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游客,大家好,很高兴今天在这里与大家相识,首先,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郑妙青,是本次旅程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郑导。
接下来,我会带大家参观有中国佛教祖庭之称的南华寺。
可能有游客要问了,为什么它有这样一个了不起的称号呢?那我先问问大家,以前参观别的寺庙时有没有在庙中看到里面写着“禅”字的?有吧,当然应该看到过,因为中国的寺庙有90%都是属于禅宗的,而禅宗南宗就是我们这南华寺的住持“慧能”创立的,天下九成的寺庙都是由这一宗分枝散叶出去,所以南华寺才会有祖庭之称。
我们现在已来到南华寺了,南华寺山门坐北朝南,寺内殿堂依山势而建,顺着山坡中轴线平面布局。
主要建筑有五香亭、天王宝殿、藏经阁、灵照塔、六祖殿等。
八角攒尖顶的五香亭建在放生桥上,这放生池中不时可以见到游动的鱼虾,还可见到许多灵龟时隐时现,生机盎然。
穿过小桥即可望见南华寺第二道山门,门楣上悬挂着“宝林道场”四个大字的匾额。
门两旁有“东粤第一宝刹”、“禅宗不二法门”的对联,充分显示出南华寺自唐代以来便是我国佛教禅宗南宗主要道场的特殊地位。
接下来,我将重点带大家参观本寺的“六祖殿”,一睹六祖慧能的真身!请大家跟随我来吧!各位游客朋友们,这就是南华寺的“六祖殿”了,它是寺庙的最高处,也是南华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建于明代,清代及1933年均进行过修理。
大家看这中间玻璃柜中端坐的,便是一向被佛教尊崇和世人所赞颂的“肉身菩萨”——六祖慧能的真身了。
大家凝视真身,心灵会深深被震慑,盘腿坐在那里眼观鼻、鼻观心地仿佛在沉思着的佛像,尽管涂上了赭色生漆,实际上却是真人的躯体。
1200多年的时光就这样从他身边匆匆流过,使我们今天能与他面对面地心神交汇。
好了,今天我为大家的讲解就到这里,大家可以自由到寺内的其他景点参观拜祭,一个小时后准时到南华寺的大门口集中,感谢大家今天对我工作的配合,谢谢!篇二:南华寺导游词南华禅寺:【建寺历史】—【六祖成道故事】—【禅宗地位】—【寺院七进】—【九龙泉—水松】【建寺历史】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去游览韶关曲江的南华禅寺。
南华寺建于公元502年。
现在的面积是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
印度智药三藏,经“海上丝绸之路”,渡海来到广州“西来初地”,发现韶关曹溪神似佛祖觉悟,并创立佛教的“宝林初地”;于是,韶州牧侯敬中,上书奏请当时的梁武帝建寺。
梁武帝批准了并取名“宝林寺”唐中宗时期曾改名为“中兴寺”、“法泉寺”,唐玄宗时改名为“建兴寺”,到宋太祖赵匡时改名为“南华禅寺”,沿用至今。
现在的寺名,是由前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所题。
【六祖成道故事】说道南华寺,就会想起一个人,大家知道是谁吗。
对那就是慧能,在这里我为大家讲一下慧能成道的故事,慧能俗姓卢,广东云浮市新兴县人,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靠母亲为人做针线活维生。
由于家里太穷,慧能从没读过书,十多岁开始上山打柴,帮补家用。
到二十四岁那年,慧能担柴到富贵人家时,听到《金刚经》,听得如痴如醉,特别听到“于无所住处,而生其心”,觉得自己遇佛法有缘,于是,他决定要出家。
慧能就去找了念金刚经的和尚,和尚与其对答后,发现慧能是佛教天才,于是就跟慧能说,你去湖北黄梅东山寺,找五祖弘忍,以学佛理、修成正果。
慧能听了这位和尚的话去了湖北的黄梅东山寺。
见到五祖,五祖就说:“你这南蛮子,看你下巴尖、额e突骨;你再看看佛祖菩萨,哪个不是慈眉善目,下巴圆、额阔kuo身长?看你这样子还来学什么佛,回去吧,”慧能就说:“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
南蛮佛性与佛祖同。
”这样一来五祖就吧慧能留了下来。
慧能不认识字,他只能做些打柴、烧火、舂米、做饭之类杂物活。
九个月后,弘忍觉得年事已高,该退休了,也该把祖位传下去了。
一般来说,祖位该传给大弟子神秀,且神秀随师多年,是首座教授师。
