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地理能力测试
第I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交通运输耗能是指将单位重量产品移动单位距离所消耗的能量(单位:千克标准煤/万吨公里),其大小主要受地形地势、经济水平、运输方式(公路大于铁路,铁路大于水运)和综合运输网密度的影响,图1为我国15省区交通运输耗能分布图。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交通运输耗能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A.南方小于北方B.东部小于西部
C.沿海大于内陆D.平原大于高原
2.与青海比较,四川交通运输耗能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起伏大B.平均海拔高度大
C.水运比重小D.综合运输网密度小
3.据影响因素分析,下列省(区)中交通运输耗能大小可能与湖南省相似的是
A.贵B.晋C赣D.宁
2015年10月16日,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正式签署了共同建设和运营雅万高铁(雅加达至万隆)项目协议,标志着中国高铁走出去取得历史性突破。
图2为雅万高铁示意图。
据此完成4~6题。
4.从上海将建设雅万高铁的机械设备通过海运运往雅加达,要经过
A.台湾海峡B.马六甲海峡C.白令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
5.建设雅万高铁需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B.寒潮C.风沙D.地震
6.雅加达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成都(30. 4°N,104°E)的时间大约为
A.3个月B.6个月C.9个月D.12个月
图3为某城市1980年、1995年和2010年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人口密度(单位:千人/平方千米)剖面图。
据此完成7~9题。
7.1980 ~2010年,该城市人口持续增长的区域是
A.城区B.中心城区和城区
C.近郊区D.中心城区和近郊区
8.导致该城市1995~2010年各区域人口密度变化的原因是
①第二、三产业向城区迁移②近郊区交通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③城区绿化面积增大,环境不断改善④近郊区土地价格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下列城市结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图4a、图4b分别是某国不同地区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和夏半年(5月至10月)耕地播种面积占本地区耕地总面积比重图。
据此完成10 -11题。
10.导致图4a中I、Ⅱ两区域比重不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热量B.光照C.水源D.土壤
11.导致图中Ⅱ地区冬、夏半年比重不同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市场D.劳动力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2题~第4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6.(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伏尔加河(图7)是欧洲最长河流,发源于东欧平原上的瓦尔代丘陵,注入里海,全长3688千米,落差256米,河水主要靠积雪融水补给。
流域内资源丰富,人口密集,是俄罗斯工业、农业和内河航运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俄罗斯在伏尔加河上修建了众多的水电站,年平均发电量达395亿千瓦小时(度)。
同时,还修建了佚尔加一顿河、伏尔加一波罗的海等运河,使伏尔加河与波罗的海、黑海和白海(北冰洋)航运联为一体。
表2和图8分别为图7中①、②两地气候资料和建电站前相对流量季节变化图。
(1)说出①、②两地的植被类型。
(4分)
(2)说出与①地比较,②地主汛期在时间上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12分)
(3)简述伏尔加河开发利用对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8分)
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柑橘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水果,低温冻害是影响其生长的主要障碍。
对柑橘的利用除鲜果和柑橘汁外,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科研机构相继从柑橘果品中分离提取出橙黄色素、柠檬苦素、食用纤维素等许多功能性成分,这些高附加值产品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而在这方面我国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图9a和图9b分别是我国江南丘陵某地198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示意图。
(1)该地士地利用的变化,使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减少,请分析其成因过程。
(8分)
(2)冬季夜晚,图9b中②地的柑橘树比①地更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请说明原因。
(8分)
(3)有人建议在该地大力发展柑橘加工工业,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出理由。
(6分)
42.(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冬季日本雪灾频发。
图10为日本位置和山地分布示意图。
指出日本雪灾分布的主要地区,并分析原因。
43.(10分)环境保护
霾(又称灰霾)是悬浮在近地面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千米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
它的形成除与污染物的排放有关外,还与大气运动、降水等天气现象有关。
图11为广州(实线)和郑州(虚线)多年平均盛日数的季节变化图。
比较两城平均霾日数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140分)
1.B
2.A
3.C
4.A
5.D
6.C
7.C
8.D
9.B 10.C 11.B
12.D 13.C 14.B 15.B 16.A 17.B 18.A 19.D 20.D 21.B 22.C 23.C
24.A 25.B 26.D 27.C 28.B 29.C 30.D 31.D 32.B 33.D 34.B 35.A
第Ⅱ卷(160分)
36.(24分)
(1)①地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或温带针阔混交林或亚寒带针叶林)(2分),②地为温带荒漠(或荒漠草原)(2分)。
(2)差异:②地(主)汛期开始早结束晚,汛期长(4分)。
原因:该河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2分),
②地纬度低,春季气温回升快(早),汛期开始早(2分);②地位于河流下游,汛期除积雪融水补给外,还接纳了中、上游河段的来水,所以汛期结束晚,汛期长。
(4分)
(3)发电站提供充足电力,促进流域内资源的开发和工农业发展(2分);修建的水库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2分)和农业灌溉(2分);水库和运河的修建,改善了航运条件,促进了河海联运(2分)(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均可酌情给分)。
37.(22分)
(1)耕地变林地(桔园)后,下渗(和植物截留)增强,地表径流减小,同时由于树木的阻挡,水流速度变慢,流水侵蚀(或冲刷)作用减弱(4分),因此水土流失减小;耕地变林地(桔园)后,地下水增多,雨季汇入河流的水量减少,而旱季地下水补给河流水量增大,使河流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4分),因此旱涝灾害减少。
(2)冬季夜晚,坡顶近地面因辐射冷却气温降低,冷而重的空气沿山坡下沉到②地(河谷)(4分),使
②地(河谷)气温较高的暖空气被抬升到上空,导致②地(河谷)冷而①地(山坡)暖(4分),因此,②地(河谷)的柑橘树比①地(山坡)更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3)合理。
理由:该地原料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等。
(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
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均可酌情给分。
)
不合理。
理由:可能会加大果树与粮食争地的矛盾;需要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资金投入高;劳动力素质较低等。
(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
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均可酌情给分。
)
42.(10分)
分布:雪灾主要分布在西部(西北部)日本海沿岸地带(2分)。
原因:日本位于亚洲东部的季风气候区域,冬季盛行西北季风(2分),西北季风经日本海增温增湿(2分),在日本西部沿海地区受山地抬升水汽大量凝结(2分),因冬季气温低,而形成大量降雪(2分),从而引发雪灾。
43.(10分)
差异:除7、8月外,郑州各月平均霾日数大于广州(2分);平均霾日数最小值出现的时间不同(广州最小值出现在6月,郑州最小值出现在8月)(2分)。
原因:郑州位于温带,冬季气温低,燃煤取暖,排放烟尘量大,而广州位于南部沿海,冬季气温高(3分);广州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大于郑州,降水最多月在5、6月,而郑州降水最多月在7、8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