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摘要要使民营企业持续健康进展,必须加强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这是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最高信念、是企业的经营哲学、是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的内在灵魂、是企业生存与进展的生命基础。
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民营企业的必定选择。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1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1.1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势(1)竞争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民营企业对市场机制作用十分敏感,由此形成了努力拼搏的动力,这种特性恰恰是国有企业所缺乏的。
打算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不用奔驰就能够舒舒服服的活下去,企业奔驰的紧迫性远没有民营企业强烈。
(2)市场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
民营企业每时每刻都在观看市场,查找空白地带,一旦发觉,就立即调转船头,迅速赶到。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企业实际上先有市场,再有企业,它们是在发觉市场空档后才成立的。
强烈的市场意识使民营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
(3)创新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
做往常没有做过的事,做不人还没有做过的事,这往往是民营企业最想做的事,也是民营企业快速进展的重要缘故。
技术上的不断追求,是民营企业的生命,也是民营企业成功的保证。
(4)效率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在一些电视剧中,民营企业家只是出入宾馆、酒楼,吃喝玩乐的人。
事实上,作为投资者,他们正承担着风险的压力。
他们在追求每一个技术信息,在查找每一个商机。
竞争的压力使他们强迫自己把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5)风险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风险,是指可能发生的蚀本。
同时,高风险的背后也隐含着超出常规的机遇。
因此,每个企业必须慎重对待风险,同时又要勇于面对风险。
国有企业往往不能处理好风险问题。
一方面,他们敢于乱投资、乱贷款、乱担保,因为蚀本的钞票有名无主;另一方面,他们大可不必没事找事去担风险,5%的利润足以使他们写出一个好的工作总结。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反,一方面,300%的利润将唤起他们舍命的狂热;另一方面,60%的失败机率足以使他们平复旁观。
(6)人才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基础。
每一个企业都希望人才济济。
然而,有人才不等于有人才意识。
只有把人看作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才是真正的人才意识。
许多民营企业老总讲过一句话:“只有留得住人才,才能留得住公司的技术风格和产品信誉。
”还有的民营企业在总结进展经验时讲,成功=人才+机会+机制,三者缺一不可。
在那个公式中,人才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7)服务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灵魂。
从商品到货币,被马克思称之为危险的一跳。
假如这一跳不能被用户需求的双手接住,那么,接住它的将是坚硬的岩石,那个问题关于民营企业来讲,尤为重要。
假如第一次跳跃失败,他们再也没有第二次试跳的机会。
由于这些缘故,民营企业更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他们总是想用户之想,急用户之急,千方百计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许多公司向用户的承诺是“我们会做得更好。
”1.2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民营企业的价值观处于低层次、追求单一经济效益的状态。
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价值观的形成、传播与扩散处于被动状态,大多在被约束情况下进行。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精神和价值观、企业目标、企业形象、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制度、行为准则、企业容貌、作风礼仪等,它们处于不同的地位。
其中,企业价值观是核心要素,阻碍和决定其他要素的形成和传播。
这种差不多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征确实是人们的思维被动的去适应某些规章制度的约束,从而限制治理者和职员对文化的积极传播及对最高理念的追求,使企业文化的运行处在“为我”的状态,难以形成强力型的核心文化力,大大降低了整体企业文化的推动力,客观上抑制了物质生产力的提高。
(2)民营企业文化的形成、进展与扩散都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缺乏政治观指导。
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没有较好的建立在党的思想建设的基础上,未能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导致企业文化基础薄弱。
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体现在思想建设和行为规范的全过程。
由于这一过程的企业文化建设常常依靠企业家、治理者的思想信念,未能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中,使思想大多局限在传统的只顾企业利益的经济考虑方面,而未从政治的高度来考虑国家或全社会的利益,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无法形成信仰支撑体系和文化传播体系,大大降低了职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缺乏统一完整的企业经营理念和长期进展战略。
企业文化的形成源——企业家文化仍然停留在传统时期,未能自我形成理念、境地点面的全然革命,阻碍了企业文化向更高层次的飞跃。
实践表明,企业家的理念和价值观决定着企业家文化的进展方向及所处的层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关键的因素。
然而,许多企业家的理念与价值观却只限于经济方面。
如只有较低层次的经济理念、经济价值观,没能进展到高层次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价值观等,确实是讲,未把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并努力为之奋斗。
2 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举措2.1 全面提高企业家素养,塑造企业家文化(1)企业家人格的提升。
企业家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陶冶自己的情操,形成崇高的品行、宽敞的胸襟,真正从单纯追求利润转变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的企业家。
(2)企业家素养的提高。
企业家要从多方面汲取知识营养,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开拓视野,驾驭不断成长的企业,才能适应以后进展的需要。
(3)企业家要自觉进行理念改革,重塑高层次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家的价值观是核心价值观,决定着企业价值观的形成和作用的大小,也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龙头,应摆到最重要的位置上。