但“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唐朝以诗考状元,五祖想写诗来选出六祖。
于是,吩咐弟子各写诗句,来考取祖位。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qín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的佛偈终于写出来了。
五祖见后,说:“此偈一脚踏入佛门,一脚未踏入佛门,未见本心、未见本性。
不能把祖位传给你。
”慧能评价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并念出自己的偈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因此,五祖把位传给了慧能,慧能得到了佛祖亲传的木棉袈裟、紫金钵(bō),成为禅宗衣钵传人,第六代祖。
五祖居然把位传给了慧能,对于某些人来说很不服气,这样一来慧能的安全指数就会大大降低。
没办法,于是隐身山林。
【禅宗地位】在隐身山林,慧能对佛法禅宗进行了十五年的再彻悟后,慧能出现在广州法性寺(今天的光孝寺),以精妙的佛法菩提般若bō rě,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折服印宗法师等大德高僧后,来到南华寺,说法利生三十七载,开讲“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不二法门,创立禅宗南宗,完成佛教的中国化。
门人法海记录下慧能大师在南华寺说法,这就是中国唯一一部非佛说,而称为《经》的典籍——《六祖法宝坛经》。
“安史之乱”后,南宗升跃为禅宗主流,佛国之“世界一花”。
六祖传法弟子四十三人,开创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五宗;从唐以后,大德高僧尽出慧能门下,使“禅”几乎成为“佛”的代名词。
唐宋起,禅宗更传到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各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再传到欧美、澳洲等地;南华寺于是成为新兴的世界佛教中心。
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地佛院精舍,直追南华寺为祖庭。
韩国佛教最大宗派是曹溪宗、佛教总枢为创立于公元1395年的曹溪寺。
在日本,更与神道、儒家并立为日本三大传统文化,对日本等汉文化圈亚洲国家有深远影响。
“禅”在1970年后更成为风行世界之文化。
毛泽东曾说过广东出过两个伟人,一个是孙中山,一个是六祖惠能。
西方学者则尊称孔子、老子、惠能为“东方三圣人”现在,车已到了南华寺,我们下车开始游南华寺吧【寺院七进】各位,我们现在进入南华寺。
南华寺共七进,即曹溪门、宝林门、天王宝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祖殿。
(曹溪门,宝林门)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曹溪门,曹溪门高12.5米、宽22.4米,上有“曹溪”及“南华禅寺”两木匾额,两侧塑“天龙八部”之第二部神将,俗称哼哈二将,是守护佛法的天神。
各位请跟我来,过五香亭、放生池,我们来到宝林门。
门上挂着1938年国民党主席林森题写的“宝林道场”匾额,门联是“东粤第一宝刹chà、南宗不二法门”,道出了南华寺的历史与地位。
各位随我来,我们来到天王宝殿,天王宝殿正中这位是笑口常开的弥勒mile菩萨,弥勒的造型为浙江布袋和尚,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
布袋和尚临终前说:“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时人,世人自不识”;使人认定布袋即弥勒。
殿两侧是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拿着剑的是南方增长天王,拿着琵琶pí pá的是东方持国天王,拿着伞的是北方多闻天王,拿着蛇的西方广目天王。
现在我们来到殿后,这位是镇压邪魔的韦驮tuo菩萨。
(大雄宝殿)各位游客我们现在进入大雄宝殿,大殿是全寺的主体建筑,举行宗教仪式的主要场所。
殿正中供奉三宝佛,中间这位是释迦牟尼、左边这位是阿弥陀佛、右边这位是消灾延寿药师佛。
