作曲
(Mendelssohn1809-1847)
门德尔松为莎士比亚的喜剧《仲夏夜之 梦》共写过两部音乐作品
一部是在1826年作者十七岁那年所作的 钢琴四手联弹《仲夏夜之梦》序曲,次 年改编成管弦乐曲,被称为是音乐史上 第一部浪漫主义标题性音乐会序曲
音乐织体:不同乐器声部常以对比的方式演奏,其 竞奏的效果,有着明确的强、弱对立特色,使得音 乐灵活明艳。在乐曲之中,各声部均模仿着同样的 音乐动机,再把动机以繁复的手法搭配呈现
[名作欣赏]
➢维瓦尔第·《D小调大协奏曲》第一 乐章、快板、作品3第11号——(选 自清唱剧《弥赛亚》)
➢J·S·巴赫《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亨德尔《阿里路亚》
浪漫乐派(1820~1920)音乐风格
总的印象:是对古典乐派的扬弃 注重个性化的效果 不受形式的支配 偏重于色彩和情感表达 有主观、空想的因素
风格特征:(见下页)
旋律方面:乐句已非固定的四或八小节模式,而且 乐句的长度都有相当大弹性
节奏方面:节奏复杂多样化起来了,为能制造出高 潮迭起的效果,不规则节奏的应用触目皆是,乐曲 的速 度并不保持一定
曲式方面:作曲家热衷于主题贯穿手法,或对主题
做各种发展、变形等手法,细致地组织出具有主题
交织特色的乐段。音乐少有描写性的成分,乐曲多 以奏呜曲、交响曲、协奏、重奏等体裁的名称存在
[名著欣赏]
➢海顿:第94交响曲(惊愕) 第二乐章
[名著欣赏]
➢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
莫扎特 作曲
这是莫扎特最后的三大交响曲之一,是他的交响曲中最广 为人知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