而企业家要树立核心价值观,就应从思想深处形成最高理念,自觉开展理念革命,实现由经营理念到政治理念乃至最高理念的飞跃。
2.2 提炼独具特色的企业价值观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一个民营企业在提炼价值观时,应考虑下列因素:(1)企业性质。
民营企业文化因企业性质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个体企业与私营企业不一样,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不一样。
因此,一个民营企业首先要依照本身的性质选择适当的价值标准。
例如工厂能够从产品动身树立“向社会提供最优产品”的价值标准,商场则能够依照本身经营特点提倡“顾客至上,一切为顾客服务”的价值标准,实际上这确实是制定企业的最高经营目标。
(2)企业的成员及其构成。
不同类型的人以及他们的组合方式都会阻碍企业文化的形成。
每一个人在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一员往常,大体都差不多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是相容、互补或是互斥,这些关系错综复杂,直接阻碍到企业的价值观能否为每一个成员所同意。
(3)企业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法律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阻碍企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
如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气氛会阻碍成员对企业的关怀程度与一体感,社会传统文化对人们改变旧观念、同意新的价值观念的能力也有专门大的阻碍。
总之,只有在认真分析研究各种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才能确立既体现企业特色,又为全体企业成员和社会同意的价值观。
2.3 创立最具激励机制的企业精神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平台企业精神的提炼,实际上确实是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取得成效的过程,创立和提炼它,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企业精神的形成,不仅需要较长的时刻,而且需要我们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不断地利用各种途径进行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心理培育,同时要反复地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并在实践中及时提炼出其中的优秀部分,几经反复后,再用最简单概括的语言,总结出其中的精华,由此形成企业意识中最具激励的东西——企业精神。
不难看到,企业精神的创立,实际上确实是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结出的硕果。
因此,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促成企业精神的形成和创立。
创立企业精神,不是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而是利用企业精神激发职员的热情,形成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工作合力,继而又炼出更新的精神成果,不断推进两个文明的建设。
2.4 确立高标准的企业道德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培育企业道德,这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企业道德是企业职员的重要行为规范。
道德对行为的软约束与厂规厂纪对行为的硬治理相配合,不但能够弥补硬治理难以面面俱到的局限,而且能够使职员的行为自觉地指向企业目标的实际。
同时,企业道德还必须依靠于一定的利益基础,否则就会流于空谈。
浙江十大发明企业家之一的祝强,企业在如日中天时后院起火,原任公司副总经理、自以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妻舅,以资产分割为由,将祝强推上被告席。
红极一时的广东“太阳神”在鼎盛之日,“兄弟都成了对手”,它今天的竞争对手之中,相当一部分确实是往常的“旧部”。
这些现象不仅造就了企业营运的混乱、资产的流失、规模的削损、人才的流失,而且对企业道德带来灾难性打击,最终直接阻碍企业形象、企业竞争力和凝聚力。
2.5 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要求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努力为之服务,这是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企业形象是一个综合概念,一般认为包括理念识不、行为识不、视觉识不,又称CI。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形象,并把它作为进展企业的战略措施,却并非易事。
为此,企业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尽力推销自己,刻意地建立有特色的营销文化和企业识不系统,这就最容易涉及到法制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问题。
企业形象要在社会中保持长久不衰,其内在保证是观念和行为的崭新、超前。
然而,有些民营企业错误的理解了“崭新”和“超前”的含义,因此乎广告成了王婆卖瓜、猫的名片画成了虎、产品成了他人专利的复制、售后服务成了推销的幌子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关键就在于经营指导思想不明,缺乏法制规范意识和职业道德,玷污了他们的企业形象。
应当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企业形象,在社会中应表现为对社会的真挚热忱和对自己蓬勃进展的信念,必须通过一系列的道德规范、治理规范、工作标准来实行,为此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紧密配合是不行的。
只有通过对职工进行“四德”教育,提高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水平,加强他们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让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在法律同意的范围内进行,如此,企业树立的形象才会在社会形成“信任感”、“可靠感”、“美誉感”,良好的形象才更具有持久性。
2.6 提高职工素养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要从提高职工素养抓起,这与培养“四有”新人是一致的。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素养之间是一种“大厦”与“基石”的关系。
职工素养如何,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兴衰,良好的企业文化反过来又能够陶冶职工情操。
因此,提高职工的思想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等,是现代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而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然任务是造就新一代“四有”新人,这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是一致的,因此,必须坚持不懈的以马克思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职工,在实践中造就和培养一批得力能干的企业进展生力军,让企业涌现出一批具有崭新面貌的“公司人”、“形象人”,促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在全社会都形成一种新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