释迦胁侍为81岁迦叶、18岁阿难尊者,是佛祖“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初祖、二祖。
禅宗在印度传28代之后,传到达摩。
达摩“一苇wě渡江”来到少林寺“面壁九年”后,传中国的禅宗祖位,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故迦叶、阿难亦为禅宗的祖师爷。
殿四壁上塑su有五百罗汉,五百罗汉神态各异,来自社会各阶层,其中最精妙的是南壁西窗下的济公——知觉罗汉,左看为哭,右看为笑,中观则啼笑皆非。
东壁塑文殊骑狮,象征菩萨“智慧如旋风”,西壁塑普贤骑象,手持莲花、莲花之上有佛经,显示菩萨为佛教理论家。
殿后侧为“观音独占鳌头”,观音左右为“龙女”和“善财童子”,观音之上方,塑金身王子相的是观音原身。
出大雄宝殿,可看到一直径2.09米、高1.7米的“千人锅”,修铸于元代;是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八月初三南华诞等时候,熬粥施舍用的慈善设施,是中国最大的“千人锅”。
(藏经阁)向上走,即到了藏经阁。
藏经阁为典型明代建筑风格,藏有许多国家一级文物,一般不对游客开放。
藏经阁两侧,均植有一株高大的菩提树。
菩提树是佛教无上圣树,佛祖原为印度净饭国王子,为当时印度九个阶层中的上层贵族,曾六年苦修,未有结果,到恒河洗了一个六年未洗的澡,吃了恒河边牧羊女的羊奶;当时,他只剩下皮包骨,彻悟了苦行不能解脱,于是在菩提树下打坐49天,终于觉悟,创立佛教。
(灵照塔)现在来到灵照塔,原供奉六祖真身;真身升座祖殿后,现供奉毗卢遮那佛。
灵照塔是南华寺现存最早、最古、最高的建筑,为楼阁式八角五层砖塔,高三十米。
塔初建于唐先天年间,有1200多年历史。
(祖殿)现在我们来到祖殿,祖殿内安放着慧能、明代憨山、丹田大师真身。
真身,亦称“金刚不坏之身”,“肉身菩萨”,得道高僧缸葬三年而“不坏”,即可升座,反复油上福州漆(古代最上等的油漆),披上袈裟,供受朝拜。
各位团友,参观完祖殿后,请随我参观九龙泉,即卓锡泉。
【九龙泉—水松】现在我们来到九龙泉,泉四周因历代有圣旨保护,“永禁樵苏”,故林木茂盛、古树参天,其中有“活化石”之称的水松,是我国独有的珍贵树种。
现生存有树龄五百年以上,高40多米的水松九株。
南华寺用古语讲是“风水”好,用现代话讲就是“环境”好,我们要保护好环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保护好南华寺,因世界只有一个南华寺。
篇三:禅宗祖庭南华寺导游词禅宗祖庭南华寺导游词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前往南华寺参观游览。
俗话说“东粤第一宝刹,南宗不二法门”,道出了南华寺的历史与地位。
南华寺位于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东南六公里的曹溪之畔,建于公元502年。
现占地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
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印度智药三藏经“海上丝绸之路”渡海来到广州的“西来初地”。
沿曹溪溯流而上时发现韶关曹溪这片地方神似佛祖创立佛教的“宝林初地”;以其言,韶州牧侯敬中上书奏请梁武帝建寺。
寺成,武帝赐额“宝林寺”,智药三藏为首任主持。
后寺名几经修改,宋太祖赵匡胤因其南宗禅法“一华开五叶”而名之为“南华禅寺”,沿用至今。
现寺名由前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所题。
南华寺的出名,是由于唐朝六祖惠能的到来。
惠能,俗姓卢,广东新兴县人,三岁丧父,靠母亲为人作嫁衣、针线活维持生活。
家境贫寒,从未读书识字,稍大即上山打柴,帮补家用。
二十四岁那年,挑柴到富贵人家听到《金刚经》,听得如痴如醉,特别是听到“于无所住处,而生其心”,触动慧心,要求跟和尚出家。
和尚与其对答后,发现惠能是佛教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请他去湖北黄梅东山寺师从五祖弘忍,以学佛理,修成正果。
见到五祖后,五祖说:“你这南蛮子,下巴尖、额骨突;不似我们佛祖菩萨,慈眉善目,下巴圆、额阔身长,怎能学佛,不如归去,免了吧!”惠能答:“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